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作累、還是心好累?自我檢測看看你是哪一累?

透過簡單測驗,了解你身累心累的根源何在?

【體質易累】

□突然站起來時,會覺得眼前發黑

□覺得疲倦不想說話,或沒力氣說話

□覺得頭重、頭昏不舒服

壓力、生活步調快、飲食習慣不當,都是影響體內陰陽平衡,造成體質失衡的原因。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教授蘇奕彰建立中醫體質評估量表,區分出陽氣虛、陰血虛與痰瘀3大體質。量表開發過程以及以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的多次大樣本調查數據顯示,台灣人體質以陰血虛為多。

蘇奕彰指出,現代人因為生活形態複雜,不如過去農業社會單純,導致有1種或以上的複合性體質,例如,同時有陰血虛合併痰瘀體質,或是陰陽兩虛體質。陽氣虛體質容易疲倦、不想說話、嗜睡、怕冷;陰血虛體質易失眠、易怒、頭昏、怕熱;痰瘀體質會胸悶、睡不飽、易胖、痰多。

研究團隊從科技部、衛生福利部計劃中均發現:無論是有陽虛、陰虛、痰瘀體質的亞健康受試者,其生活品質、睡眠狀態都比正常的平和體質差;經過兩個月導引功法練習,均能有效強化體質,改善睡眠。若想改善疲勞體質,生活習慣要改變。透過飲食補充耗損的能量,並用緩和運動帶動經脈氣血運行,才有機會從根本改善(解方見:5帖食補,身體不再「虛累累」)。

【小毛病累】

□過去一年身體有長達2週以上痠痛、發麻症狀

□沒體力運動,放假只想在家休息

□眼睛曾出現乾澀、模糊或紅腫症狀

缺乏運動習慣是中壯年體力差、沒有精神的主因之一。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僅33%,且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發布「2018全台護眼趨勢調查」,近七成民眾覺得眼睛疲勞。每日3C的用眼量超過9.4小時。其中四成的人會低頭、臥躺使用手機,增加眼睛與肩頸負擔。

該調查也發現,國人每週戶外活動時間僅3小時多。足不出戶、久坐用眼,眼睛和骨骼肌肉系統都容易出問題。蘇奕彰表示,透過緩和運動能帶動經脈氣血運行,改善疲勞(解方見:這樣動,緩解從頭到腳的痠痛)。

【工作勞累】

□上班前想到又要工作一整天就沒力

□睡眠經常中斷,或是失眠

□聽到手機震動或鈴聲響,但實際查看沒有

《康健》2018年發布「台灣上班族健康大調查」發現,七成的人會加班,超過一半上班族因工作感到心情很累。睡眠品質不好也是當今文明病,每2人就有1人有失眠、睡眠中斷等問題。國外多項研究證實,超時工作和輪班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煜軒研究指出,平均每週工作86.7小時的實習醫師,6~9個月副交感神經功能下降,第12個月憂鬱感上升。他刊登於《神經精神疾病與治療》期刊的研究更發現,因為服務對象(如主管、客戶)所造成的疲勞,容易讓人出現手機震動幻覺,且與個性是否容易緊張無關。找到工作外的重心,放下過重的責任感,練習重新調整生活才是根本辦法(解方見:適時喊停,認清不必要的壓力)。

【溝通心累】

□溝通時常忍不住想搶著講話

□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乾脆就不表達

□擔心對方看法而不敢說出想法

《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一書作者、微煦心靈診所院長陳嬿伊指出,人際關係出問題,八九不離十與溝通有關。她指出,多數人溝通時都是「急性子」,很難耐心地把對方的話聽完,甚至有聽沒有進,變得容易各說各話,自然達不到共識。另一種常見的人際關係迷思是「以和為貴」,求好心切的人習慣答應要求以符合期待別人的期待,卻隱藏心中疑慮,久而久之容易產生逃避心態而不去溝通。學會好好溝通,是避免心累的關鍵(解方見:先傾聽再表達,難題也能輕鬆搞定)。

【資訊疲累】

□心想滑一下手機就好,往往超過預估時間

□做任何事情前,都先滑一下手機再說

□明明知道花太多時間滑手機,還是改不了

當收到喜歡的資訊時,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Dopamine)而感受到快樂。為維持愉悅感,會渴望接收更多類似訊息,大腦獎賞系統不斷運作,變成資訊上癮。林煜軒研究發現,自覺與實際使用手機的時間會有50%落差,一週自覺使用手機20小時的人,實際測量卻用了30小時,稱為時間扭曲效應(time-distortion)。使用時間愈多,時間扭曲效應就愈強。一旦突然斷線,會不斷覺得「錯過什麼事情」而坐立難安。要避免資訊疲勞,不被手機綁架,他建議試著從定時定量使用開始(解方見:集中使用時間,別想到就滑開手機)

註:此測驗僅供保健參考,若有身心不適仍需尋求醫師協助。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