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美女學霸放棄百萬年薪,回台灣當鄉村教師,23歲成立NGO,幫更多孩子獲得愛的教育!
90後女孩劉安婷高考那年
成績轟動了台灣媒體圈
被保送全台灣學子夢寐以求的台大
同時獲9所美國名校錄取資格
6所提供全額獎學金
不僅如此還顏值在線
簡直就是傳說中
「別人家的小孩」
而她再次轟動台媒
則是名校畢業後選擇投身公益
成為NGO(非營利機構)負責人
23歲的她辭去年薪百萬顧問諮詢工作
創辦「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簡稱TFT
解決台灣的偏鄉小孩教育問題
明明去美國、念名校、好工作、掙高薪
何必放棄「人生贏家」的一切
選擇做一名鄉村女教師?
故事要從這裡說起…
1
永遠都要爭做第一名
其實我對台灣教育體制並不滿
劉安婷1990年出生於台中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就是一個標準中式乖孩子的模板
品學兼優,每年八門考試六門可以拿滿分
始終以第一名的成績直升全市最好的學校
她清楚知道自己做什麼
會得到表揚和讚賞
於是目標性極強的她
真的就一直考第一
然而有一天她開始思考
為什麼要被這樣的系統束縛:
每天穿一樣的衣服
用一樣的課本
目標是成為一樣的人
但從來沒人告訴過我們
究竟為何要成為那樣的人
難道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這也是後來她創辦TFT的原因之一
讓台灣年輕人看到人生另一種可能性
直到高一那年
劉安婷申請到一個交換項目
去美國參加一項短期英語營
原本只想去「提高一下英文」的她
卻一頭扎進了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
她發現雖然美國的孩子學習壓力也很大
卻幾乎都比台灣的孩子快樂很多
在美國的校園裡
學生在課上可以隨時打斷老師
發表自己的意見
如果跟教授頂嘴
還會被誇獎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如果犯了錯還會被鼓勵繼續嘗試…
大家對未來要做的事
總有千奇百怪的設想
不會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這讓台灣體制下長大的她
感到深深震撼
她突然意識到
雖然自己是個成績一流的「學霸」
卻從來沒想過
自己到底為什麼讀書
讀書以後可以做什麼?
從美國回來的劉安婷
跟父母提出
不想繼續留在台灣接受教育了
她想到美國那樣的環境中去上大學
這遭到了家裡各種親戚的反對
幸好她的父母願意給她機會
只是開了兩個條件:
1.台灣高考也不能放棄
並且要達到台大錄取線
2.申請美國學校要拿到全額獎學金
這兩件事機率加起來幾乎是零
後來的她回憶
幸好數學不是很好
沒有發現這機率太低
只知道拼命唸書
當時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同時準備兩邊的聯考
高中畢業時
她真的達成了父母的兩個條件
她最終選擇了
提供全額獎學金的普林斯頓大學
她還把自己的備考經歷寫成書出版
2
接觸「埋頭唸書」以外
真實立體的世界
因為專業和學校義工活動的氛圍
她開始有很多機會去其他國家
大一那年暑假
劉安婷去了非洲加納支教
剛到那,當地老師就警告她
有一個叫Mary 的小女孩
從沒給任何一個老師賞過臉
可是固執的劉安婷
堅持每天進教室都對她說:
“你好瑪麗,你好嗎?”
(瑪麗,你好嗎?)
Mary 一點反應都沒有
直到第五個星期的時候
Mary 突然說:「I'am not good!」
(我不好!)
到第七個星期的時候
她又忽然抬頭說:
“我不好!我母親打我!”
(我不好!我媽媽打我!)
從此,Mary 再沒有和劉安婷說過一句話
任期結束那天
天下著雨,道路很泥濘
劉安婷的鞋上滿都是泥
Mary 卻突然跑出來
用小手把她鞋上的泥
一點一點地擦掉
劉安婷被震驚了!
她沒想到
帶給一個孩子改變的契機
竟是自己最簡單的一句
「你好嗎?」
2010年
劉安婷到大地震後的海地去做義工
給臨時學校帳篷裡的孩子上課
地震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國家
更是滿目瘡痍
她覺得自己面對
遭受過這樣磨難的人們
說不出任何一句
不痛不癢的安慰和套話
於是她就在課後
花很多時間坐在帳篷裡
給學生們放音樂
聽每個人說自己的事
後來劉安婷回到美國
有個年紀大些的學生
專門給她寫信說謝謝
她感到很驚訝
我並沒有教你什麼
為何謝我呢?
那個學生說,謝謝你
是因為,只有你肯耐心聽我們講話
讓我們覺得自己說的話也有價值
這些事觸動著劉安婷的心
那些遭遇著不幸的孩子們最需要的
不是錢、不是物
而是有人真正關注和傾聽
能夠陪伴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而她自己在做這些事時
心中得到從未有過的充實幸福感
這是一直以來獲得無數次成功後
都未曾擁有過的體驗
3
嘗試進入商業企業工作
但還是心繫公益
由於長期志工的經歷
劉安婷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
也堅定了想要從事公益事業的決心
卻有做公益的長輩建議她
先去普通的商業公司
因為這樣才能更理解這個社會
劉安婷聽從了他的建議
在醫療行業作管理顧問工作
她花一年時間學到了很多東西
比如如何跟客戶打交道?
怎麼解決突發問題?
一家企業到底如何運轉?
顧問對當時的畢業生來說
是條件最好的工作了
但她對用服務幫別人掙更多的錢這件事
實在沒什麼興趣
於是她決定重新回到NGO 之路
最初她覺得最需要她的地方
是非洲或者那些所謂落後的國家
但後來她發現
短期的游擊戰似的義工
收效並不理想
於是她想到了故鄉台灣
在美國有個「Teach for America」的組織
擁有團隊和非常完整持續的培訓支持系統
幫助參與者做兩年的教學計劃
做完兩年後可繼續留在一線當老師
或去學界、商界、政界做不一樣的嘗試
參考「Teach for America」
劉安婷也在台灣本地做了深入調研
了解志工老師們的需求
以及她所製定的計劃和設計
是否能真實的幫助他們
在眾多台灣教育界、公益界
前輩們的支持下
劉安婷成功的創立了
「為台灣教育」
這是一個兩年全職教學的專案計劃
招募具有使命感的青年們
投入到台灣有需求的偏遠小學
並提供持續培訓和支持系統
兩年的意義
在於能夠和孩子建立關係
並做好長期規劃
因為多年的志工經驗
讓劉安婷深有感觸
每位參與到計劃中的老師
只有深入和長時間的陪伴
同一批孩子
才能看到教育的成效
並且即便老師退出後
轉往商界、政界或其他領域
對這個議題都能夠有相當的了解
也從而繼續發揮更多的力量推動教育
做公益不應該僅止於當義工
更可以當作一份職業去思考
點擊可看「為台灣而教」小片
▼
孩子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台灣就面臨嚴重教育不平等問題
如果只是歸結於政府去改變
有可能一批又一批的孩子
在等待中被犧牲掉
不均等的教育品質
讓弱勢孩子難以透過教育
脫離被社會邊緣化的惡性循環
而教師的「質」與「量」
是台灣教育不平等的重要關鍵
台灣每年有那麼多
年輕人擠破頭想當老師
而偏鄉地區卻招不到一個老師
孩子們常常開學了還等不到老師
或者還來不及適應
眼前的老師就已換人
孩子們最需要的資源
不是衣服、電腦、書包
而是「人」,是有愛與榜樣的老師
點擊可看「為台灣而教」小片
▼
4
真正的教育
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我沒辦法解釋顧問工作那一年,
心中那揮之不散的空洞感覺。
我希望台灣大學生畢業以後,
不要局限於到大公司當儲備幹部,
而有更廣的視野去思考
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TFT 第一位送去前線的老師
畢業於台大機械系身高1米9的大男生
身邊的同學都在爭奪
更有利的工作機會
收入也是他的好幾倍
他也會迷茫自己偏鄉教書的選擇
TFT 的培訓教會他
陪伴孩子成長的可貴
他重點陪伴一位
被所有人都放棄的偏鄉孩子
孩子在日積月累的陪伴中一點點改變
一次這位老師收到一封孩子的感謝信
匯報自己考試的進步
這位高個子大男生淚流滿面
說:這比我從小獲得各種榮譽
領各種獎狀都要來得有成就感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TFT 從常到處吃閉門羹
到已經培訓和輸送93名老師
服務超2800個孩子
劉安婷臉上的笑容
越來越燦爛
在美國,每年會有5萬人申請
「Teach for America」的機會
卻只有4500人被錄取
錄取率甚至低於哈佛
「Teach for Taiwan」第一次招募
雖然只有10個名額
卻收到200封申請書
其實很多年輕人
想要為教育事業做事情
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
劉安婷哭著看完每一份申請
因為她覺得很多年輕人
開始重新思考人生選擇的時機
TFT 成為了一座橋樑
讓社會中有一點擔當的年輕人們
可以捲起袖子成為改變時代的一份子
一個人做什麼事情是會被忘記的
但一個人為什麼做一件事是不會被忘記的
創立「Teach for Taiwan」
對於年輕的劉安婷來說是一場冒險
但也凝聚著她對台灣的和對教育事業的深愛
2016年
福布斯發布了首份亞洲版
「30名30歲以下領袖」榜單
這份以「改變世界潛力」為標準的名人榜中
十個領域30名傑出青年上榜,劉安婷名列其中
劉安婷於2013 年在TEDxTaipei 中
以「擁抱世代從教育開始」為題演講
轟動全台灣,引起了大家的極大共鳴
▼
「為台灣教育」
從一個簡單的想法
到發展成一個事業
一旦有了決心跨出了第一步
便會拼了命似的朝夢想前行
途中所有的坎坷都是一個過程
因為「Teach for Taiwan」團隊深信著
這是一個翻轉下一代教育環境的過程
或者說,是價值觀的翻轉
劉安婷很喜歡德蕾莎修女的一句話:
「主啊,請將我的心徹底打碎,
這樣我便能包容整個世界。」
生命的破碎是為了給予
是為了祝福別人
劉安婷也終於能解釋
為什麼精英版的人心滿足
反而常常是空洞
因為生命真正的養分
源於每一份陪伴之中
陪伴所帶出來的
所發出的影響
帶給人的是堅韌、希望和愛
這些才真正開始填滿人的心
劉安婷在TED 演講中說:
原來
最令人飽足的餅乾,是破碎的餅乾
最快樂的自己,是最柔軟的自己
生命的破碎,原來是為了給予
生命的破碎,是為了祝福別人
同時,更祝福自己
當我們的心能夠破碎的時候
世界就不再是我們之外的了
世界才會開始湧到我們心中
…
教育是一世代的使命
改變是一輩子的承諾
惟有生命能影響生命
唯有愛的教育才能結出愛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