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功課—我帶著孩子一步步做起!
回想兩三年前,孩子一做起功課,我就荷槍實彈,進入緊張的「戒嚴」狀態。我在老大、老二兩個戰場間穿梭,才盯完老二,就快速衝進老大房間,天啊!這孩子連兩行字都還沒寫完,怎麼牆壁上卻多了一大片塗鴉?像個靈魂出竅的迷途羔羊,怎麼和作業本連不上關係,早就把功課拋到九霄雲外了呢?
「馬麻不是要你先寫國字本嗎?怎麼快半小時了,連兩行都沒寫完?」再拿起寫字本一探究竟,我的天!每一個字都是歪的、飄的、鉛粉快飛起來似的!筆劃不對!比例不對!大小不對!位置不對!擦!擦!擦!全被我擦個片甲不留!「全部重寫!」我氣得全發抖,親子之間劍拔弩張。
萬萬想不到,才兩年,一切恍如隔世,噩夢離我遠去!如今時間一到,孩子各自進到自治領域裡,都能自行掌控好做功課的進度!
一起訂定 「生活時程表」,建立規律生活的模式
剛上小學時,咱家孩子也曾經寫寫玩玩、玩玩寫寫,並沒有養成在固定時間內做功課的好習慣,因此午睡、休閒、沐浴….,每天的生活步驟都不一致,以致生活一片混亂。我痛定思痛,和孩子一起討論訂定了「生活時程表」,規範做功課、午睡、才藝課、練琴、休閒的時間,因為是和孩子一起討論過的,也把他們最在乎的自由時間一併考慮在內,所以孩子非常願意按表操課,確實執行。
事實上,孩子生活毫無章法,不只有我自己很焦慮,完成不了功課,孩子也會焦慮,尤其不確定有沒有玩耍的時間,更加焦慮,於是不願意先寫功課,而是卯起來先玩個痛快。孩子需要生活在安全感中,經由孩子首肯的「生活時程表」,就是讓我們親子雙方都在腦海裡都有一幅生活藍圖,能清楚掌握一個接一個的生活步驟,當孩子確知好好做完功課之後,基本的福利也受到保障,就不會討價還價,因為他們會清楚,功課寫得愈快、飯吃得愈快,就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當然就會欣然接受「盡義務才能享受權利」的遊戲規則。
規定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進度,漸進式放手
我從孩子房間大膽出走,並非一下子就撒手不管,而是漸進式的放手。剛入學時前一兩個月我幾乎是隨伺在側,之後,就以「小段落」做為檢查單位。我大約訂出每種作業「小段落」需要花費的時間,比如說,一次寫五行國字大約需要二十分鐘,那麼這段時間我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寫,時間一到就先「小檢查」一次,看看哪些字寫得不整齊、不正確,而不再是逐「字」甚至逐「劃」緊盯!每隔一小段落驗收一次,寫不好的一起擦,一起教,親子緊繃的情況稍能緩和,小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受挫,同時每隔一小段落檢討教導,孩子仍記憶猶新!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在短時間內體會到「努力實踐」與「達成目標」的關聯性。
待發現孩子寫作業的能力提昇,要擦要改的國字比率極低之後,我就改為每個「大段落」檢查一次!再等到時機更為成熟,便改成「每樣功課」完成之後檢查一次。到現在,我對孩子們的功課已改為最後「總檢查」,除非碰到不會寫的,否則我已非常信任孩子自行掌控的能力。
讓孩子從小養成「隨時規劃」的習慣
即使已經訂定了「生活時程表」,每天開始寫功課的第一件事情,應當是依據作業多寡訂定每樣功課所需要的時間,比如說,生字生詞預定四十分鐘,數學習作半小時,小日記預定三十分鐘,每日額外的數學練習或是語文練習二十分鐘。所有作業以及書包整理預訂於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內完成。
低年級時我幫著孩子訂定每樣功課完成的時間,到了中年級就和孩子一起規劃,到了高年級,我認為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規劃,讓他們清楚自己每樣功課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不僅是寫功課要規劃,我更希望孩子未來能將此習慣擴大運用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碰到每一個任務,都能養成隨時規畫的習慣,如此,媽媽我才能真正的放心與放手,因為我確定從小懂得規劃的孩子將來必定自我約束、愛惜光陰,用心的過日子,有效掌握工作的進度,而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使用計時器幫助孩子提昇效率
此舉能非常有效率的幫助孩子體會時間的長度,並妥善控制時間,我發現即使孩子知道「生字生詞」必須在40分鐘內完成,但是卻無法像大人一樣,因為經驗的累積,而能精準感受時間的長短。使用計時器,他們能逐漸了解到什麼樣的功課大概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當看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孩子也有所警惕,因而學習心無旁騖的寫作業。計時器一響,機器的聲音公正無比,比媽媽的喊聲更具說服力,尤其當他們從空檔時間、休息時段轉到工作時間,媽媽喊了半天,還不如計時器有效果,因為他們認為機器是公正的,絕不會算錯時間。
學習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有沒有想過是孩子拖拖拉拉?還是他們要做的事情過多?可以先篩選一下,是否有些事情天天都得處理,或者,未必天天都得花「一大塊」時間處理。 比如,我們家天天都得練琴的老大,在功課比較多的時候,就練得少一些,而讀半天時就可以多練一點,就著事情的輕重緩急作彈性調整。
處理事情的原則一定是,重要又急迫的事情一定要先做,而且用最精華、體力最好的時間做,比如說:寫回家作業,尤其是國語數學的作業,比完成小日記或是畫圖更為重要、更急迫,孩子要學會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才能控制作業品質。而完成其他功課又比讀課外書籍、玩玩具重要,所以不應該在國語數學作業一完成時就溜去讀故事書、畫畫、玩玩具。放任孩子先做不重要的事情,往往會讓生活忙亂不堪,這部分孩子是很健忘的,必須常常提醒,有必要時我乾脆讓他們嚐到惡果,才能記取教訓!
第二,不重要但是急迫的事情,或許可以找變通的方式,如請人代勞,或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第三 ,很重要但是不急迫的事情,當然就不要趕著做,更不要在節骨眼上處理,可以打散著慢慢做好,一次做一點,但每一次都很用心做,比如說,孩子要參加音樂檢定,或是製作花燈等。最後,不重要又不急迫的事情,就要孩子學會割愛,先放一邊吧!
為孩子準備不受干擾的獨立空間
我家老大是一個在聽覺上很難過濾雜音的孩子,寫起功課,平常聽不見的鳥叫聲、喇叭聲、滴答聲…,全都出籠,所以我會特別要求他寫功課時一定要進到書房,我將旁邊所有的玩具故事書全都移走,果真能大大幫助他建立專心一意的習慣。「清淨的環境」就是最好的收心操,簡單整齊的書桌收斂孩子的心神,自然而然能對課業湧現嚴肅而尊重的心態,而全然投入到功課之中。不妨為孩子準備一個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與嬉鬧聲、電視、電腦、課外讀物、勞作用品、玩具完全隔絕,這對分心型的孩子是絕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