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姑娘苦練羽毛球,9歲改打網球,被李永波貶低法網不如奧運金牌
李娜出生在體育世家,父親李盛鵬是原湖北省羽毛球運動員,也是將李娜帶上體育這條路的人。在她的個人的自傳中也有單獨的章節描述父親對羽毛球的喜愛。
父親是羽毛球運動員
多年後他還偶爾會說起當年他在省隊打球的日子,每次說起都神采飛揚,仿佛又變成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歷經大時代的坎坷,能爭取到打球的機會,特別不易。不過後來出於特殊原因,爸爸的全國冠軍的夢想沒有實現,他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們家也算個體育世家吧,我爺爺以前是寶善街小學的體育老師,爸爸曾經是羽毛球運動員,好幾代人都與體育結緣。我爸是家裡的老大,他不但人長得帥氣挺拔,還聰明通透,是大家公認的“開心果”,全家老小都把爸爸當頂梁柱。爸爸身為長子,也義不容辭地挑起了重擔。我家的條件即使在工薪階層也只能算一般,但爸爸從不拒絕任何人的求助,我印象中他一直是個樂於助人的人。
有留給自己的空閒時間,爸爸總是想去打球。我很小的時候,有點嬰兒肥,爸爸希望我健康成長,就帶我去跑步鍛煉,教我打羽毛球,中間休息的時候,爸爸和聲細語地講他從前在省隊打球的日子給我聽。他對羽毛球有著異乎尋常的專注和熱愛-一個城市平民家庭的孩子,千辛萬苦地拼到省隊門檻前,背後的付出可想而知。當時正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喊得震天響的時候。爸爸知道自己家庭條件不好,下面又有弟弟要照顧,便服從組織分配去了漢陽-早下放,早抽調回家,早工作,早點賺錢養家,他就是這麼考慮的。
9歲放棄棄羽毛球改練網球。
李娜8歲以前都是練羽毛球,後來據說改行,是因為她更喜歡陽光更喜歡網球,但媽媽李豔萍和啟蒙教練夏溪瑤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我們家李娜從小打球,是爺爺李龍立的想法,他當時是寶善街小學的體育老師,一門心思把李娜送到了新華路體校的羽毛球班。“李豔萍回憶說,“當時李娜不到一米二,還在幼兒園,練了兩年多,羽毛球隊林教練就問我,‘你們家李娜是不是摔斷過膀子?’我當時嚇了一跳,連忙說沒有呀,結果人家林教練說了句,‘那為什麼她不曉得用手腕發力,總是用個膀子死打?干脆練網球算了!’”
1989年,小李娜被送到了夏溪瑤的面前。看著這個小不點,夏教練並不放心,“我們當時重點班就四個名額,我就讓李娜和其他幾個大孩子賽跑,跑贏了才能進隊,沒想到她還真贏了,我當時心裡就覺得,這孩子真是好勝!還跟我說,怎麼不問問她想不想打網球呢。”
李娜從小就很吃苦,上午讀書下午訓練,晚上就住在體校,“平時就愛吃媽媽做的雞蛋面,再就是酸辣土豆絲之類的,我就覺得這孩子不嬌氣,將來一定有出息。”夏溪瑤說。
李永波開炮法網比不上奧運金牌
某報紙記者向李永波發問:“李娜獲得了法網冠軍 ,網球在中國體育的地位是否會就此上升,超過一些中國的優勢項目,比方乒乓球羽毛球……”
對於這個有些“陷阱”味道的問題,“大嘴”李永波果然上當。他表示:“首先,我們應該承認李娜的突破,非常可喜可賀。但是,不應該把網球和乒羽這些優勢項目一起比,這沒有什麼可比性。網球,包括田徑的劉翔的110米欄,他們獲得第一非常不容易,所以大家覺得可貴;但是,網球是超過不了乒球的,乒球是什麼?乒球是國球。國球的地位怎麼可能被超過。而且,李娜不是世界冠軍 ,她只是四大網球公開賽的一個冠軍 ,不是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的冠軍 ;如果明年她在奧運會上獲得冠軍,那比現在更了不起。”
李永波意味深長地說道:“為了李娜好,大家不要過分捧她,中國人有這個喜好,只要人出了成績,就拼命捧。運動員自己也要保持清醒,否則,走不了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