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燒,四個正確觀念
最近氣溫變化大,很多孩子好發感冒發燒,家長擔心孩子腦袋燒壞,狂用退熱貼及冰枕,讓我聽了實在是很害怕,因為這樣不但增加孩子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的負擔,還可能導致孩子病情加重、病程加長。
更有可能讓代謝異常的孩子,導致休克的危機,所以你到醫院絕對不會看到醫護拿個冰枕墊在發燒孩子的頭部!因為每家的孩子都有可能會生病發燒,所以發燒的生理機制,大家有必要進一步好好了解!
會不會燒壞腦袋?
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反而可能延緩疾病的康復。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所以一般不會超過41度C。
有些家長會擔心如果沒有積極退燒,小孩體溫可能一直往上飆高,其實人體的體溫調控機制不會讓體溫無限上升。
坊間小孩腦子燒壞的傳說,都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無直接因果關係。
體溫哪裡準?
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但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較差。口溫平均比肛溫低,腋溫平均比肛溫低。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考慮量腋溫或背溫。
1. 發燒的定義是肛溫(或耳溫)≥ 38度;口溫(包括奶嘴溫度計)≥ 37.5度;腋溫≥ 37.2度。
2. 六個月以下的小孩用耳溫槍可能不準,但可以做參考,再量肛溫確認。
3. 如果父母親覺得小孩摸起來比平常燒,請不要忽略您的直覺,有74%是準確的!趕快用溫度計量一下。
4. 一般嬰兒的體溫比大人還要高;如果穿太多,或洗完熱水澡,或天氣較熱,有時候會上升至38.5度。若懷疑是假性體溫上升,您可以讓孩子安安靜靜一個半小時之後,再測量一次。
體溫越高越嚴重?
發燒的有無、體溫的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嚴重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危險病徵。
無論有無發燒,如果兒童出現下列情形,宜儘速至兒科專科醫師處診治: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尿量大幅減少
.哭泣時沒有眼淚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持續頭痛與嘔吐
.頸部僵硬
.咳痰有血絲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皮膚出現紫斑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選擇退燒的方法跟發燒原因有關
冰枕、溫水拭浴等物理退燒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引起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所以不會有退燒效果,反而可能造成發燒兒童額外的代謝負擔,單純注射點滴也沒有退燒效果。
有些家長認為蓋被子逼出汗或多穿衣服可以幫助退燒,但這樣是錯誤的,反而會讓小孩體溫上升。衣服穿太多、中暑等,體溫定位點正常而只是產熱與散熱失調的情形,或使用退燒藥以後開始散熱流汗的時候,使用物理退燒法才有些幫助。
如果發燒未退,可以用溫水洗澡或以擦拭身體,幫助身體散熱,千萬不要用冷水洗澡或擦試酒精,否則會讓血管收縮而阻礙散熱;兒童發燒時水份會蒸發,可以多喝水或吃粥。
各種退燒藥物中,除了阿斯匹靈不可用於18歲以下兒童之外,其他口服與塞劑均可於必要時適量使用。
後續的處理
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造成醫療的浪費。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其目的在帶給兒童短暫的舒適。
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其中有些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家長必須注意有無前面所列的危險病徵,並持續遵從醫矚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