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注重全A等UPSR成績」

年底考試後,學校會舉行家長與教師會議,一般上雙方會針對學生的成績來商討學生的學業成績等事宜。如果無須太注重考試分數,學校就不應該把成績當成會議主題,僅僅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不理想,或者雖然及格,但達不到學校定下的指標,而與家長及學生強調學校在考試分數上的要求。

筆者認為,如果學生考得不好,是因為學習態度不認真,沒有為考試做好准備,那勸導學生還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學生已經盡了全力,仍然達不到學校的要求,那學校是否可以“無須太注重考試分數”,對學生成績的要求降低一些呢?

每個學生的強項不同,十項全能的學生不是沒有,但屬於少數。有些學生數理科考得好,但語文科可能比較遜色;美術有造詣的學生,運動未必出色;或者課外活動表現標青,但學業成績未必盡如人意。其實,無論是學業或課外活動,學生盡力而為才是關鍵,校方太過注重分數,將對家長和學生造成壓力。

為了達到學校的成績要求,部分家長可能認為上補習班是上上之策,這對原本在課業與課外活動已忙得不可開交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吃力的,身心勞累可想而知,也會因時間不夠用而必須熬夜,睡眠不足,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補習後,成績還是一樣達不到學校的要求,學生要怎樣面對家長、教師與學校呢?除了學業成績的壓力,學生也可能面對其他成長過程的一些問題,例如人際關系的煩惱。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所產生的壓力,如果沒有獲得適當的疏導,學生可能會變得郁郁寡歡或得抑郁症。

因此,筆者非常認同“無須太注重考試分數”,這至少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潛能去發揮所長,不必因為在學業盡力後,仍然要面對分數欠佳的壓力。至於要如何讓“無須太注重考試分數”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或許應該從學校的家長與教師會議開始。

教改要貫徹“不要只注重A等成績”的理 念,所以若一方面要求大家不要注重小六評估考 試(UPSR)全科A成績,另一方面控制學校或 卓越學校又僅以考多少A為錄取標准,豈非本末倒置,讓許多人轉回頭關注考A的成績。

該會議還是可以討論學生的成績,但不以這個為主軸,而是更全面與平衡地討論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包括在學校的品行、班上的參與度、與老師和同學的相處及互動、課外活動等。唯有這樣,家長和學校才能更好地關注及評估學生的整體發展。

我們不能一方面高喊“無須太注重考試分數”,另一方面在家長去見教師時,仍然面對學校“太注重考試分數”的要求。這會讓家長感到非常混淆,而學生也將繼續面對必須考好分數,以達到學校指標的壓力。

“試想想,如果一個很努力念書的孩子,偏偏在 考試時情緒不穩定或生病等因素拿不到全A,以 致無法進入想要的中學就讀,而實際上這些學生 都是優秀生,如果只能進入普通中學,等於抹殺 有潛能的孩子。”

現今的教育政策不應太早論斷孩子的學術 表現,有時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不該太早放棄 沒考全A的學生。

教育部要有教無類,以便有更多機會培養及發掘優秀生,讓他們有同等機會在良好 的環境求學,及接受優良教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