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刺激元素的職棒
Lamigo桃猿球迷。(高旭術/攝)(20181027)
今年總冠軍賽的熱度大不如前,姑且不論是否因為對戰組合的緣故,大家必須想想,中職究竟少了什麼刺激元素。
去年總冠軍賽前兩戰,桃園球場各湧入1萬9489、1萬7192人,前年在台中洲際棒球場的前兩戰,更是連續兩萬人滿場,但今年熱度不再。
今年前兩戰在桃園棒球場進行,首戰在週六開打,只有1萬5116人進場,甚至不如季賽猿隊舉辦主題日的票房,第2戰進場人數更掉到1萬757人。
猿隊今年以逸待勞迎接的對手是統一獅隊,而獅隊在季賽的平均觀眾人數只有4828人,是4隊中唯一未達5000人的球隊,總冠軍賽票房不好看,可以理解。
儘管如此,若對手換成中信兄弟或富邦悍將隊,總冠軍賽的熱度還是會大不如前,因為現在的球迷很聰明,錢不會亂花,只有在關鍵時刻,才會傾巢而出。
中職打來打去,就是4支球隊對戰,一整季下來,球員間的對抗性已經削弱,球迷也看到疲乏,就算是季後、總冠軍賽的高張力,難成誘因。
4隊有3隊可以參與季後賽,「錄取」比例實在過高,門票取得過於容易,讓季賽的精采度大降,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球迷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流失,無須意外。
單調的對戰組合,就連有鐵桿部隊支持的猿隊,也得面臨連兩季平均人數負成長的困境,中信兄弟更是如溜滑梯般地直線下降,職棒產業的經營,只會愈來愈辛苦。
光靠啦啦隊、主題日來吸引球迷的日子已經過去,中職得殺出一條血路,讓「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群聚效應做不起來,職棒只能一直往後退。
沒有變化的中職,就像一灘死水,難以激起漣漪,也擦不出火花;增隊或許會是最有效的良方,就看高層想要怎麼診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