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件事家長不能縱容孩子,出現3個決不能心軟,該打就得「打」!
01打斷別人講話
也許當時你的孩子非常興奮,想給你講一個非常好玩的故事,或忍不住想告訴你一個他的新發現。但是,如果你允許孩子打斷你的講話,那麼會傳達給他一個不好的信號,無法讓他學會體諒別人。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有權隨時獲得別人的關注,長此以往,更嚴重一些的孩子,將會無法忍受挫折。
家長正確做法:下次你要給朋友打電話或者拜訪朋友時提前告訴孩子,他應該保持安靜,不要打斷你。可以給孩子安排一個活動,或者給他一個特殊的玩具。如果他在你說話的時候扯住你的胳膊,你可以指指椅子,讓孩子安靜地坐在那兒,直到你講完話。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知道,如果他打斷你的談話,他的要求也不會得到滿足。
02說謊
家裡的花瓶被打碎了,當媽媽回到家問起這件事時,他卻說是妹妹幹的。說謊,這應該是很多孩子會幹的事情,有時候是為了避免挨打,有時候純屬是覺得好玩。 5,6歲的孩子明知說謊不對,卻為了逃避懲罰而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話,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於助長了這一惡習,助長他的氣焰,讓他在沼澤裡無法自拔,以致他在謊言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家長正確做法:當孩子出現第一次說話的時候,家人就要立即嚴厲制止,讓孩子意識到說謊是要付出代價的,不能讓孩子在畏懼說出真相的時候選擇說謊,這樣對於孩子以後學習與生活都非常不利,而且容易被別人輕視,所以當孩子說謊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實話,告訴他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鼓勵他說出真相,並在第一時間表揚他。一旦孩子成了習慣,家長就不要再手軟了!
03行為粗魯,「搶」別人東西
孩子怎麼搶東西呢?比如有一件玩具,別人正在玩,孩子想要的時候,直接過去從人手裡拿過來,這便是搶。有的孩子為了搶過來,甚至動手打人。還有一些孩子的行為可能沒有那麼嚴重的攻擊行為,家長認為沒事,就沒有管孩子,比如說,孩子搶不到對方玩具的時候就哭著找爸媽,有些熊家長就說「讓弟弟/妹妹先玩兒一會兒」,從而助長邪風。之前就有新聞報導說,有個孩子想玩手機,母親不讓,孩子就用刀砍母親,還想用跳樓去威脅母親。這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出現搶的情況,因此使性格變得蠻橫不講理。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父母沒有及早介入,等到孩子五六歲時,這種粗魯行為可能會發展為孩子根深蒂固的壞習慣。而且,這也會給孩子傳達出一個錯誤的資訊,讓孩子以為,傷害他人是得到允許的行為。非常不利於孩子人際關係發展,並且佔有欲會非常強烈,如果自己的某個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甚至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家長正確做法:你可以做的是,當場立即處理孩子的攻擊行為。比如,把孩子拉到一旁,問他:「那樣會把傑傑弄疼的。如果傑傑也對你這麼做,你會是什麼感覺?」讓孩子知道,用任何方式傷害任何人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而且在孩子下次與小夥伴玩耍之前,可以事先提醒孩子,不要做出過於粗魯舉動,同時告訴孩子,與小夥伴發生矛盾時的正確處理方式,並在家跟孩子進行一些相應的練習。如果孩子再次做出粗魯行為,馬上中止這次玩耍活動。
04耍小脾氣
你一定不想讓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對你翻白眼、沒好氣地說話、動不動就發脾氣。那麼,你需要在孩子三四歲時就開始注意,這個年紀的孩子,可能會模仿年長孩子的言行,並逐步試探父母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忽視寶寶的這種行為,以為這只是孩子的一個階段,會自己過去,可能會給孩子日後的行為埋下隱患。但是,如果你不正面處理,等孩子年紀再大一些時,你可能就會發現孩子一身臭脾氣,跟老師、同學都相處不好。
家長正確做法: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當孩子翻白眼時,直接告訴他:「你這麼翻白眼的樣子,看起來好像你不喜歡我說的話。」這樣說的重點不是讓孩子感到難堪,而是告訴他,他的言行會給人怎樣的印象。如果你已經糾正過孩子要好好說話,而孩子依舊沒好氣地和你說話時,你可以拒絕進行互動,並且走開,說:「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說話,我不會聽。當你準備好好說話時,我會聽的。」
05愛說大話,吹牛
當孩子說他已經自己鋪好床,其實連床單都沒整理好;當孩子跟小夥伴吹噓說去迪士尼樂園玩過,其實根本沒去過。這些事情也許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是,請注意,對任何不誠實的行為,必須當場嚴肅處理。因為當孩子認識到撒謊很容易,而且撒謊能讓自己顯得更體面,或讓自己可以不去做不想做的事,可以讓自己做了錯事不會懲罰時,撒謊很可能會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
家長正確做法:當你的孩子信口開河時,停下你手頭的所有工作,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聊聊,你可以告訴孩子:「迪士尼樂園很好玩,我們有一天會去的,但是,我們現在還沒去過,你不應該跟小朋友說你已經去過。」讓他知道,如果他有時不說真話,人們就不會再相信他。看看孩子的撒謊動機,確保他沒有實現他的目標。比如,如果他說自己刷牙了,實際卻沒有,讓他回去重新刷一遍。
06假裝沒聽見你說話
讓孩子去做某件他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把玩具收起來,或把他「製造」的垃圾扔進垃圾筐裡等。當你跟孩子說了兩次、三次甚至四次,孩子總是無動於衷,開始「選擇性失聰」,而你也放棄了自己的這次「喊話」時,這會向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信號——孩子會以為在幹自己的事情時,忽視你對他說話也沒關係,這裡他說了算。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自動遮罩你說話的習慣,而且他也不會在你第一次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因為孩子會覺得,反正你總會再次提醒他的。這是一個「權力的遊戲」,如果你允許孩子的這種行為繼續下去,你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忽視你的合理要求,甚至想要控制你。
家長正確做法:這種情況下,父母要記住:不要在房間的另一頭遠遠地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面前,告訴他需要做什麼。讓孩子看著你說話,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而你摟著孩子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並請求他關掉電視,這些也有助於獲得孩子的注意。如果孩子不馬上行動,讓他承擔後果—比如,一周之內都不能玩他沒有收好的玩具,或者這一周都不能看電視。
07「偷」東西
去朋友家串門,不自覺的就從別人家拿走東西,他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地上撿的。家長對於「偷」這個字異常敏感,即使孩子真的偷了別人的東西,也總會想出其他的字眼來代替,比如「拿」。明明是孩子偷了別人東西,從家長嘴裡出來就是「小孩子不小心拿了你家東西」,這無異於為小孩開脫,從而導致孩子更加肆無忌憚。
3、4歲的孩子對「物權」沒有明確認知,因而對「偷」也沒有明確概念, 自認為喜歡的,想要的就是自己的。對此父母千萬不要採取」下不為例「的態度去縱容他,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
家長正確做法:家長發現後應該立即帶孩子歸還物品,並且讓他自己道歉:「對不起,我錯了,我把你的東西拿回家玩了,現在立刻還給你,請你原諒。」藉助「物歸原主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勇於承認錯誤。
[https://youtu.be/Zz_qB8ZJTec]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