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被親媽虐待結束生命前仍要「抱抱」:跪求各位家長,在怎麼凶,怎麼吼孩子都愛你的年紀裡,請善待她!
去年有一則新聞很火,2歲半女童遭親媽虐待致si。
記得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令我至今難忘的一個細節是:
警方趕至現場施救時,女童已奄奄一息,而此時她仍伸出手,嘴裡念著:媽媽抱,媽媽抱。
每次想起這個細節,我就會想到: 有多少父母,在無論怎麼吼、怎麼凶孩子,孩子都愛你的年紀裡,對孩子肆無忌憚,學不會善待?
「你動點腦子行不行?」
「跟你講了這麼多遍怎麼還不懂?」
「你怎麼又犯這種錯誤?我是生了一頭豬兒子嗎?」
孩子們很委屈,也很傷心。
一個孩子說:「就算這道題不會做也不能這樣罵我呀!」
看到孩子們對此憤憤不平,採訪者讓他們給這樣的父母打分。
本以為他們會打出低分,結果,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毫不猶豫地給出了高分,甚至是滿分。
「他們管我罵我也是為了我好。」
「嚴是愛,松是害。」
「覺得她們很偉大,很感謝爸爸媽媽」
看著孩子們天真的面孔和稚嫩真誠的話語,心裡很是心酸。
哪怕吼他們罵他們打他們,讓他們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雙重傷害,他們仍然願意單純地相信「爸媽是為我好」並愛我們如初。
看到這裡,不知那些曾因心情不好或過於焦躁而把火氣撒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是否和我一樣,頓時淚流滿目,心裡對孩子滿是羞愧?
吼罵教育是一種愚蠢的教育,它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正因如此,我們在對孩子發火之後常常陷入愧疚之中,甚至躲起來哭一場。可悲的是,我們愧疚之後,下一次遇到同樣的事依然控制不住去吼罵甚至動手打他們。
為什麼會這樣?
根據眾多案例以及親身經歷,總結起來,我想大概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是打罵教育模式的循環; 受原生家庭打罵教育的影響,潛意識裡認為這種教育有效果,潛移默化地將其用在孩子身上。
二是認知水準有限; 難以從內心深處意識到打罵教育會對孩子的性格、格局和行為模式等造成深遠傷害。
三是情緒管理能力差; 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及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等。
基於以上幾大因素,我們一邊吼罵孩子一邊悔恨不已,陷入惡性循環。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做到善待孩子——既對孩子不吼不罵,又能教育到孩子呢?
當然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編總結了以下四大做法:
第一,多自省,善總結。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需要為人父母懂自省、善總結。自省和總結的能力越強,改變的能量就越足
比如寫作業這件事,當父母有了自省和總結的能力,就會明白,孩子寫作業拖拉,一個錯誤重犯好幾次,並不是不認真聽講,也不是故意氣父母,而是孩子之間確實有差異,他就是悟性太低了。
而面對悟性低的孩子,發脾氣只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加劇他對學習的恐懼和自卑。
父母需要做的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唯有不斷自省總結,才能改變自己的原有認知,得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二,多尊重,改變溝通方式。 尊重是溝通的前提。孩子雖然是孩子,卻也擁有獨立的人格,每個父母都應該認識到這一點。
倘若忘記這一點,那麼,很多時候與孩子的溝通便是無效溝通。
比如面對孩子寫作業拖拉,很多情況下,父母總會心急如火地威脅道:
「還不趕緊寫?欠打了是不?」
當你怒吼孩子、威脅孩子時,他內心的情緒是恐懼和反感的,此時他很難集中精神去聽你要表達什麼,更多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
所以,當你想要要求孩子集中精神,快速完成作業時,可以將反問威脅改為假設引導。
「如果你在9點前完成作業的話,那麼恭喜你,你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看會兒電視或者玩一會兒遊戲哦!」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讓孩子當即感受到了自主權和被尊重。他會更願意去接受這件事,而不是站到父母的對立面。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合理地協調學習和娛樂的時間。
第三,少包辦,培養自主力。 孩子自主的前提是,父母不包辦,狠心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
比如賴床、寫作業磨蹭等,不需要無數次的催促和提醒。
如果孩子賴床不起,就讓他遲到一次受到老師的批評;寫作業磨蹭,就讓他寫不完作業後受到老師的懲罰。在他受到批評、懲罰後,他才能知道不自律會帶來什麼後果。
如果他抱怨,那就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賴父母。
唯有如此,他才會對日常生活行為、學習行為等上心並負責。
第四,用規則教育代替情緒教育。 靠吼只能震懾一時,靠講道理只會讓孩子厭煩,而規則教育,則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更能讓他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做到自尊自律。
因此,要學會用規則教育代替情緒教育。
如規定一次只做一件事——當孩子有了這種意識後,他就會做作業的時候做作業,該玩的時候好好玩,慢慢形成了專注的意識和能力。當他出現偏差時,父母好心提醒,他也不會反感,因為他潛意識裡有這種規則,知道是自己錯了。
再如規定去超市一次只能買一樣喜歡的東西——這樣的規定會讓孩子面對喜歡的東西更遵從內心抉擇,不會因貪心而賴著不走,甚至哭鬧不止。因為他會明白,不符合規則的要求,父母不會滿足。
不過,這裡值得提醒的是, 心理學上說,沒有愛,就沒有合作。
能讓孩子遵守規矩的前提,是你和他之間有親密的關係。這是贏得合作的基礎。
所以,在此希望,父母們能懂得,教育孩子前,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讓他知道、感受到你的愛和關注。
另外,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教授問學生:為什麼人生氣時要吼?
一個學生說:因為不冷靜。
教授又問:為什麼即使那人就在你身邊,還要吼呢?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卻沒有一個滿意答案。
教授最後解釋說: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會拉遠。為了讓對方聽見,才必須吼。但吼的同時,人會更生氣,心距離更遠,所以要更大聲地吼。
是的,越生氣,越大聲,於是心更遠,彼此更對立。
講這個故事是要告訴各位家長, 教育最大的si敵,就是壞情緒。情緒越失控,心離孩子越遠,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僅僅讓孩子聽話,而是為了讓TA明事理,懂是非,為了讓TA能激發自身的能量,去更好的成長。
所以,在此希望所有喜歡靠吼、靠罵等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能音量調小一點,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靠近,唯有如此,才能讓彼此更好地理解,才能讓孩子更好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錯誤,然後一步步走向健康成長之路。
最後,家長們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會感到幸福嗎?
曾有調查顯示,當父母心態平和,性情穩定時,孩子就會感到幸福。
在無論怎麼吼、怎麼凶,孩子都愛我們的年紀裡,他們更需要我們給予的這份幸福。
因此,但願我們從此學會戒吼戒躁,學會善待孩子,事實上也是在善待我們內心的自己。
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就是為人父母一場終身修行。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