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0~6歲兒童心理發展要點全在這裡了,新手爸媽請收藏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勁兒也沒少費,為什麼不見效?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對孩子的成長規律缺乏了解。
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不同的心理發展,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觀察,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嬰兒期會吃手;一歲多膽小黏人、喜歡微小的東西、喜歡鑽進小空間;兩歲愛說反話—什麼都不行不好、故意尿褲子、生氣了會趴地上打滾蹬腿,還有各種疑似強迫症的敏感擔心;三歲有小脾氣、開始享受玩伴;四歲喜歡說臭、愛比誰大誰小、不認真聽講、不虛心學習、總被告知專註力有問題;五歲話多、愛交往;六歲小叛逆;七歲怕黑、怕鬼;八歲在意同伴的評價;十二至十八歲獨立;二十歲放縱折騰;三十歲自信;四十歲接納不惑;七十歲隨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各位家長看後是否都會有一絲熟悉感,有一種「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感覺?其實,雖然孩子存在差異和個性,但共性大於個性。這就如同孩子大致在幾個月時長牙、會走路一樣。
0~6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階段,除了生理髮育之外,如何讓孩子維持健康的心理發展也需要每一位家長關注重視。
0~1歲孩子的心理發展要點:與養育者建立依戀關係
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通過和養育者之間的互動,他的腦子裡會得出一個理論——別人是怎樣的?這是關於人際關係的理論,是關於愛的理論,關於自我與他人的理論——當我有這樣需求的時候,別人大部分是好的,還是懷有敵意的?我是怎麼樣的一個孩子?我有沒有能力吸引他人的關心?
如果這段年齡的孩子和養育者建立起了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那麼孩子就有了對他人和世界的基本的信任,這是他今後一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
這個階段除了正常養育之外,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和孩子有同步的互動,比如,孩子哭,不一定每次都抱他,但是家長一定要有回應,比如您可以躺在床上跟寶寶一起玩。
再如,如果家長覺得一直逗孩子讓他煩了,孩子想自己待會兒,這時候您就不要繼續逗,讓他自己玩一會兒,這也是高回應的互動。
小嬰兒最喜歡什麼遊戲?同步遊戲。他做一個表情,你也做個同樣表情,對他來說,這會給他帶來很多力量,他會覺得「很好,我們能溝通上」。這就是對他心靈上的滋養,就是同步互動。
1~3歲孩子的心理發展要點、典型表現與應對方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自己做事,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有自主的感覺。如果不能做,他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有羞愧感。
他們有一些典型表現,常常會讓家長產生困惑,比如說,孩子不愛自己走路 ,孩子吃飯坐不住,三兩分鐘就要下桌,等等各種情況。
在發生這些情況的時候,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接納孩子,相信他這樣做是有原因的,然後再想一些方法。這就是羅玲老師常說的:「先接納,後推動。」
孩子不愛自己走路,家長一定不要在孩子實在不願意自己走路的時候,強硬的把孩子放到地上強迫他們。採取一些小方法,比如讓孩子推著小車子走,讓他覺得自己是在主動照顧別人的,自己是有力量的,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一直賴在家長的懷裡不願下地了。
孩子吃飯坐不住,是因為對於兩三歲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吃飯就是「大人一口一口的喂,他們一口一口的往肚子裡裝」,過程既慢且無聊。家長可以嘗試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給他們講講故事增添吃飯樂趣,飯後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們明白離開飯桌就表示吃飽了,一旦下桌就不要追著給孩子喂飯。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就能堅持著吃完全程了。
3~6歲孩子的心理發展要點、典型表現與應對方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高估自己,他們努力嘗試各種能勝任和不能勝任的活動。他們的這些大膽探索嘗試的行為,常常會和外界構成衝突。
解決辦法就是,幫孩子平衡好主動性和遵守界限之間的關係。換句話說,這個年齡的孩子要同時發展兩個方面的技能:一個是主動性,我們要提供鼓勵他自發、主動地去做事的氛圍;另一個是自控力,我們要讓孩子清楚怎樣的行為是可以或不可以接受的,界限在哪裡,他可以怎樣靈活變通。
比如說,三四歲的孩子肯定會犯錯,但他們卻往往不願意認錯。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分清楚孩子的錯是哪一種:是孩子能力不足沒有做好事情所以犯錯了?還是孩子明知故犯做了錯事?對於第一種,如果不嚴重,我們鼓勵孩子想一些辦法,以後怎樣能做好,就可以了。對於第二種情況,明知故犯,家長要去分析,孩子背後的情緒或動機究竟是什麼,然後去解決那個「因」,而不只是懲罰這個「果」。
不管是哪種錯,家長都要記得,我們的目的是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不論怎樣,家長都可以盡量把說法變得正面一些,讓孩子清楚,我們是跟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對立的;我們的目的不是羞辱孩子,而是讓他清楚是非,知道以後可以怎樣去做。
孩子在這一階段,身體和心智都會得到飛速的發育。他們順利的度過了自己的嬰幼兒時期,進入學齡前期。在這一期間,他們的生活不再局限於家中,他們接觸到的人不再只是父母長輩,他們就像被放飛的小鳥一般,飛向了廣袤的天空,自由自在,盡情生長。
在這一時期,家長們要面臨的挑戰會變得更多更複雜。孩子的活動範圍從一個小家庭進入到幼兒園這一大環境,是否適應新的幼兒園生活,在幼兒園能學到些什麼,信賴老師嗎,與小夥伴相處融洽嗎,等等問題,都需要家長們一一重視。
大多數家長在這一時期都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願意去上幼兒園。看著孩子每天哭的撕心裂肺,家長們肯定很頭疼,但一時半會兒也無法解決,只能等孩子哭完了再送他去。
實際上,在孩子對上幼兒園積極性不高,甚至不願意去幼兒園時,家長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要慎重。孩子入園不適應哭鬧,您先要了解幼兒園的教學安排如何、老師是否專業有愛心有親和力、班級氛圍怎樣,等等。在保證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學質量的確很好之後,您再想辦法幫孩子適應。
怎樣幫助孩子縮短入園適應期?家長可以想一些小辦法。
比如:
對媽媽特別依戀,愛哭鬧的寶寶,可以給他帶個小東西去幼兒園,比如一個小頭花、一幅媽媽和寶寶手拉手的畫、一張寫著祝福的字條,告訴寶貝這些代表寶寶和媽媽之間的紐帶,看到它就感覺到媽媽就在身邊。
對愛磨蹭,不想去幼兒園的寶寶,可以逐漸提早些起床,留給孩子一些磨蹭的時間。在起床後和他看著鬧鐘分頭做事,比如穿衣刷牙等,是比賽也是給他留時間。和他說「今天我們第一個到好不好?」寶寶沒準兒會跑的比誰都快。
其次,家長需要跟老師多溝通、儘快熟悉起來,孩子看到家長和老師熟悉的關係,也會感到更加安全。對於老師合理的要求和規則,我們盡量多從正面的角度給孩子解釋,幫他理解這些規則背後的意義。
孩子入園,對他們來說,是生活方式的一個巨大變化,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適應階段。孩子適應得如何,更多取決於家長在這之前的三年裡,究竟是如何教養的。如果家長跟孩子有安全的依戀關係,平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生活自理等能力,也給了孩子機會,跟不同的家人和小朋友接觸,那麼,他就會用更短的時間喜歡上幼兒園。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開始集體生活,這是大部分3歲的孩子都能承受的一個變化,是將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新的收穫和樂趣的一件事情。
如果我們經過慎重選擇,找到了和自己教育理念比較一致的幼兒園,那我們在送孩子去時,就要付諸信任,而不是處處擔心和猜疑。家長的這種信任,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支持和力量。孩子感受到您的信任,他才會更積極地去嘗試融入這個集體。
成年人每天上班工作很辛苦,回到家之後只想癱在床上好好休息。可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正好在上幼兒園這一階段,家長們一定要記住,無論有多累,都要花一些時間讓孩子給你講講這一天在幼兒園是怎麼度過的,過得開心嗎?有沒有好好吃飯,乖乖午睡?有沒有和小夥伴發生不愉快?這些問題如果只是追問,不如家長拿個玩偶和孩子玩「上幼兒園」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表達、疏導,並學習如何處理。
家長要有能力,從眼下孩子的哭鬧和眼淚中跳出來,看到未來孩子將在這裡獲得的種種成長和快樂。這樣,我們才能對老師和幼兒園懷有支持和感激的心情,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期盼。
在教養孩子上,我們要懷著謙卑與敬畏,多學習、多陪伴、多觀察。當我們順應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少去扭曲,孩子就可以長得更自然、更本色、更健康,他就能發揮出種種潛能,長成他可能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