真正優秀的人,都有這種特質
在這個世界上,你最羨慕的哪一類人?
那些經常出現在報紙、雜誌、新聞頭條的公眾人物,還是一出生就擁有別人一生想要追求的地位、財富,又或者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最終創就一番事業的人?
無論是以上的哪一種人,他們在平凡人的眼裡都算得上優秀的人。
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今天的這個社會,我們致力於追求的是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更良好的人脈關係網,還有更多的現實利益。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到精英式教育,從每個人的出生開始,社會就被分層,每個人站立的起點不一樣,又怎麼會有公平的競爭呢。
有些人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就是從底層翻身,成為中產階級,但是這種追求對於出生在中產階級的人來說僅僅只是自己的起點而已,他們奮鬥的目標是成為精英。
當然,精英教育也會篩選出更加優秀的人,每個階層的人都在追逐,誰都不想成為底層的人。
但就像百米賽跑一樣,冠軍只有一個,那些跑得慢的人只能成為默默無聞的陪跑者。
然而,誰又能否認,即使沒有得到冠軍,冠軍身後的這些人沒有一個人停下腳步,因為每個人都擁有成為冠軍的可能性。
我們每個人都懷抱著成為精英的可能性在努力工作、學習,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身上有值得別人羨慕的能力或者天賦,那是源自你內心的熱愛。
你可以不在百米賽跑中贏得冠軍,但是你可以在其他的領域,在你自己真正熱愛的地方,成為自己的冠軍。
我們可以不是別人眼裡優秀的人,但是我們一定要學會怎樣去成為自己心目中優秀的人。
在威廉·德雷謝維奇的《優秀的綿羊》一書中,我才真正理解精英式教育下的優秀的綿羊,並不是我們想像得那樣“優秀”,一個努力向上的平凡人更知道自己應該成為怎樣的人。
1
優秀的綿羊
“超人”作家詹姆斯·阿特拉斯曾經描述過一群典型的精英名校大學生:
他們雙修專業,擅長體育,諳熟多種樂器,掌握幾門外語,並參加世界組織的援助項目,而且仍有精力發展幾項個人愛好。
就是這樣一群社會的精英青年,他們的頭頂散發著自信、自樂和自足的光芒,但是當我們剝開他們光鮮的外表,可以看到他們身上的恐懼、焦慮、失落、無助、空虛和孤獨。
這或許是當下精英名校裡大部分的學生都有的通病。
高等教育是人一生中智慧的成長和探索的一部分,而且這個旅程必須是學生本人為自己設計和踐行的。
這群大學生從他們的中學開始,高中到大學一直保持著孜孜不倦的自信。
他們的一切努力是為了申請進入常青藤名校,他們為了優秀而優秀,但當他們成功被名校錄取的時候,卻有一種不知道自己為何會來到這裡的迷茫。
他們的優秀來自於父母和社會的期望,這種期望讓他們忘記:自我的內心探尋才是成長最重要的部分。
資質至上的心態限制了人們對教育的理解,使人們把教育的價值使用短期的回報率或實用性的狹隘目光來衡量。
在美國的一些頂尖名校中,經濟學成了大多數學生熱衷於選擇的專業。
無論是從社會或者家長的眼光看來,他們的選擇都是現在最熱門的、那些能夠帶來短期回報的、具有實用性的專業,而不是問問大學生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專業。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如今大多數的父母將自己過多的期望放到了孩子身上。
他們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進入名校,選擇一個令人羨慕的專業,這是精英教育下的缺陷也是精英教育模式下對於孩子自身需求的忽略。
2
自我
大學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變為成人。
大學教育如果僅僅只是為了職業做準備,那就違背了大學教育的初衷。
大學應該培養的是大學生的信念、價值觀,和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
大學給每一位學子提供了一次真正思考的機會:遠離社會,暫時擺脫來自家庭影響和職業規劃的束縛,站在遠處以純淨並批判的眼光審視整個世界。
學會思考僅僅是個開端,具有特殊意義的思考對像是自己。
精英式的職業發展路徑具有高度的可預見性,是一道極其乏味無趣的風景線。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當你拒絕不確定性,那麼你就拒絕了生命的意義。
現在的博雅教育教會我們要學會找到自我、找到自己興趣和愛好,創建自己的生活。而創建自己的生活首先就要放下恐懼失敗的心態。
每一個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青年人都應該培養起一種責任。
這種責任關乎道德、社會、人文,我們不僅享受生活的安逸,還要審視社會中的不公平、分歧和爭端,對他們做出應有的質疑。
3
我們到底應該在大學裡得到什麼
創建自我、認識自我、培養獨立的思辨能力是每一個家庭教育的追求,這樣的教育應該從何下手?我們到底應該在大學裡學到什麼呢?
博雅教育是探究和追求真理的教育,而非任何追求實用性回報的教育。博雅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你超越空間和時間來思考問題、不受工作性質所限制的能力。
不論就讀於哪所大學,一定要學會主宰自己的教育,而不是讓教育來支配你。
首先毋庸置疑,教師是關鍵,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初到大學,我們要以敏銳的嗅覺迅速尋找良師,並要在課堂上和他們建立關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大學教育幫助我們成人,後幫助我們獲取某個領域的專業技能。
我們在獲得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培養自己的人文情懷,找到自己內心的所需。
4
社會
社會正義意味著你需要放棄一些你擁有的東西,從而讓別人能夠擁有更多。這才是我們思考這個國家高等教育時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而現實社會,高等教育的特權壁壘正在無形中擴大,精英階級的孩子還是精英階級,寒門再難出貴子。我們要思考的是什麼導致了階級固化這麼嚴重。
經濟不平等導致教育水平不平等,從而導致申請名校的隊伍嚴重向富裕家庭傾斜。
在《入學的代價:美國統治階級是如何花錢進入精英學校的》一書中,作者丹尼爾·古登詳細描述了精英學校錄取學生時,會給予特殊照顧的幾類人:
捐款人、潛在捐款人,以及名人子女、教工子弟、運動員和校友子女(人數最多)。每一類人所佔比例大約從10%到25%不等。
這麼高的特權壁壘留給寒門子弟的比例還有多少,教育水平的不平等以及經濟水平的差距,使得名校大門的門檻抬得更高,寒門子弟爬上這道門的機會就會越低。
我們生活在精英治理的社會裡。
但是我們想要創造一個真正公平的社會,僅僅提供一流免費高等教育是不夠的。
所謂的公平並不是讓所有的孩子都一樣,而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足夠的資源。
5
結語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不可能真正平等和公平。
無論是接受精英教育的他們還是過著平凡生活的我們都要懂得,接受高等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職業發展,更多的是讓我們打破階級的壁壘,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要知道自己內心的熱愛,不能盲目地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
就像古典老師曾說:人生除了深度,廣度和寬度,還有第四個維度——溫度。
願你我都能做一個有溫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