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想去參加一次的日本祭り

一生想去參加一次的日本祭り

日本是一個對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其實一個就包括“祭り”(祭典活動)

一般來說“祭り”的舉辦目的是為了向神明或者先祖表示感謝、祈禱以及鎮魂等所舉行的一種儀式。

在日本,每個月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祭り”,儀式內容也都不盡相同,對於當地人是一種信仰,而對游客來說能夠欣賞到最傳統的日本文化。

許多“祭り”在舉辦的時候周邊都會出現很多“屋台”(露天攤)、有賣吃的,有撈小金魚的等等。去湊熱鬧的小姐姐一般都會穿上日本傳統服飾“浴衣”(和服的一種)。

那麼接下來就和小通一起了解一下日本這些有名的“祭り”吧!

京都祇園祭「京都府」

被譽為日本三大祭典之一的八阪神社祗園祭有著1100年以上的歷史。

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69年,當時京洛地區疫病肆虐,百姓病死無數,當時人們認為這是牛頭天王在作祟,為了鎮住它並祈禱病魔退散,於是人們在當時的祗園社開始了祭祀活動。

中間雖然中斷過一段時間,但是又復興並延續至今日。

舉辦時間為每年7.1~31日,分為前祭和後祭。

阿波踴り「徳島県」

阿波舞祭典是日本三大盂蘭盆會舞,其發祥來源於舊阿波國。

舞手們喊著“連”,跟著三味線和太鼓的兩拍子緩步前行。

江戶幕府開府以來有著400年以上的歷史,作為日本傳統的表演在世界范圍也非常有名。

舉辦時間為每年8.12~15日。

青森立ちねぶた祭「青森県」

五所川原的立佞武多祭被指定為日本重要的無形民俗文化財產。最大的亮點是人們在城市道路中推行著好幾輛高20米的巨大山車。(小通最喜歡的一個)

有著400年歷史的祭典其起源則是我們中國的中元節,其山車上的人物最早是以三國時期以及歌舞伎的名人為主,現在也加上了一些卡通人物,設有專門的博物館。

舉辦時間為每年的8.2~7日。

仙台七夕祭「宮城県」

來源就不用多說了,最早是伊達政宗時期開始的,現在是日本東北三大祭典之一。

7種裝飾各代表著不同的寓意,短冊代表學業、紙衣代表災病和裁縫、折紙鶴代表長壽,荷包代表金運和商業繁榮、網代表漁業、廢紙屢代表清潔勤儉、飄帶則象征著織女。

舉辦時間為每年的8.6~8日

秋田竿燈祭「秋田県」

同樣作為日本東北三大祭典之一,被國家指定為重要的無形民俗文化財產。

竿燈代表著稻穗、提燈代表著米袋,以此活動來祈禱來年的農作豐收。

在這裡也能看到高12米、重50公斤的竿燈在腰和肩膀之間互換的絕技。

舉辦時間為每年的8.3~6日。

札幌雪祭「北海道」

以大通公園為主要會場,設立了大大小小許多大雪像和冰像,完全是一座浪漫的冰雪世界!

最早是在1950以當地的高中生在大通公園堆了6個雪人為契機發展的,隨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挑戰制作更大的冰像。

現在基本由市民和自衛隊一起堆積完成,有時間的話可以體驗一下制作的樂趣。

舉辦時間為每年的2月頭。

三社祭「東京都」

江戶三大祭之一,例年在淺草寺旁邊的淺草神社舉行。

首日主要是以淺草的舞者藝妓等編成的跳舞隊伍開幕,第二天主要活動是抬著來自淺草范圍44個區域的100台神轎前往淺草寺本堂裡廣場進行參拜聚集,最終日則是抬出本社的3太神轎進行游行。

現在的三社祭其前身為觀音祭·船祭發展而來,被指定為東京無形文化財產。

舉辦時間為每年5月的第3個星期五、六、天。

生剝柴燈祭「秋田県」

起初是900年前男鹿溫泉鄉為了振興觀光業而舉辦的雪祭,之後由當地的市長、名俗學家等起頭將真山神社的柴燈祭一起合並舉行。

生剝是由神話“生剝鬼節”演變而來,當地的男子在每年正月15的晚上戴上鬼面具,穿上稻草衣,拿著巨大的木質刀刃,裝扮成鬼挨家挨戶的登門拜訪,接受酒食,勸解大人們要勤儉持家,小孩子要向善等,去除厄運病災,祈福來年一切順利。

舉辦時間為每年的2月第2個星期五、六、天。

沖繩全島的エイサー祭「沖縄県」

在太平洋戰爭後的1956年以復興沖繩為口號開始的大范圍盂蘭盆舞祭典。

以跳舞來祈福五谷豐收、商業繁榮、家內安全、消除病災、夫婦圓滿、子孫滿堂等,也包含了祖先的崇拜。

近年來以太鼓居多,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前來加入。

舉辦時間為每年8月29~31日。

時代祭「京都府」

最有看點的一個祭典,1895年起為了慶祝平安神宮的創建所開始舉辦的。

京都三大祭之一,約2公裡的隊伍從明治維新開始、江戶、安土桃山、室町、吉野、鐮倉、藤原、延曆這8個時代排成20列,算上牛馬共2000名人員構成。

京都傳統的工藝技術更細致化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全程猶如時代的畫卷一般。

舉辦時間為每年10月22日。

這些祭典歷史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年,不得不說日本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做的相當好。在吃喝玩樂的同時也向游客展現了當地最傳統、最自豪的一面。

這讓人不禁感嘆:日本這個國家即便是從他國引入了文化,即使在其原本國家慢慢丟失,也能轉換成為自己的東西,真的很厲害!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