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佈UPSR和PT3考試成績,給學生們快樂學習

【東方熱話】不公佈考試成績 快樂學習不必攀比

學校今後不公布成績、媒體不跟進報導, 學生將不會有機會比較, 並真正做到快樂學習。 

愛問人家孩子考幾名、拿多少個A一直是存在我們社會的事實。惟在教育路上,難道考試成績與排名就是衡量一個學生成就的唯一標准?

在許多人把學術表現放大為教育終級目標的時候,不難發現,它已為學校、學生及家長等帶來壓力及惡性競爭的導引, 甚至好些考生還為考不好而動輒輕生,為教育之路蒙上陰影。

為減輕學子們的壓力, 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日前宣布,該部今起不鼓勵學校公佈中三評估考試(PT3)成績和小六檢定考試(UPSR),並希望大家不應以成績作為全部,而是借考試成績了解學生的學校進展即可。本期《東方熱話》特邀馬來亞教師職工會全國主席呂彥良及林連玉基金會霹靂州聯委會總務黃志偉,對不公布2項評估考試及效應發表意見。

呂彥良說,其實政府在去年開始,早已禁止公布UPSR的成績,包括不做州級、縣級及各校間的比較,因當時教育部已意識到成績比較將給各造,包括學校造成龐大的壓力。

他強調,過去的慣性成績比較,不只導致成績不如預期般理想的學生帶來壓力,也令校方、家長也承受著壓力。

「學校要指導的不只是最優秀的那一群,而是要照顧全部人都可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因教育本來就是要培養學生成人,非培養人才,這就是為何目前政府推出識字與精算計劃(LINUS)及學業輔導計劃(PEMULIHAN)的用意。」

因此,他對教育部不公布成績的建議深表贊同,因為學生應該與自己競爭,而不是跟別人比,每個人的能力、背景各方面都不同。再說,UPSR只不過是完成小學教育及學習的首站,未來之路還漫長得很。

「學生應該與自己競爭,而不是跟別人比,每個人的能力,背景都不同。」 圖為呂彥良,馬來亞教師職工會全國主席•

“學生應該與自己競爭,而不是跟別人比,每個人的能力,背景都不同。” 圖為呂彥良,馬來亞教師職工會全國主席•

忽略孩子身心健康

「無論如何,做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仍得激勵孩子要認真應考,以測驗本身的學習進展,大前堤是大家都不要比較,那麼就不再有『你拿多少A』、『你考第幾名』的情況了。」

目前已是兩名孩子父親的黃志偉則說,其實在幾年前,他與部分家長已看到在報章媒體,大事宣揚學校成績下,可能會產生的負面效應,當時就希望此風氣可匡正。

他認為,一味比較成績,學生將出現壓力、追求名校,甚至是一些小型學校沒人願意報讀的負面情況,不能視而不見。

「如果只把焦點放大在追求學術表現,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如此的硬式教育已顯見弊端,因此不公布、不比較是對的。當大家不再比較,讓教育回歸根本,孩子才能快樂學習。」

「應從小學階段,強調人格培養勝於人才,並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圖為黃志偉,林連玉基金會霹靂州聯委會總務。

“應從小學階段,強調人格培養勝於人才,並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圖為黃志偉,林連玉基金會霹靂州聯委會總務。

打破「拿A」思想 著重人格培養

若不要教育出現比較, 家長應改變思維,不要停留在要孩子拿多少個A、該拿多少個A的傳統思想!

黃志偉認為,華人一直懷有「不好好讀書,以後無出路」的刻板思想,殊不知今在教育百花齊放,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年代,不必過於憂慮未來,而是應該讓孩子快樂學習。

「我們參考較先進的國家如日本,日本人相當注重孩子的生活技能培養,讓他們通過生活技能接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也從問題中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所以日本人對學術追求放得較輕。」

他說, 當孩子在小學階段建立建全人格,中學才在學術表現方面有所追求其實也算不遲; 同樣的,我們也應從小學階段,強調人格培養勝於人才,並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呂彥良對此也深表贊同。他解釋,過去大學有限, 人人拼生拼死只為擠入大學,如今大專院校到處林立, 深造機會多,不必把學術表現放得這麼高。「在小學與初中階段, 以校內評估,測試孩子的進展已是非常足夠。」

拒絕當虎爸虎媽

母親要求孩子拿A 的慾望更勝於父親?黃志偉對此做出否認,並指教育路上,其實也有不少「虎爸」。

「曾有一名『虎爸』家長質疑我給孩子自由發揮的學習空間,反過來指點我應該通過正規平臺,引導孩子該走和要走的路。」

也是紅毛丹達才華小家教協會主席的他表示,其實在現代社會,已有很多女家長認同孩子在學堂上,應追求快樂應勝於學術表現,所以不再對孩子該拿多少個A懷有太大的堅持。

「所以相信,隨著政府不鼓勵學校公布、媒體不再跟進報導學校成績下,無論校方或家長,肯定沒有了壓力與負擔,這與家長性別無關。」

呂彥良則說,只要大家不渲染,就不會制造名校,不會制造名校就不會有羊群效應,當大家都知道教育制度都是一樣時, 更不會要求孩子拿多少A, 反問孩子一切可好?這樣反而會幫我們的下一代有快樂的學習空間。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