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掌握這個原則的人,混得不會太差
01
之前在上一家公司,隔壁部門有個同事小蘭,雖然平時工作上沒有什麼交集,但因為年齡相仿,偶爾私下能聊到一起。
某次機緣巧合之下,小蘭認識了一個培訓機構的男生,對方長相、性格都是小蘭喜歡的類型。
於是,小蘭完全淪陷了,找各種機會跟男生接觸。
他多看自己一眼,小蘭都能如沐春風一整天;
男生給她點了個贊,她能激動到半夜睡不著;
他簡單回復的一條信息,小蘭能反復看,每次都能看出不一樣的潛台詞……
不久,小蘭幫了男生一個忙,成功跟他共進晚餐,餐廳的氣氛把曖昧烘托得恰到好處,小蘭如痴如醉,卻沒注意男生禮貌而疏遠的表情。
那以後,男生就特別忙,小蘭給他發信息,他到了晚上才回一兩個字,私底下也沒有再單獨跟小蘭見過面。
有一回,小蘭好不容易弄到了男生喜歡的歌手的演唱會門票,興沖沖地給他打電話,對方沒接,就接連撥了十幾個電話。
小蘭寢食難安地等男生回復,胡思亂想,擔心男生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次日,男生終於回復她了,小蘭看完信息,哭了一場。
他說,因為小蘭堅持不懈地打電話,手機持續震動,摔在地上壞了,現在修好了才回復。
他很感謝小蘭的欣賞,但這種欣賞對他已經造成了困擾,希望可以像正常的朋友一樣相處。
小蘭在我們面前,像祥林嫂一樣反復強調她有多認真多投入,為什麼他不知道自己的好。
我很想跟小蘭說,我們知道你有多好,也知道你可以為了愛奮不顧身,但請你把好先留給自己,無論如何,留下三分愛自己,七分愛別人足矣。
感情無法等價交換,不是你付出多少真心就可以得到同等回報。更何況暗戀,從頭到尾只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如果得不到回應的熱情,那就適可而止吧,否則只是打擾了別人,也讓自己難堪。
亦舒說,做人最要緊的是姿態好看。
不管做什麼,都要給自己留點空間,讓自己能夠從容轉身。
這不是消極,不是懦弱,而是一種豁達的態度,得到時不自喜,失去時不執著。
適可而止,懂得見好就收的人才能活得漂亮。
02
朋友有個親戚張姨,張姨是個傳統的中國女性,待人溫和善良。
張姨很少給自己置辦東西,一件衣服能穿好幾年,護膚品都是最便宜的。
而儉省下來的錢幾乎都花在了兒子身上,為兒子買房、辦婚禮,退休金也都用來買菜做飯。
不僅如此,兒子還隔三差五還向她伸手要錢,給得慢了就沒有好臉色。
而張姨的兒子則很少給父母買過什麼東西,連去丈母娘家,也要自己父母準備禮品,理由是他不懂長輩的心思。
有一次下大雨,張姨坐兒子的車回家,兒媳在跟閨蜜聊天,閨蜜抱怨天氣不好打不到車,兒媳就說去接她。
兒子馬上在路邊停車,讓自己媽媽下車去坐公交。下車時張姨撐傘,動作慢了點,兒子就開始抱怨媽媽耽誤事。
朋友說,張姨去他們家,有時候說起這些事,都難掩滿臉落寞。
張姨對待兒子,任其予取予求,心甘情願地奉獻自己所能奉獻的一切,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感恩。
不是她做得不夠好,恰恰是她做得太多太好,好到失去自我。
而當一切習以為常,她的付出就被兒子視為理所當然,付出再多的愛和善良都是徒勞。
沒有底線的付出,成了雙刃劍,只會成為痛苦的根源。
在人際交際中不懂得把握分寸,很容易養成頤指氣使的習慣。
所以,付出也好,索取也好,凡事講究適可而止,才不會事與願違。
事實上,無論是哪種關係,唯有掌握“度”,適時放手和收回,才能促使這段關係平等健康發展。
而如果關係失去平衡,也就沒有必要委曲求全,死撐下去。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真正的自我,為自己而活。沒有虧欠了誰,也沒有離不開誰。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恰到好處才是一段關係最好的樣子。
03
之前看到一個女生在論壇上發的貼子。
女生說,自己待人熱情,非常關心身邊的親友,一旦他們有什麼事,她都是第一時間趕到。
最近,她的一位好朋友剛失戀,狀態很差。
女生覺得,好友本身很優秀,長相出眾,在公司也是部門主管,因為失戀,茶飯不思,夜不成寐,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
女生就主動跑過去勸朋友,把好友的前男友批駁得一無是處。
她說,X就是個渣男,跟他在一起,一定是沒有前途的,你應該感謝他的不娶之恩……總而言之,你不要傷心了,趕緊面對新生活吧。
然而,好朋友卻不聽勸,還讓女生不要煩她了。
女生覺得很委屈,我這是忠言逆耳,你怎麼能這樣辜負我的好心呢?
她只看到,自己對待朋友關懷備至,卻不知道,失之分寸,喋喋不休只會適得其反。
並不是每個人的觀念都一樣,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並不一定認同。
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和自以為是的關心和幫助,都只會造成關係的疏遠。
有些話只能點到為止,有些事只能止於唇齒。即便是忠告,也要適可而止。
這是人際交往的“度”,承認這一點,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子貢問孔子,怎樣對待朋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對待朋友,衷心地勸告並善意地開導,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討沒趣。
你已經盡到你的責任了,剩下的,應該交由朋友自己處理。
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成長和癒合的能力,他們只是需要時間自己去想明白。
進退有度,為人有則,多理解別人的處境和心態,把握好分寸,相處才會舒服。
04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殊不知適可而止才能平安喜樂。
適可而止,就是不過度放縱慾望。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慾望是無底的深淵,無窮無盡,滿足了一個慾望,又會產生新的慾望。
學會控制這些慾望,忍受小小的不自由,不過度追逐利益,才不會迷失方向。
適可而止,就是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裡止步。
《菜根譚》裡有句話:事事留個有餘不盡,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凡事不必追求盡善盡美,當止則止,適時地停下腳步,是對現有生活的負責,也是對生命的敬畏。
適可而止,就是心中有尺,行事有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原則之外可收可放,原則之內寸步不讓。
老子說過,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凡事適可而止,留有餘地,才能存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