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低年級孩子,如何從小教他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最需要養成的四種習慣

學習習慣有很多,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當務之急最需要養成以下四種習慣:

1、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以一年級為例,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只能是20-30分鐘左右,所以小學每堂課是35分鐘,這是根據孩子年齡特點來的。但是如果孩子經過一定訓練,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會拉得很長。

注意力對聽課的內容和效率有極大影響,培養專注力的方式有很多,但我想著重說說“做規矩”的問題,因為隨著近年來國際教育理念的傳播,不少家長會忽略“規矩”的重要性。

我曾經帶過一個班,班上有兩個男孩子,他們讀的幼兒園是國際教育模式的幼兒園,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力,鼓勵天性發展,這很好,但有個問題是,完全沒有給孩子做過“規矩”。一年級上課時,整個人坐沒坐相,一堂課不停地動,手上不停地玩筆,東張西望,一節課下來基本什麼都沒聽進去。

我說的“規矩”不是要讓孩子一動不動,一動不動是違反天性的,但既然上課,就要有一個基本規范的坐姿,不能葛優癱或者一刻不停地動,這樣是沒有辦法進入積極專注聽課的狀態的。至於轉筆,可能有些家長覺得無關緊要,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如果一節課一刻不停地在轉筆玩筆的話,這些小動作一定是會分散專注力的。

我們把孩子的問題反饋給家長,希望家長在家一起配合給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為規范,進而培養專注力。其中一位男生的媽媽覺得這是體制內教育對孩子天性的壓抑,不能接受,所以很明確地說不需要,以後會把孩子送出國。我就告訴她,國外也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不要認為國外教育有多寬松,

沒有好的專注力和一定的行為規范,到哪裡學習都不會有好的成效。

培養專注力的方法網上有很多,很多都是有用的,但是請記住一點——任何好習慣的建立都是需要時間的,你今天給孩子試了一個培養專注力的方法,不要指望馬上就能收到效果,也可能頭幾天效果不錯,後面好像不明顯了,這時候不要急著換方法,一種方法要讓孩子起碼堅持28天,才有可能培養一個好習慣。

2、時間觀念

孩子要知道在規定的時間該干什麼,這段時間該干什麼就干什麼。

每年新生進來,我們都會發現,很多孩子作息是紊亂的,而且家長也不注意。不客氣地說一句,很多家長自己的作息都是紊亂的,連帶著孩子的作息也長時間紊亂,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在什麼時間該干什麼,怎麼可能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的培養,應該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建立的。幼兒園放學回來,第一事情要干嘛、第二件事情要干嘛……養成習慣,絕對和小學一年級接軌。

那對於已經進入小學的小朋友來說,家長要幫助他建立每天放學後比較固定的作息習慣——比如,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第二件事是吃水果點心,第三件事就是老老實實獨立做作業,第四件事是做完作業玩一會兒或者吃晚飯,等等。

請注意,所謂的時間觀念,是對家長說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時間觀念,他是形象思維,你要讓他有時間觀念,就要把要求具體化,排好時間表,讓他按要求去做。

什麼都要具體化的要求和任務,她就知道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讓小朋友知道,每段時間該干嘛,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曾經教過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一進來就發現他的時間觀念非常強。下課的時候,他和小朋友都玩游戲滿頭大汗,但是上課2分鐘預備鈴一響,他馬上坐正到椅子上,迅速擺齊文具,端端正正,進入上課狀態。

我有次開家長會就問他爸爸家裡以前怎麼培養的,有個細節給我印象很深,幼兒園時他有一次邀請幾個小朋友來玩,玩好大家准備出去吃飯時,他就說,“請你們把剛才從我們家哪裡拿出來的玩具要放回哪裡去,不能堆在外面,我媽媽要罵的”,這就是家長從小在培養“條理、規范”的觀念,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知道自己的每件物品應該放在哪裡,知道應該先做什麼事(整理東西)再做什麼事(出去吃飯)。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或者說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最忌諱的就是不持之以恆,今天定了一個時間表,明天因為什麼事情忘了,後天帶孩子一起出去吃飯……你的作息亂,孩子的作息就亂。

所以,有些人會說“怎麼有那麼優秀的孩子”,我告訴你,不是天生的,一定是父母在家裡經過一定的教養訓練形成的,不要光看到哪個孩子成績好,要看到父母在後面做了哪些事。

3、自己管理物品的習慣

這個習慣對低年級孩子來說特別重要!

入學以後,老師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比如今天要交一張回執單,有小朋友說沒有帶,我發微信給爸媽,爸媽回復說“帶了呀”,那放在哪裡了?“在她的書包裡呀!”

哦,我就知道了,原來書包是父母理的,你一直幫孩子理書包,難怪她不知道回執單放在哪裡。

幫孩子理書包真是個壞習慣,孩子做完作業就攤在桌子上,心想“反正大人會幫我理好的”,長此以往,就沒有責任心了。

對,你沒有看錯,這不僅僅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問題,這是責任心的問題!

責任心很重要,會影響學習方面的表現。

如果你孩子很有責任心,就會表現在卷面上,非常細心,很記得住事情,搞清楚;如果他這方面比較弱,整個狀態會比較差。

同樣給5分鐘,讓小朋友放學理書包,有些很快,有些半天沒理好。其實老師教過很多整理物品的方法,比如發下來的練習本,今天用的要放到桌子裡,今天不用的放到書包裡,很簡單吧?但有些孩子還是不擅長,因為家裡太多人幫他整理,他當然就不會用心記了。

我們班有個女生,學霸,但一點都不張揚。有次考試,我巡視到她的時候,發現她的桌肚理得非常干淨,左邊是書,右邊是作業本,清清爽爽。東西整理得清爽,思路肯定也清爽,我當時就在想,“原來你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強,這個小學霸是正宗的,不是高分低能”。

她現在已經在一所名校就讀了,一直都很優秀。

4、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一講到這個習慣,很多家長都會問,“是指不要陪讀嗎?這怎麼可能?”

陪是肯定要陪的,現在陪是為了以後的不陪,我遇到過很多中學老師對我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小學沒養成做作業的好習慣,到了中學全部現形。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孩子沒有養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一二年級還看不出,因為書面作業很少甚至沒有,做得再慢,八點半九點也能睡覺了。但是到了中學裡,作業就是鋪天蓋地了,為什麼有些中學生光是學校作業就做到半夜12點?很正常,因為他在小學階段沒有養成一定速度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所以,小學一年級做作業家長一定要陪,幫助建立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但“陪”不是指干坐在旁邊看著他做,而是提供給孩子一些方法。

☞例如:每天放學回來到晚上睡覺,這當中幾個小時的時間段應該怎樣進行切割,規定時間段裡完成哪些東西,家長要幫助規劃好。

☞例如:回到家先是洗手吃水果上廁所,然後坐在書桌前,那麼,從這一分鐘開始,沒有任何理由,不要站起來找我,沒有其他事情,就把作業完成!

☞例如:現在小學低年級是沒有書面回家作業的,但是有口頭作業啊,那就要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掉。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張自己的小書桌,一個學習的小天地。

有些家長是把門關掉讓孩子安心做作業的,我的建議是把門打開做作業。

為什麼?有些家長是不是覺得大人炒菜、做事情會影響孩子專注做作業?呵呵呵呵,門一關你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在專注做作業?他光是玩筆套搓橡皮就能玩很久,明明10分鐘就能做好的作業,磨蹭了一個小時,其中有50分鐘是在偷偷玩,你在外面不知道。

所以,把門打開,讓孩子背對你做作業,這樣他知道有人監督,不會很分心,你走來走去時眼睛瞄一眼就行了。

有些家長苦於孩子做作業慢、磨蹭,這是很常見的現象,需要一定時間讓孩子適應入學後的生活,尤其對於小一新生來說,現在才開學一個多月,有任何問題都是正常的,不要太焦慮,你可以采取些激勵措施,比如貼粘紙星星榜之類,還要積極和老師聯系,家校共同監督。

做作業速度和質量哪個重要?

這個問題也是經常被家長問起的,就以語文為例吧。

比如寫字,一開始練字就是慢的,不可能快。但所謂的慢,不是寫一個字玩一會兒,而是規定時間內,老老實實地寫會,掌握了技巧以後,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提速度要求了。一分鐘把一面寫掉。一開始慢一點,不要急,以質量為主。但是慢不等於磨蹭,這是有本質區別的。隨著技巧的熟練,速度自然會拉上來。

我知道仍有些家長會苦惱:孩子為了求質量做得慢一點,這樣會不會把速度放慢?如果為了求速度,可能會有錯題或者字寫得潦草,老師那邊都過不了關。

網上相關的文章也很多,有一種很高的呼聲是,在小學低年級速度比質量更重要,先抓速度,速度快了再抓質量。

我很不解,干嘛非要把速度和質量對立起來呢?好像速度快了質量就會差,質量好了就一定會拉慢速度一樣。你有沒有想過,速度慢是什麼原因?

有些家長以為的“慢”,其實不是慢,而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有些作業一開始的時候就是慢的,慢是正常的。比如語文的寫字,一開始練字就是慢的,不可能快。但所謂的慢,不是孩子寫一會兒玩一會兒,而是指在規定時間內,老老實實地寫,寫得不好就擦掉重寫,可能寫得時間會比較長,但是沒關系,這點時間花下去是必要的,一定會慢慢寫好、寫熟練。掌握了技巧後,就可以提速度的要求了,比如一分鐘把一面寫掉,慢慢把速度提升了。寫字這事,一開始是要慢一點,不要急,以質量為主,隨著技巧的熟練,速度自然會拉上來。

但另外一些作業速度慢、質量低的原因則不外乎這些——不會做、不熟練、一邊做一邊玩或者在胡思亂想。

不會做,基本就是因為上課沒聽懂。尤其對於小學低年級來說,知識點本來就不多,只要上課的35分鐘裡專心聽講,完成作業不在話下。那為什麼做作業速度慢質量差?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上課沒有認真聽講,沒聽懂當然做不來。那怎麼才能讓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看,又回到“集中專注力”的問題上來了。

還有一種原因是理解能力有差異。比如有些孩子平時和父母以及小伙伴交流多,理解能力強,有些孩子理解能力比較弱,上課時也很專注地聽,但真的沒聽懂,對這類孩子來說,在學習中建議加強預習和復習。

不熟練,可以通過操練來熟能生巧。比如1+1=?誰都會做,但如果是()-1=1,很多小朋友就愣住了,做不來,速度當然就慢了。其實也是1+1=?的變化,但如果從來沒有操練過,一個班近10個會錯,如果一直操練,就會轉化,碰到類似題目刷刷刷就做出來了,速度不會慢。

有家長曾經和我說,“怎麼可能要求孩子35分鐘時刻保持專注?我自己開個半小時的會還要刷刷微信呢!”

對不起,那是你的問題,如果你以這種寬容來對待孩子,那也不要指望孩子的專注力能有多強。

一般而言,幼童的專注力是15-20分鐘,入學後一節課是35分鐘,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可以適應的。家長要把孩子集中專注力的時間,從15、20分鐘漸漸提高到35分鐘、45分鐘上來。

集中專注力不是說要求孩子一動不動,你坐得一動不動但是腦子裡在開小差,這不叫專注。孩子動一動,偶爾看看窗外,這些都是正常的,關鍵是注意力的集中。

有個方法可以試試看,讓孩子嘗試做20分鐘自己不喜歡的事 。比如孩子不喜歡做手工模型,就讓他必須做15分鐘,慢慢加到20分鐘,做好了有獎勵。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如坐針氈,但是沒關系,就讓他做,能把自己不感興趣、不喜歡的事情堅持20分鐘,他的專注力一定會有提升。

其實做作業的速度VS質量的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提升專注力,孩子上課專注了,老師教的他都會了,做作業的質量肯定不會差,速度也不會慢。

陪讀時間要有多長?怎麼做?

▣ 關於陪讀時間:

我剛才說過,一開始肯定是要陪讀的,現在陪是為了以後的不陪。一般來說,如果習慣養好了,基本半年到一年的陪讀時間吧。

我女兒是到小學三年級能基本非常自覺做作業,我只負責簽字。

比如家默寫作業,女兒不會讓我拿著書報單詞再默寫,她自己先拿書讀,錄下來,然後放一個默一個,全部自己解決。

一二年級這些習慣培養好,到了三年級分水嶺的時候,就見分曉了。

▣ 陪讀怎麼做?

陪讀主要是為了做規矩做習慣。

有家長問,一定要全程坐在孩子旁邊陪讀嗎?

也不是。

如果孩子幼兒園獨立能力已經很好了,可以自己管住自己,家長可以放手,設定好時間,“今天這個作業,媽媽給你半小時能做完嗎”,規定時間內完成就可以了。

第二天,“今天這個作業,咱們25分鐘完成好嗎”,試著不斷提高要求,加快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提高孩子對比賽的興趣,“媽媽覺得你20分鐘完成不了,你敢不敢試試看?”,有一點游戲的形態。

但是,對不太自覺的、好動的孩子,一定是要陪讀的。孩子還小,自我管理能力肯定是弱的,最近有篇熱文的標題是什麼?靜待花開不是撒手不管!

你能做的就是直面孩子的缺點,不要回避。這種陪讀家長確實要辛苦的,天天坐在孩子旁邊,出現在他的視線裡,讓他知道家長在旁邊,自己要老老實實做作業。這樣時間長了,就可以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注意,陪讀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玩手機看PAD,你一定是看書,“媽媽陪你學習”。

有些家長問,“我在旁邊打開電腦工作可不可以?”

最好不要,因為孩子會認為你是在玩。所以老老實實拿本書安靜專注地看起來吧。你要是實在想刷微信,那就坐在孩子背後,讓他看不到你在干嘛,只知道你在背後監督著他。被人監視著的感覺當然不好,但是慢慢就習慣成自然了。

家庭,教育的事大多因人而異,家庭之事受制於無法分割的,這會讓事情變得很復雜,也改變不了什麼。

所有孩子的天性是差不多的,區別他們成為不同人的原因,是家庭,是教育。

教育要是每個家長一生的必修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走了很多的彎路——請相信,你今天走過的坑,早就有人爬出來過,有更聰明的人用更好的方式做過你現在的事。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學習。

-THE END-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