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是修養,管住嘴是教養
什麼樣的人最高級?
說話得體的人。
那什麼樣的話才是得體呢?
聽起來舒服、不尷尬的話就是得體。
很喜歡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家新開的理髮店,門前貼著副對聯,“磨刀以待,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而另一家理髮店門前的對聯則是:“相逢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
前者內容暗含磨刀霍霍之意,讀來令人心驚肉跳;而後者上聯取“彈冠相慶”之典故,含有準備做官之意,符合進門脫帽彈冠之禮節。結局自然是:前者嚇跑顧客,後者門庭若市。
說話得體的人,不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總能第一時間洞悉到旁人的情緒,照顧他人的感受,說出適宜的話,凡事於己於人留有餘地。
這樣的人,懂尊重、有智慧和鈍感力,一開口就能讓人安心,自然走到哪裡都受歡迎。
說話得體的人,懂尊重
海明威說:“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說話是大部分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可閉嘴卻是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學不會的技能。
今年五一,好友慧文訂婚了,她組了個飯局,帶著未婚夫一起來見我們。席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向她道賀,紛紛八卦他倆相識相戀的過程。
慧文和未婚夫是在一場線下讀書活動中認識的,兩人一見鍾情,認識一個月就訂婚了,屬於典型的閃婚。
看到慧文臉上甜蜜嬌羞的表情和愛意流淌的眼神,我們在座幾人都誠心送上祝福。
唯有丁佩,語不驚人死不休地來了句:你們確定要閃婚嗎?我跟你說,閃婚的好像都沒什麼好下場哎,離婚率特別高,你們可千萬別離婚啊。
她的一番話讓慧文未婚夫當場黑了臉,我們從尷尬中愣怔過來後趕忙打圓場:“她喝多了,說話口無遮攔,別和她一般見識。”
其實我們心底都清楚,她並未喝多,只是心直口快、沒有分寸慣了。
平日裡她心裡根本藏不住事兒,我們都對她提心吊膽,生怕她說話不得體,保不准就在公開場合抖出了你的小秘密。
如果說穿著得體是對人的基本尊重,那麼言語得體則是對人的深切關懷和尊重。
每個人都有表達欲,可關鍵在於要適時適當控制自己的慾望,說話之前設身處地預設對方的體驗,以高度的同理心和分寸感來約束自己、尊重他人。
作家賈平凹曾講過一個故事:
“朋友有口吃,說話慢。有天路上遇到有人問路,偏偏這人竟也是口吃,朋友就一語不發。過後我問他為什麼不說,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何時說話,何時沉默,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界定,而界定的標準就是得體二字。
說話得體,潛藏著對人的基本尊重與深切關懷,它源於推己及人的同理心與分寸感,無法快速習得,但卻可以用心體悟。
說話得體的人,有智慧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同樣地,話也不在多,而在於巧妙。
正如英國思想家培根所說:“交談時的含蓄和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
“球王”貝利在創造進球數滿一千的記錄後,有記者問他:“您認為您哪個球踢得最好?”貝利笑了笑回答:“下一個。”
言下之意是:雖然破了記錄,但我的創造力不會枯竭。既回答了記者的問題,又給了球迷們希望,也算對自己未來的一個交代,可謂妙哉。
無獨有偶。
汪涵在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中也有過一個精彩回答。
嘉賓們在談論太極拳,說動作輕柔實則很有力量,能把人推出很遠。歐弟接話:“我家在台灣,要推幾下?”
汪涵則立刻救場:“台灣我們不推,我們要拉回來。”
話音一落,人們紛紛為汪涵的機智與靈敏喝彩,他話雖不多,卻句句得體,暗藏智慧。
古人雲:“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意思是:明理和智慧,不僅表現為說話得當,也表現為不該說話的時候保持沉默。
如果在說話過程中出於禮貌或是其他原因無法保持沉默,那麼選擇巧妙避開話題,也是一種智慧。
這種智慧不一定能讓人大富大貴,卻能令人受益終生。
說話得體的人,有鈍感力
古語有雲: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在我們身邊,總有些說話不得體的人,說話不過腦子,一開口就成為話題終結者,讓人避而遠之。
當然,也有些人,語速不快卻鏗鏘有力,有點鋒芒卻十分得體。
前不久,韓雪在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中獲贊無數,爆發式的演技徹底撕去了她身上“花瓶”的標籤。
當所有演員都從自身角度出發,急切地為自己訴苦拉票時,只有韓雪在為對手說話。
她說:
“這次我們搭檔很默契,兩個人互給台階,互相遞戲,這最後出來的效果,是彼此成就的。”
言辭之間,既沒有抬高自己也沒有貶低他人,一句“彼此成就”更是體現了一個前輩對晚輩的尊重與提攜,得體中不失懇切,令人如沐春風並對她肅然起敬。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說:
“不為繁瑣動搖的鈍感力,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這種鈍感力,其實是一種遲鈍的力量,體現在我們的言談舉止中,就是說話要三思而後行。
顯然,韓雪是一個擁有語言鈍感力的人,她不隨意說話,可說出的話卻很有力量,每一個遣詞造句似乎都經過了慎重的思考與打磨。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場合環境中,人們對他人的話語有不同的感受、理解,並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在說話之前,一定要分清場合與對象,對於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心中都要有一桿秤,時刻衡量自己的語言是否得體。並適時調整自己的語言。
蔡康永在他的說話之道中寫道:
“把話說好,收穫最大的是我們自己。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
說話得體的人,其背後潛藏著的,是深入骨髓的善念、推己及人的尊重、深刻獨到的智慧和不為繁瑣動搖的鈍感力,他們不一定口才有多好,但說話令人如沐春風,一開口就讓人感到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