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的果報相當可怕,一定要警惕
古人有句諺語:“口中若出言,當視他人臉。”因此,說話一定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在餵雞的時候,鄰居的雞也跑過來搶食,他脾氣不太好,拿石頭把雞的腳砸斷了。鄰居看見後,罵道:“哪個狗雜種敢砸我的雞?”兩人從破口大罵到大打出手,最後一人開槍打死了對方四個人。為了一句粗話,竟然失去了四條寶貴生命。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會遇到他人的無端挑釁、惡語中傷。面對這些,自己最容易做出、也是最下策的反應,就是反唇相譏或拳腳相加。這樣做,固然可發洩一時之氣,但最後傷到的還是自己。
罵人的果報相當可怕。藏地曾有一位大成就者,叫喬美仁波切,他有段時間在禪修時,眼前常會浮現出一隻白狗,後來通過禪觀,他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業報呈現:
很久以前,他當僧人時曾罵別人為“狗”,後來果報現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
最後一世他做了隻白狗,時值釋迦牟尼佛出世。當時有一群商人在吃飯,這隻狗飢餓難耐,便上去偷吃。商人們發現後,逮住了它,並把它活埋了。阿難尊者目睹這一切後,以慈悲心超度了它。這就是喬美仁波切的前世。
佛陀曾說:“人生世間,禍從口出。”薩迦班智達也說:“傷害他人之惡語,即使怨敵亦勿說。”其實世間的友好與衝突,全是依靠語言而產生,假如說話不掌握竅訣,很可能會釀成大錯。
對凡夫人而言,脾氣誰都難免會有,但有時還是要克制一下。否則,氣頭上說的話,往往是口不擇言,且不說來世有什麼果報,僅僅是眼前,也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比如,你跟某人大吵了一場,心裡會像堵了塊石頭,非常不舒服,甚至連吃飯都沒有胃口。因此,就算對自己來講,惡口傷人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佛教的大乘論典中說過,眾生的語言,大致分為三種:上等者為稱心如意之語,猶如蜂蜜;中等者為真實語,好似鮮花;下等者為虛語或顛倒語,如同不淨糞。
所以,我們即使說不出最好的語言,也應盡量捨棄最後一種,多說些柔和、悅耳、真實的語言,這樣才不會夾雜任何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