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年升上中學,念獨中還是念國中?
十二歲的侄子正面臨他人生的第一個決擇﹐他的母親讓他自己決定未來要走的路﹕ 中學到底要選念獨中﹐還是國中﹖侄子是情有“獨中”的﹐因為他喜歡華文﹐喜歡從小到大一直都習慣的語言。在華小六年﹐他的學習成績斐然。尤其是數學﹐更是他的驕傲。他不喜歡那些枯燥乏味的英文字母﹐尤其上國文節﹐看著課本豆芽般的文字﹐老師用那聽似在唱歌﹐又聽不太懂的語文來授課時﹐他很快就提不起勁﹐昏昏欲睡。所以﹐盡管如何對馬來文進行各種補救措施﹐成績一直處於危險邊緣。尤其當他知道國中的大部份課本﹐都是采用馬來文來授課時﹐他更是義無反顧的表示要念獨中。
他的母親則是希望他能念國中。因為她認為生活在馬來西亞﹐以後持有受政府承認的文憑﹐對孩子未來的出路肯定會比較光明。尤其對從商的他們而言﹐經常跟政府部門打交道﹐馬來文的重要性不在話下。她希望兒子能當上公務員﹐捧著金飯碗﹐生活可以高枕無憂。所以﹐她一直企圖說服兒子念國中。
以上的情況﹐相信也是目前大部份小六生家長所面對的問題。很多家長普遍都犯了以下的錯誤。首先﹐他們把“語言”和“教育”這兩碼事混淆不清﹐總認為念國中就是學好馬來文。做最壞的打算﹐即使孩子在五年中學的學習成績不佳﹐但經年耳濡目染在多元文化的教學環境下學習﹐最起碼馬來文是會聽會講。更何況國中還有一本華文可念呢﹗於是﹐有近九十巴仙的家長把子女送進國中。但不知有許多孩子進入國中後﹐因無法有效的掌握馬來文﹐而對課業缺乏興趣﹐最終導致其混混沌沌虛度了五年的中學生活﹐甚至中途輟學的例證不勝枚舉。
平心而論﹐學校教育的目的在於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孩子們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體力﹐進而把孩子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而最有效讓孩子們獲得知識技能是母語教育﹐這是無庸置疑的。學好英﹐巫兩語﹐這是生活上必備的技能。這也可透過上語言課去學習﹐只要貫徹多聽﹐多寫﹐多講的學習技巧﹐再加上堅持和努力﹐要學好語言﹐並不是一件難事。
其次﹐想要擔任公務員﹐機會是微乎其微的。不信的話﹐到各單位政府部門去了解﹐華人公務員的人數是寥寥無幾﹐而且是即將退休的一群。新一輩的華人公務員卻不見蹤影。是什麼原因造成此現象﹖據報載﹐是華人不喜歡擔任公務員。真實的情況果真是如此嗎﹖好好利用智慧去思考﹐就不難發現個中答案。
在許多報章媒體和獨中招生說明會的場合﹐已經把獨中和國各種因素的優劣進行詳細剖析和比較。如﹕教學媒介語﹐英文節數﹐數理科﹐學校紀律﹐學費﹐升學出路﹐考試等。結論是﹕獨中確實比國中略勝一籌。獨中生可能在馬來文會比較弱之外﹐其他方面不見得會比國中生差﹐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或許有人會說﹐念國中是免費的﹐獨中還要收取學費。如果仔細的去算這筆賬﹐你會驚訝的發現﹐國中生在五年所花的補習費用﹐可能還會超出了獨中生六年的學費。而獨中生因課業繁重﹐基本上去補習班是不多﹐花費較少。
至於進大學的費用﹐也甭太擔心。董總學生事務局前主任黃金貴校長曾透露﹐很多國家的大學為獨中生提供許多獎學金﹐甚至還可以打工賺取零用錢﹐獨中生上大學在經濟上大致是不成問題的。在這幾年﹐各獨中和社團機構也紛紛成立了教育基金﹐為學子的升學提供了實際的經濟幫助﹐減輕了父母大部份的經濟負擔。
近年來﹐政府的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例如從2014年開始廢除初中評估考試﹐而改以校本評估﹐歷史不及格拿不到文憑等因素﹐導致更多的家長選擇獨中。今年﹐西馬的麻坡中化中學和柔佛州峇珠巴轄華仁中學在辦理新生注冊手續時﹐家長竟漏夜或在凌晨排隊﹐生怕錯失了讓孩子報讀獨中的機會。而本地詩巫5間獨中﹐今年也報捷連連。
公教明年報讀的初一新生人數﹐早在八﹑九月前就突破200大關﹐這是空前的。該校校長說﹐應家長們的要求﹐明年招收300位新生。據悉﹐目前報名初一的新生人數已接近300位了。
還有﹐光民中學破天荒的從西馬引進30 位質優生外﹐本地報名初一的新生人數也有20多位。
其他三間獨中﹕黃乃裳﹑公民﹑建興的校長也紛紛表示﹐對明年的初一新生人數的增加﹐感到樂觀。
若家長仍為孩子進入那一類型的中學所困擾﹐不妨仔細的琢磨以上的訊息。同時﹐也多了解獨中生畢業後在社會的成就﹐和目前世界局勢的變化﹐相信就不難做出明智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