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丈夫的愛決定妻子的性格
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的諾獎文學獎領獎台上,他不惜筆墨用四分之一的篇幅,深深緬懷自己的母親,回憶了自己兒童時期與母親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
莫言坦露心聲:母親是此刻我最想念的人。可見,母親的形象在他心中是多麼高大,母親對他的影響是多麼巨大!他曾經用三個詞語評價母親:善良、堅強和寬容。
因為在一個家庭,母親的角色和作用無可替代,莫言的母親不僅讓莫言成為文學巨星,莫言的大哥、二哥也都頗有建樹,有所作為。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母親在孩子面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鋒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母親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談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駕馭一切的行為和自以為是的判斷,對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但胡母的和善並不代表無原則地縱容寵溺孩子,恰恰相反,胡母管束胡適最嚴。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她會私下讓孩子罰跪,和孩子說理,但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他一句,打他一下,因為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最後,胡適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有一則關於男性與女性腦部研究的報告,從科學的角度表示了: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
母親是一個家庭的調節閥、供氧機。所以,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其實是整個家庭。
如何做個合格好媽媽
▌進門前,忘記自己的不愉快
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裡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一個喜怒無常的媽媽,也養不出情緒穩定的孩子。當媽媽一會對孩子贊賞有加,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愛,一會對孩子大聲呵斥,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討厭,孩子長大後戒備心重,變得極難親近。
▌孩子的小小榮譽很重要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 "無知"的媽媽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媽媽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著媽媽的臉色呢。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
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
母親的情緒平和,即便物質不那麼富裕,孩子也是快樂的。
老舍在《我的母親》這篇文章裡充滿情感地敘述了母親的一生,他說母親給他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他說:“母親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采取和平的態度。”
▌我也曾經是膽小鬼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
這時,媽媽最好很輕松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面對失敗,我們再堅強一點
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你必須要...."、"你應該..."
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系(平等不是無原則), 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傷害來自於最親近的人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 簡短語言+沉默 ">嘮叨不停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
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一個賢良的母親背後,往往站著一個深愛她的丈夫。丈夫愛得越堅定,妻子內心越安定,性格也就越溫和。
丈夫的愛決定母親性格
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說,她嫁給丈夫的理由是“在他身邊永遠是一只快樂的小鳥,自由自在”,“對朋友,他永遠彬彬有禮;對家人,他給人父親般的感覺,總想保護大家;對我嘛,三個字,心疼我。”婚後,吳小莉的事業、婚姻、家庭堪稱滿堂彩,是個掉進蜜罐裡的幸福女人。
女人的美,都是男人“誇”出來的。女人的溫柔、自信,更需要男人“誇”出來。女性擁有了甜蜜的愛情,她就會更加奮力地追求事業的成功,更加賣力地為家庭付出。
因為生活在丈夫的愛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軟的、溫柔的、安定的,會寬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會創造出一個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一個家庭擁有這樣一位女人,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相反,一個長期忍受著丈夫的冷漠、埋怨、暴躁的母親,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都轉嫁到孩子身上,家庭生活對她來說是一種負擔。一個怨氣重重的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同樣是孩子。
《三字經》為什麼說“養不教,父之過”,而不是“養不教,母之過”呢?
假如一個父親傾盡全力管教孩子,孩子卻依然處處不盡人意,那麼這個父親依然是有過錯的,因為他很可能沒有好好疼愛他的妻子。
奧地利心理學家曾對398名罪犯的父親進行調查,其中183名罪犯的父親酗酒,120名罪犯的父親賭博、性放縱、不誠實,而多數的家庭都有一個相似點:家庭關系不融洽。研究者發現,來自這些家庭的罪犯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為易沖動,有較多的過失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缺少自我控制。
知乎上,許多人用親身經歷回答“父親脾氣大”、“父親對母親家暴”帶來的影響:
“從小沒有安全感,需要比別人更多的安全,時時刻刻生活在不安定的焦慮中。這樣的性格,自己活得很辛苦,也讓身邊的人過得很辛苦。”
“對戀愛沒有什麼欲望,哪怕交友也是極度敏感。我不願意相信愛情,對婚姻則是抗拒,因為從小的記憶就不是美好的。”
……
有一種爸爸比“缺席的爸爸”更可怕,那就是不愛媽媽的爸爸。
一般從女人的身上,大致就能看到她身後的男人是怎樣的:
一個衣著光鮮,神情憂郁的女人,她的男人一般是事業成功、外帶小秘者。
一個潑婦型的女人,她背後的男人,也許就那種不善言語的老實人。
一個女強人的老公可能是個普通人。
一個精神出軌的女人,她老公在思想上和她不是同一個水平。
而一個溫和端莊、容光滿面的女人,她的丈夫一定是個疼愛妻兒的人。
男人如果想要抱怨妻子帶不好孩子、照顧不好家庭,首先得問問自己:我有真心真意地在愛我的妻子嗎?
男人對妻子的愛要從微笑與贊美開始,而微笑與贊美與其心態有關。
自信的男人喜歡用微笑和贊美對待妻子。他相信自己在妻子心中的地位,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他覺得,贊美妻子顯示出自己更有力量。
自卑的男人喜歡用粗魯的責罵對待妻子。這種人常常是在外面受了氣,回家來拿妻子撒氣。他們在妻子面前擺出說一不二的架勢,或者隨意貶低妻子,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其實,女人最看不起這樣的丈夫,有修養的女人就會對他敬而遠之。
有些妻子愛給丈夫買衣服,而丈夫總說這不好、那不好,妻子就不再有給丈夫買衣服的願望了。妻子愛逛街,而丈夫時不時說一聲:“你到底買不買?不買我走了。”於是妻子大為掃興,連與丈夫一起出去的興趣也沒有了。妻子愛跟丈夫傾訴心聲,但丈夫總沒有耐心,不是隨便打斷,就是妄加評論,慢慢地,妻子關閉了心靈的大門。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父親們說:“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愛自己的妻子。”
所以,如果說有什麼事是最能讓孩子一生受益的,那麼一定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全家。
顯而易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性格都是取決於你平時對他對她的態度,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丈夫的愛決定母親的性格!為了孩子,一起努力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