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勿操之過急

時下許多家長和幼兒園,都對孩子認得多少字和掌握多少加減乘除而感到自豪,似乎孩子懂得越多,就表示孩子越聰明。

時下許多家長和幼兒園,都對孩子認得多少字和掌握多少加減乘除而感到自豪,似乎孩子懂得越多,就表示孩子越聰明。

然而,自豪的背後,會不會存在著孩子超前學習的問題?而如果超前學習,這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來說會是好事嗎?

這個問題在中國已經引起關注,中國教育部早前發布通知,要求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須知道急功近利是幼兒教育的大忌,若太過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不但會扼殺孩子的童年,也會透支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今年中,中國教育部應該是意識到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嚴重,而發布了一項通知,要求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當時候中國有一項針對兩千多人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者坦言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嚴重,另有九成受訪者認為很多幼兒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搶跑”的心理。

吉隆坡黎明幼兒園早前舉辦親子嘉年華,向家長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左為黎明幼兒園董事長黃隆生,右為園長黃翠鳳。

幼兒園“小學化”,簡單來說就是很多本來應該小學才學習的東西,幼兒園小孩已經開始學習。中國教育界近年還流傳“三年級現象”這樣的說法,這現象是指小孩在幼兒園學了很多知識,進小學後剛開始那兩年成績很優秀,但是到了三年級成績就開始下滑。

中國已開始關注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那麼馬來西亞,我們的情況又如何?

多次造訪我國的台灣資深教師林時榮,發現馬來西亞有好些幼兒園的小孩,已經在學50以內的加減法,他認為這是超前學習太多。

“在台灣,50以內加減法是小一以後的事情。太多超前學習的話,我個人覺得沒有好處。雖然大人會覺得這麼早就學會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萬一小孩受挫呢?”

他指出,學習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具體—半具體—抽象。

幼兒園的學習應該是屬於從“具體”到“半具體”的這個階段,但50以內的加減法屬於抽象學習,等於是把小學課程挪到幼兒園學習。

超前學習的隱憂在於,小孩如果理解能力不足,卻硬要他學習一些超出他理解范圍的東西,那無異於拔苗助長,反而可能壞事。即使小孩有能力超前學習,卻也可能在升上小學後的初期,因為覺得小學課程太容易,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心理。

林時榮認為, 小孩若超前學習恐怕會適得其反。

林時榮說:“我們往往掉入一個迷思,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可是問題是人生這麼長,它不是短跑,是長跑。長跑即使起步落後一點,但持續力夠的話,就能走得長遠。重點是我們要培養他的持續力、專注力和終身學習的態度。”

台灣很早以前就發現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擔心急於求成會影響小孩的身心發展。於是,台灣公立幼兒園從很多年前就力圖改革,揚棄以往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授課模式,改為引導小孩主動探索。

馬來西亞許多幼兒園,其實也已意識到教學改革的必要,逐漸走向兒童全人發展的路上。吉隆坡黎明幼兒園是其中之一,而且園方為了確保改革走在正軌上,還多次邀請台灣資深教育工作者周靜羚、洪麗香、王有福和林時榮來馬,協助幼兒園研發教案和開發多元學習區。

現在的老師,是負責引導孩子自由探索

黎明幼兒園一改過去“老師講,學生聽” 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養成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人則主要在旁扮演引導的角色。

今年8月,黎明幼兒園舉辦了一場親子嘉年華。有別於一般的親子活動,這場嘉年華是由小孩帶領家長闖關,大人得以見識小孩克服難關的能力。與此同時,家長們也透過這個活動,參觀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學習區,例如建構區、益智區、美勞區、沙地區、種植區等。

如今的黎明幼兒園,跟周靜羚3年前第一次參觀時很不一樣。當年她第一次來到黎明幼兒園,看見教室裡頭只有桌椅和課本,“覺得怎麼還跟我以前幼兒園的樣子一樣?”

黎明幼兒園經過改造之後,不僅環境變得有趣,更重要是學習的方式也變得活潑。現在很多時候,小孩在玩樂中學習,從玩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探究及解決問題,自然而然養成主動探索的能力,而老師通常只是從旁輔助和引導。

然而,不是每位家長都明白園方的用心,有的家長誤會老師放任孩子玩樂沒在教書,也有家長質疑孩子為甚麼不用寫字。對於這點,周靜羚想說的是,老師不是沒有教,只不過幼兒教育好比房子的地基,“不理解幼兒教育的人,是沒有辦法看到下面的這一塊,所以才會焦慮。”

她解釋,幼兒階段的小朋友需要從操作中學習,他們如果沒有機會動手,他們就不會有感覺,所以幼兒園才會設計各種學習區,讓小孩在學習區裡自由探索。

在學習區,小孩往往學到的不會只是單一領域的東西。林時榮以種植區為例,學生會目睹自己栽下的種子長成幼苗和開花結果的過程,卻又看見葉子被蟲吃掉,那是一種生態教育,也是一種生命教育。

除此之外,青菜收割之後,學生會當場炒來吃,那又是另外一種生活體驗,老師還會跟他們講解蔬菜的營養價值。“所以光是一個種植區,學生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黎明幼兒園的課程參照芬蘭教育,是一種跨領域和跨學科的統整性課程。周靜羚舉例,學生從影子游戲,去探索是甚麼形成影子。當他們知道答案是“光”的時候,他們會進一步探索甚麼是發光體、甚麼東西透光、甚麼東西遮光,還有光與顏色的關系。一個影子游戲,即融合了科學和美術,周靜羚說:“認知就是這樣玩出來的。”

早期的幼兒園,是老師教甚麼,學生就學甚麼。但是林時榮表示:“現在的老師不再是教學主導者,而是引導孩子自由去探索。探索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問題,自己要想辦法解決,老師只是從旁提醒他們可以從哪個方向試試看。”成就感是快樂學習的關鍵,當小孩因為解決問題而有成就感,他們自然而然會愛上學習。

種植區是黎明幼兒園的其中一個學習區,學生在這裡親手種菜,從中接觸生態教育和培養責任感。

用時間證明自己的苦心

談及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周靜羚表示,台灣早在20年前開始做轉變,這個翻轉首先需要從教育工作者做起,第二是說服家長。

想當年她剛來到黎明幼兒園的時候,單單跟老師做培訓就花了一段時間。她說,師資培訓很重要,“因為沒有受過訓練的老師,未必知道孩子在‘玩’甚麼。但是受過訓練的老師,不但看得懂孩子在‘玩’甚麼,而且知道孩子的能力到哪裡。”

周靜羚表示,現在因為資訊發達,年輕家長對教育改革的接受度會比較高。

有一點她非常佩服黎明幼兒園的董事部,因為董事部為了改革幼兒園,曾經組團到台灣考察,就連董事長也親自出馬。如果沒有如此堅決的決心,幼兒園要改革恐怕難上加難。

至於家長方面,黎明幼兒園董事部總務邱維斌透露,園方剛開始推動改革時其實承受不少壓力,因為有些家長對於幼兒園的教學方式感到不解,誤會孩子在幼兒園都只是玩耍。園方只好一再解釋和用時間證明自己的苦心,而幼兒園推動改革至今已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們做對了。”

現在資訊發達,周靜羚說,年輕家長對現代教育理念的接受度比較高,但觀念這種事不是說變就變,總需要一些時間去說服家長。

黎明幼兒園從2016年開始籌備全面性的改革,周靜羚等台灣教育工作者是背後重要的推手。她和林時榮目前是黎明幼兒園的海外顧問,會趁台灣寒暑假的時候來馬來西亞,協助幼兒園上下進行改革。

周靜羚說,最初她和其他顧問主要是向黎明幼兒園做理念宣導,跟大家談為甚麼要做改革。去年開始,幼兒園從裡至外都改變很多,包括校園環境、室內規劃、課程模式和教學方式。

教育改革是世界趨勢

黎明幼兒園創校於1941年,經歷過日治時期、停辦、火災等事件,現位於吉隆坡武吉加裡爾。雖然幼兒園的歷史很悠久,但說到改革,董事部可是相當的利落。

黎明幼兒園董事長黃隆生說,教育改革是世界趨勢,其中芬蘭教育的成功讓董事部看見了希望。由於幼兒園不像小學那樣受到教育部嚴厲管制,因此相對來說,幼兒園推動改革會比較容易。

他本身曾經隨團到台灣考察當地的幼兒教育,認為幼兒園最重要是讓小孩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當小孩把基礎打好,升上小學後就不用害怕銜接不上。

除了董事部賣力推動改革之外,幼兒園的教職員也是鉚足了全力。例如園長黃翠鳳,雖然年屆60歲,但為了把教育辦好,她至今還在進修唸碩士。

黃翠鳳從1980年代開始從事幼教工作,她說當時國內整個教育體系並不重視幼教,基本上是把幼兒園孩子當成小學生來教。如今黎明幼兒園采用多元學習區方案教學,既符合幼兒心智發展,又能培養小孩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老師一味用權威和命令的方式教導小孩。

台灣教育界近幾年都在強調要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說的正是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這些能力。周靜羚說,這些能力一旦養成,學生進入小學面對任何課程,這些能力都會用得上。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