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開發?左腦開發?大腦開發的7大迷思!

到賣場及書店,你一定會看過一個學習區,一堆”右腦開發”+”左腦開發”的教材,連我都搞得一頭霧水!我研究腦科學的理論與實務多年,我常在媒體上說,讓孩子多些環境刺激來滿足心智與大腦的發展,絕對是好事,但要從教材去分刺激到哪一邊的小腦袋,可能不是挺正確的說法,因為孩子不管在哪個階段,要學習一件新事物,時時刻刻都在用兩邊的腦!

IMG_2878

開發潛能,先建立正確的腦科學認知

大腦是人類接收及發送信號的中樞,如感覺動作、意識、高層運思等,其實從幼兒階段,腦內革命就不斷地在進行著,而且革命的速度遠超過成人,舉凡幼兒外顯的感覺動作能力、心智能力、推理邏輯能力、專注與記憶能力,以及情緒能力等,都是大腦不斷塑造、發展而來。至於先天潛能與後天教養的論戰,也隨著一波波科技的更迭與成果,逐漸出現了曙光。其實,大腦的整體表現優劣,代表著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文化刺激、生理和心理發展整合的結果;換句話說,如果先天基因羅織出大腦這塊美麗的畫布,那麼後天環境的刺激,便是一枝神奇的畫筆,為大腦鋪陳出更多的構圖與色彩。

許多研究發現,哺乳類動物在刺激豐富、充滿遊戲的環境中,重要的大腦區域便會發展得出奇迅速,團體中的行為表現也會比較出色。例如在猴子的實驗中,將剛出生的小猴子隔離,生活在貧瘠的環境中,結果發現,這猴子在很多認知及行為上的表現都會呈現負面的異常。

反觀人類,許多有趣的研究發現,人類嬰幼兒時期的感覺動作遊戲、語言表現、親子依附關係、體適能等,都影響其未來的學習與發展。甚至是同卵雙胞胎,即使具有相同的先天基因,但接受到較豐富的後天環境刺激的個體,其大腦或身體的發展也就愈好。

所以,追求潛能開發,或許更該把許多的大腦科學新知正確地應用在孩子的學習及發展上,並且藉由科學性的教養方式來改變腦部運作,才是提升兒童學習效率與優勢成長的主要關鍵。

 IMG_2089豐富多元的遊戲及學習,是啟動大腦高效運作的鑰匙。

大腦對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很密切的關係,而智力主要建構在具有注意力、記憶、社交、語言等元素的遊戲行為上,所以要促進孩子的智能發展,幼兒期的遊戲經驗是很重要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Eric Kandel研究發現,大腦神經元會受到環境的刺激而釋放出更多的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物質幫助製造新的蛋白質以增加突觸的連結,進而改變大腦網路。因此,對於正在快速發展的大腦來說,豐富多元的遊戲及學習,便是啟動大腦高效運作的鑰匙。

所以,人終其一生都需要學習,只有學習中的大腦才會隨著時間及環境的刺激而不斷重塑,發展成更優秀的個體。至於如何在大腦複雜的結構及發展過程中,找出增加神經元連結的方法,則是所有腦科學家當前致力的目標。

某些大腦潛能開發上的迷思,如腦神經細胞數量的多寡絕對影響孩子腦力發育,這個說法是有很大的錯誤,因為人類潛能要開發的是神經與神經之間的連結,而不是去看你腦細胞的數量。基本上,人類大腦中每一個神經細胞和其他神經細胞之間,約有一千個以上的連結。所以,愈多環境刺激的大腦,在學習上的連結也就愈強壯,促使孩子產生反應快、記憶深、專注長,以及充滿豐富創造思考力的表現。

  IMG_0131系統化的專家培育法

長期以來,許多國內外的腦科學專家也一直在尋找一套教育模式,可以讓孩子快速且有效率地學習。無論方法為何,人們必須要能體認到,天性與後天教養不該是絕對的二分法;因材施教,才是潛能開發最好的遵循指標。

目前,腦神經科學專家們已經歸納出幾項基本原則,透過系統化地教導,讓發育中孩子的大腦可以運作得更有效率。

所謂的系統化的專家培育法,共有三個步驟:STEP1(刺激神經連結)→STEP2(整合全腦能力)→STEP3(強化身體發展)。

那麼,如何在幼兒的啟蒙階段,落實培育?

*增強認知能力的提升

重視孩子全面性的認知發展,如日常生活的智能、學習上的智能、人際社交智能、空間智能及語言智能等。其他像是專注力、記憶力、推理邏輯能力及創造思考能力等的加強和提升,對於兒童心智潛能的開發,都有相當的助益。

傳統中,人們總是強調高智商(IQ)的重要,但事實上,健全、優越的多元智能,可以讓我們應付更多生活中的挑戰、解決更多的複雜問題。因此,縱使先天智能有限的孩子,一樣可以透過多元智能的開發,讓他往後的生涯發展和表現,不亞於高智商的孩子。

*多運動,提升體適能力

像是肢體協調、肌力與肌耐力、心肺耐力、動作柔軟度、感覺統合、手眼協調等,都屬於動作發展及體適能力。根據臨床經驗,從小有好的體能及動作協調度高的孩子,在社交能力、自信心、自尊心及其他的認知學習上,都會比體能及動作協調度差的孩子,整體表現優秀很多。近年來,更多的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可以改變大腦的迴路,常運動的孩子較易專注學習,也較具有優越的記憶力及思考力。此外,運動時所釋放的腦內激素,會直接影響人們腦中的情緒系統,讓人感受如沐春風;所以,啟發體適能的潛能,是正面且迅速促進大腦開發的管道。

*訓練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心理影響生理,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解決能力、挫折忍受度、同理心發展、環境適應能力等。根據臨床經驗,幼兒的情緒是可以教育的,情緒管理更可以自我提升,甚至快樂的情緒在個體中會感染,也可以藉由訓練來主動形成。因此,訓練孩子理性與感性協調發展,也是潛能開發的必要條件。

 幼兒大腦教養的迷思  

不要被迷思絆倒了

許多的科學實證證明兒童大腦的可塑性相當高,適當的介入及刺激,絕對可以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成熟,並提升學習效率。但是,一些錯誤的觀點,也需要適時地釐清,例如:

【迷思1】左、右腦可以單獨進行開發?

專家說:腦磁儀的科學研究證明,左右腦的訊息溝通相當快速,透過豐富的經驗與教育同時來促進全腦能力,才是正確的開發之道。

【迷思2】常抱哭泣的孩子,會讓孩子的個性變得軟弱、依賴?

專家說:大腦科學證實,提供嬰幼兒足夠的觸覺經驗和安全感,絕對有益於大腦與人格的發展。

【迷思3】三歲前的孩子懂得很少,不需要教太多?

專家說:大腦科學證實,三歲前,生長環境和遊戲的刺激愈豐富,幼兒日後的發展能力就愈強。

【迷思4】四肢發達的孩子,頭腦就比較簡單?

專家說:大腦科學證實,兒時的體適能力表現愈好,長大後的認知能力及社交情緒能力就愈佳。

【迷思5】大腦發展只會隨著年紀走下坡,人愈老愈笨?

專家說:大腦科學證實,大腦的可塑性是終其一生的,只不過愈早期的可塑性愈強,成人可以靠許多的益智遊戲來預防大腦老化。

【迷思6】透過預測幼兒的大腦細胞數,可以預測孩子未來的成就?

專家說:大腦科學證實,大腦功能一直都在改變,計算成人或幼兒大腦細胞數量是沒有意義的,唯有透過標準化的兒童發展評估才比較客觀。

【迷思7】IQ高,未來成功機率變大?

專家說:大腦科學及兒童發展證實,高智商(IQ)不一定代表比較容易成功,還必須加上高人一等的情緒管理(EQ)和身體發展(DQ),才能發展出超級大腦,造就美好人生。

大腦的研究漸漸結合兒童發展-誕生真正的大腦訓練課程

近年來,腦造影技術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人類要破解大腦密碼、瞭解大腦與行為之間的關係,絕非天方夜譚;此外,先天基因與後天教養所扮演的影響角色雖然無法明確區分,但是腦科學研究所提供的資訊和貢獻,卻是不容忽視的。

隨著大腦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不斷地推陳出新,兒童的教養策略也有了爆炸性的改革。培育兒童更優勢的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身為家長及師長的我們也必須重新檢視,什麼才是讓孩子的大腦得以平衡發展且合乎自然的教養模式,例如加強孩子的認知學習,也必須顧及孩子的記憶功能、專注能力、語言理解表達、邏輯運思及視知覺等的表現,把腦科學結合學習,這些都是我一直在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努力的事。此外,發展學也提醒,感覺整合能力及動作成熟度、學習等息息相關,不但影響兒童的生理,也影響高層次的認知發展。

培養或教育一個孩子必須要從巨觀著眼、微觀著手,提供孩子更多元的學習環境,而不是更多的限制;掌握孩子的大腦黃金時期,結合認知、發展與人格的教養,才能讓大腦即早優勢發展,讓孩子的潛質可以更充分、更高品質地開發與邁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