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什麼玩具都可缺,卻唯獨不可缺的一種玩具!告訴你為什麼

有一位老太太,跟一群年輕媽媽說,「你們年輕人養孩子就是矯情,要我說,小朋友不需要玩具,一件也不要買!」

一位媽媽立即表示反對:「為什麼?玩具會讓小孩的大腦聰明一些。」

老太太嗤之以鼻:「以前我們小時候,根本沒有任何玩具,聰明孩子一大堆,該成才的仍舊成才,該笨的還是笨。」

年輕媽媽們一下語塞,看似的確如此。

其實,玩耍是所有小朋友的天性,即使是那些古代的孩子,看似沒有玩具,但我們從一些古畫或考古出土的物品看來,古代的孩子是有玩具的。典型的比如有撥浪鼓、泥哨、竹蜻蜓等。即使這些玩具只能是富有人家的孩子才能玩,一般家庭的孩子,還會以大自然為玩具的來源地,比如石頭、泥沙、樹葉……更遙遠的古人類小朋友,都是從這些最原始的「玩具」中發展智力的。

這些原始的玩具有什麼特點?開放性質,沒有特定的玩法,孩子想怎麼玩便怎麼玩,幫助孩子獲得開放思維。在無數兒童玩具中,最接近這一性質的,是積木玩具。所以,不少兒童學家提出,如果小朋友只能選擇一種玩具,首選便是積木。如果你家孩子無法玩石頭、沙子等原始「玩具」,那最好也要玩積木。

芬蘭父母常常以重視孩子的思維習慣而著稱,除了幼兒說之前提及的,他們重視小朋友從0歲起的閱讀氛圍,他們還尤其重視孩子思維的培養。比如,他們會在孩子低齡時,重視小朋友用玩積木玩具「建房子」,從幼兒園開始,小朋友便需要把基礎建築課作為必選課程,到了高年級,他們需要修完一千多小時的課程。

那麼,小朋友玩積木,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好處?

1、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Tim German等兒童心理學者發現,那些經常玩開放性質玩具的孩子,思維更靈活。舉個例子,當有人給一群孩子布置一個任務,他們需要把自己面前的一個填充玩具填充起來,讓這個玩具能夠得著天花板上的香蕉玩具。擺在這些孩子面前,有一些盒子,盒子裡裝著棉花。結果,那些從不玩積木玩具的小朋友,只是一個勁兒地往玩具填充棉花,填完了,高度仍舊夠不著,便對著那些空盒子發呆。他們大概不明白,為啥棉花塞完了還夠不著。而那些玩積木玩具的無數小朋友,棉花和盒子一同塞了進去,輕易地完成了任務……積木玩具的開放性質,幫助他們的思維更開闊。

為什麼會這樣?或許,那些從不玩積木玩具的小朋友,玩了太多限制思維的玩具,比如一按鍵就「叭叭」響,或一按鍵就飛上天的電動玩具,所以他們的思維變得狹窄了。而積木玩具,玩法多樣,小朋友可以隨意壘疊,反而有助於小朋友發展靈活性的思維習慣。

2、發展手部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是小朋友手指發育和動作發展的必須,玩積木會讓孩子的小手受益匪淺。作為父母,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規律:

1歲時,寶寶會把一塊塊積木垂直疊成小塔;3歲時,小朋友會用積木拼成簡單的造型,比如一座只用幾塊積木拼成的小房子;6歲時,孩子能用積木拼出複雜的造型,比如一棟有樓梯的公寓,或許還故意留著小窗戶。

作為父母,別小看這一過程的演變,因為寶寶已經從初步的五指抓物到了兩指靈活動作的轉變。那些貼合得比較好的、需要花費力氣按壓的積木玩具,不僅鍛鍊了手指的靈活性,還有助於鍛鍊小朋友手指的力度,能幫助孩子未來寫字的筆觸更有力。

3、培養「幾何」思考能力

從小常玩積木玩具的小朋友,長大後幾何方面的學習表現會優於其他孩子。日本知名幼兒教育學者橋井健司經過研究發現,常玩積木的幼兒,其前額葉皮質的理性中樞發育較好,幾何思考能力會較為出色。在大機率的成長統計數據中,女孩子的幾何能力會弱於同齡男孩子,所以家有女兒的,父母可以從女兒小時候開始,便陪伴玩耍積木,對培養她們日後的數字空間能力(即幾何思考能力)有好處。

記得有一位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一件趣事。這位老師的年紀比較大了,他年輕時教數學的,曾經有好幾年在盛產竹子的地方教書。有一年,他在批改試卷時,突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成績最好的幾個孩子,他們家裡都是開手工竹具店的。啥是竹具?用竹片子編成床、櫃子、凳子、桌子、籃子……他們從小跟隨父母編竹具而受益。編竹具,跟疊積木相似,可是比疊積木難多了。

所以,學會以簡單的方式生活,學會以簡單的遊戲長智,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關鍵字:玩具遊戲、積木、思維習慣、心智成長、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