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朋友哭鬧不想上幼兒園,爸媽們最常犯3種錯誤

某天早上上學臨出門前,媽媽發現兒子不見了。呼喚了許久毫無聲息,最後才在床底下發現了孩子。小男孩被批評後,仍舊沒從床底爬出來,而是哭喊著說:「我不想上幼兒園,我只想在床底玩……」氣得媽媽要把床搬走,小男孩才滿臉鼻涕眼淚和著灰塵從床底下爬出來,就像一隻可憐兮兮的小髒狗。

「再不想上幼兒園,以後你就留在幼兒園跟保安叔叔睡,別回家了……」

聽到媽媽的話,小男孩「嗖」一般,又滑進了床底……被孩子激怒的媽媽,不得不拿晾衣桿把孩子從床底趕了出來。

「上了幼兒園大半個月了,還總是不想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都要一頓批評,孩子才哭哭啼啼地出門,孩子的媽媽不知道怎麼辦。

大家能在上面這位媽媽的行為中,找到哪些不妥的做法沒?

最明顯的做法是「恐嚇」——「再不想上幼兒園,以後你就留在幼兒園跟保安叔叔睡,別回家了」,導致本來已經從床底爬出來的孩子,由於恐懼而再次爬進了床底。今天,幼兒說整理了父母們的一些錯誤做法。

當小朋友哭鬧不想上幼兒園時,爸媽們最常犯的3種錯誤

1、當孩子說「我不喜歡幼兒園」

×爸媽別說「你為什麼不懂事?」

如果小朋友跟你說「媽媽,我不喜歡幼兒園」,孩子一定是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對初入園的小班孩子尤其明顯,因為幼兒園沒有熟悉的爸爸媽媽和小玩伴,孩子感覺到焦慮和沒有安全感。正如兒童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說的,剛上學的小孩,會迎來他們最早和最嚴峻的考驗,背後是分離焦慮。

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不難理解,當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不僅會懷念家裡的親人,也會對新環境不是很適應,但成年人有理智,會調整自己儘快適應。對於心智稚嫩的小朋友來說,這種感覺尤其強烈,並且他們缺乏理性思維,所以他們會被難過、悲傷、思念、不安、焦慮……纏繞,以至於情緒崩潰。

→什麼是正確做法?

當孩子說「不喜歡幼兒園」時,父母應該給予理解和同情。父母不僅需要理解孩子的不舍和難過,也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慢慢適應新環境。在這方面,父母與其指責,還不如試試給孩子來一個「儀式感」。看看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你便明白。

這是一位過來人的經驗,她的女兒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當初女兒上小班時,她是這樣做的:

那一天,她帶女兒第一天上幼兒園,一路上,小女娃還是很高興的,但當老師牽過她的手,並且媽媽開始向她揮手時,她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她甩掉了老師的手,撲向媽媽,要媽媽帶她回家。正在一籌莫展時,這位媽媽突然想到了一個詞「儀式感」。

她牽著女兒的手,說:「媽媽剛才忘記了一件事——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你上學了,這意味著你長大了。從今天起,你每次進幼兒園前,媽媽都會幫你在門口拍一段視頻,拍你昂首挺胸地走進教室的過程。媽媽也會把視頻發給爸爸和爺爺奶奶,因為這是你成長的見證,能做到嗎?」

聽完媽媽的話,小女孩的表情發生了一些變化,她有些驚訝。她大概在想「原來今天是特別的日子」,或許她還會想「媽媽會把我拍下來,那我是不是不能哭呢?」

在媽媽的鏡頭前,小女孩咧嘴笑了笑,一邊牽著老師的手,一邊不舍地跟媽媽說再見,因為媽媽在拍著呢。

從此,每天晚上,媽媽會故意把視頻播放出來,跟家人介紹女兒每一天的進步。

隨著視頻越拍越多,孩子的笑容越來越燦爛,背影也越來越堅定……

2、當孩子說「幫我穿衣/穿鞋……」

×爸媽別說「你為什麼變得嬌滴滴的?」

有時孩子答應了上幼兒園,卻在穿衣穿鞋上磨磨蹭蹭,還無數次跟爸爸媽媽說「幫我穿」,有些父母會堅定地以為,孩子是在故意拖延不想上學,繼而指責批評孩子。大多數情況下,這其實是小朋友的「測試」,他們承受著分離焦慮,他們內心只想確認一點:「爸爸媽媽不顧我反對,堅持把我送到我不喜歡的幼兒園,爸爸媽媽是否真的愛我?」他們想求證一下,父母堅持把他們送進幼兒園,不是因為不再愛自己……雖然他們有時連自己也不知道有這樣的心理需求。

→什麼是正確做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孩子已經做出了讓步,父母就不適宜「一次性否定孩子」了。什麼叫「一次性否定」?看看下面一位爸爸的做法。

一位小男孩起床時,神情憂鬱地說:「爸爸,我不要上學」,被爸爸勸說後,勉強答應上學了,然而當小男孩背著書包,卻無數次抬頭跟爸爸說:「爸爸幫我穿鞋!」

爸爸蹲下去跟小男孩說:「寶貝已經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要慢慢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今天可以幫你,明天寶寶就要自己穿了,可以嗎?」

小男孩點頭,當爸爸幫他穿好了鞋子,父子倆手牽著手出門了。

當父母否定了孩子不上學的想法,如果又接著否定孩子其他的想法,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抗拒。小朋友還小,建議一次解決一件事,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所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問題要一個一個地解決。

3、當孩子說「我不要離開爸爸/媽媽」

×爸媽別欺騙。

有一次,我在幼兒園門口,見到了一對母子。小男孩抱著媽媽的腿,反覆地哭鬧著說:「我不要離開媽媽」,媽媽一邊看手錶,一邊生氣地說:「你如果不進去,永遠別當我兒子!」當她狠狠地企圖拉開孩子時,孩子卻越抱越緊。

最後一刻,媽媽表情變了,她笑著說:「你先跟老師進去,媽媽去買早餐就回來接你,還會帶個玩具給你……」小男孩雙眼閃閃發亮,一邊跟隨老師進教室,一邊回頭對媽媽說:「媽媽你快點哦,買完早餐和玩具就來接我哦……」

眼見孩子進去了,這位媽媽飛奔上了公交車,生怕被孩子看見。

這位媽媽的做法,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對於小朋友來說,被自己信任的人欺騙會很受傷,不僅會有被拋棄感,還會懷疑人生,甚至還會逐漸養成「什麼都不相信」的壞毛病。毫無疑問,這些孩子的幸福感也是很低的。方便自己、傷害孩子,這種做法與「焚林竭澤」無異。所以,父母還不如直接跟孩子說「再見,放學時我會準時接你」,雖然不願意,但孩子能理解爸爸/媽媽只是暫時離開,晚上就能見到。

→什麼是正確做法?

把父母幼時的相似經歷告訴孩子,也能幫助孩子慢慢克服害怕上幼兒園的難題。

有一位小女孩,剛上幼兒園時很開心,但過了幾天就不願意上了,爸爸跟她說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5歲時,我從學校偷偷跑回家了。回到家時,門是鎖著的,爸爸媽媽工作了;我想去找好朋友玩,但是好朋友去了外婆家……沒辦法,我百般無聊地,只得一個人拿著小石子在地上亂畫。畫著畫著,我突然想起,學校現在應該是舞蹈課。如果我在跳舞,一定比一個人亂畫好玩……這樣想著,我便往學校跑。當我開始跟其他小孩一起跳舞時,我覺得自己偷偷跑回家的舉動很愚蠢——因為學校比回家好玩多了。從此,我再也沒有偷跑回家了。」

「在學校真的比在家好玩嗎?」爸爸堅定地點頭:「只要你堅持,一定能發現的!」

在爸爸故事的感化下,小女孩答應繼續堅持下去。

據說:很早很早以前,有人趕小牛出門時,是用「推」的,無奈推了半天,大汗淋漓,小牛紋絲不動;後來,有人奇思妙想,把手指伸進小牛的嘴巴裡,小牛開始吸吮,就這樣把小牛引出了門。

所以,父母鼓勵年幼小朋友上幼兒園也不能用「蠻力」,而是要用「柔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