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大多都不合群,多少人搞錯了重點(深度好文)
現在人都尤其在乎外人的眼光,大學的時候,
我有一個朋友染了一頭綠色的頭髮,
走在路上都受我們的指點。到了職場,
偷偷指點別人的那些人開始磨掉自己的棱角去迎合別人,
努力讓自己不變成一個異類,
但是活的越來越不像自己。這個時候我才真正佩服
那個染綠頭髮的朋友,在被別人指點
為異類的時候,他心裡有多麼不屑一顧。
因為在社會上,合群才是所有人的保護色,
但是努力合群的人生,該是多麼無聊又無趣。
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三五成群就是常態,
那這就順而出現了小群體。
有小群體就會有不合群的人被孤立。
人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分為兩類,
一類人會抱起自己原有的想法和原則去應和別人,
找到一時的歸屬感;有的也會繼續做大家的異類,
把心思放到自己身上,認為只要自己強大了,
不需要去應和別人,自會有人迎合他。
上世紀六十年代,北大荒有一個很另類的知青。
平常別人都在打牌的時候,他就自己默默的記單詞,
別人都在睡懶覺,他也早起來學英語,
那個時候很多人就覺得他不合群不好相處。
但後來恢復高考制度以後,
他就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又因英語水平和文筆卓著而被器重,進入外交部工作,
他就是王毅,中國外交部部長。
很多人認為,合群就等於結交人脈,
但社交本質上是一種資源交互,你沒有可提供的資源,
對方就不會把你放在眼裡,所以你只有完善自己的能力,
圈子不請自來。換句話說,你現在通過
各種途徑結交的人脈,在你給不了對方交換
物質的前提下,對方並沒有把你放在眼裡。
優秀的人之所以不合群,就是因為他們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自己心裡的目標是什麼,
所以他們會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而不是
把心思放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
我有一個遠方的表姐,因為32歲了還一個人在廣州飄著,
每次逢年過節都是長輩們話題的焦點人物。
因為在他們眼裡看來,什麼時候該上學;
什麼時候該畢業;什麼時候該結婚生孩子
這都是有定數的,你按照這個生活軌跡來才是合理的,
顯然表姐現在還沒有歸宿,在他們眼裡看來表姐
過的就是失敗的、不完美的人生。
但表姐並非這麼想,管理學上有個“羊群效應”: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
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
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
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所以人都會有一種從眾心理,
盲目從眾失了自己的判斷,就很容易走向失敗。
所以表姐繼續她的“離經叛道”,
慢慢地爬升到了某智能手機總部的市場部經理,
今年還找了個門當戶對的老公。
那些曾經批判她失敗的親戚,一下子又把她當成了驕傲。
“當所有的選擇都是在迎合他人時,人生就成一種慣性。”
越努力,才真正發現,當你不再刻意合群,
當你專注於提升自己的時候,
你想要的圈子,慢慢開始主動接納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