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愛告狀、愛計較,大人教錯,進入團體更嚴重!

吼!媽媽~弟弟又把我的玩具弄壞了!」

「媽媽~姐姐都不跟我玩!」

家裡此起彼落的告狀聲搞得媽媽一個頭兩個大!不處理,擔心孩子起衝突沒完沒了,處理了,不是被告狀的說告狀的「愛打小報告」,就是告狀的跟被告狀的都不滿意結果。

如果孩子在學校常常告狀,也會擔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爸媽要瞭解!告狀背後的行為訊息

1.剛建立「是非」的概念

孩子開始學習到各式各樣的規則,大人也時常透過讚美或制止來教導是非觀念,對孩子而言,規定就是規定,沒有彈性可言,因此當別人做出違反自己認為「正確」的行為時,自然就會出現告狀的行為了。

2.得到大人的注意、認同

孩子單純地認為「別人不對代表我是對的」,又或者如果之前自己不小心犯錯而被處罰,孩子也會透過打小報告想拉低對方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3.測試大人的規則、底線

「媽媽!弟弟又去拿冰箱的布丁吃了!」明明自己也很想吃,只是怕做了會遭到懲處,先說弟弟做了,試看看媽媽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媽媽沒有責備或處罰弟弟,表示這件事是可以做的,如果媽媽生氣了,孩子就會知道這件事不能做,但自己又不會受罰。

4.想要「控制」其他人,當小霸王

「你再不XXX我就跟爸爸說!」其他孩子聽到這句話起初都會心生恐懼,如果犯的錯來不及修正,可能會透過條件交換來拜託對方不要告狀,準備要告狀的孩子這時就會覺得自己握有某種程度的「權力」。

5.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上次你去跟媽媽告狀,這次被我逮到你犯錯,我也要去跟媽媽說!」如果前一次孩子告狀的狀況沒有處理好,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惡性循環喔!

NG教養,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交人際

1.交付「風紀股長」的使命給孩子

孩子不會只在特定情境下舉發別人的不是,不論到哪都會期待透過告狀來得到父母的稱讚!

2.聽到孩子告狀時還幫腔

孩子回家說「媽媽~某某同學又被學校處罰了!他不乖!」這時,有沒有家長會一起幫腔說「對呀!他做了老師不喜歡的事所以才會被處罰,你不能那樣喔!不然也會被老師處罰的!」

這時家長肯定會說「透過例子來教導孩子不要做出不好的行為,有什麼不對?」

我要說的是,因為家長並沒有在現場,也不完全了解事實是不是跟孩子說的一樣,有可能是孩子誤解了,也有可能是孩子想要透過說別的孩子不是,來顯示出「我在學校很乖」,父母這樣的回應會更強化孩子告狀的行為喔!

3.高壓統治,聽我的就對了

有的家長可能面對孩子很皮,別無他法只能用比較「嚴格」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若缺少表達想法的出口,擔心講錯話做錯事會被處罰,就比較容易透過告狀的方式來確認大人的底線喔!

面對孩子愛告狀的8大教養方法

1.平常就培養孩子同理心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導孩子多理解別人,讓孩子懂得體貼,避免成為「孝子/孝女」,事事都倚重孩子,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在二寶出生或進入團體中頓時覺得自己失去重視而想透過告狀來提升自我價值感。

2.平時不吝於稱讚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稱讚,喜歡吸引大人注意的孩子會更努力做得好來得到肯定,就比較不容易出現為了得到關注而頻繁告狀的狀況了。

3.當孩子告狀時,先深呼吸安靜傾聽

大人也是人,不免會有先入為主的判斷,也會受到自己當下情緒影響而做出反應,如果孩子在大人手忙腳亂時告狀,或是孩子們搶著告狀跟辯解,不妨自己先冷靜下來,請孩子慢慢、仔細說明,也藉由這段時間釐清孩子告狀的背後原因以給予適當的回應。

4.肯定孩子背後的動機

不是要家長跟孩子說「告狀很好」,而是要肯定孩子背後想要關心對方的這個想法。「你是因為擔心妹妹在那裡玩會受傷對不對?」用這個方法也可以避免孩子覺得自己被責備而不願意繼續聽大人說的話。

5.教導孩子學著看見別人的優點

生活中多鼓勵孩子看見、學習別人的優點,同時也多讚美孩子表現好的部分,孩子也比較不會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不停告狀了。

6.引導孩子思考別人行為背後可能有其他原因

當孩子抱怨弟弟妹妹弄壞自己的玩具,可以引導思考「因為弟弟妹妹不知道怎麼玩這個玩具」,按照不同的狀況去教導孩子不要只看見表面就下判斷。

7.告訴孩子更好的做法是什麼

「你可以教弟弟妹妹怎麼玩這個玩具,這樣他們就不會弄壞了」;「你可以提醒同學怎麼做比較好」。透過教導孩子更好的處理方式,可以提升孩子問題解決能力喔!

8.讓孩子練習做做看

在家裡情境演練,當爸爸做了違反孩子世界認為的「規則」時,請孩子提醒爸爸改正,而非跟媽媽告狀,若孩子經常跟爸媽告狀學校同學又做了什麼壞事時,由爸媽扮演同學的角色,請孩子試著用更好的方法提醒同學。

藉由孩子告狀讓我們能夠了解孩子的情緒、想法,雖然孩子講個不停可能會讓家長很煩躁。

但好的引導能夠讓孩子學會表達、解決問題、同理別人等等,錯誤的方式則會讓孩子拒絕溝通或是用更不好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期待。

嘗試看看以上建議的方法,培養小寶貝們的EQ就從日常生活做起!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