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感科學育兒法」不讓感覺統合能力輸在起跑點!
你知道不到一歲的孩子就會算數嗎?你知道一歲前的孩子就分得出大小和多寡嗎?
其實這些小人們知道的遠比你們想像的多,了解孩子的發展,爸爸媽媽才能提供適合寶貝的教養方式,孩子未來的情緒力、專注力和學習力也因此奠定。
依據感覺統合大師DR. Ayres所提出的觀點,孩子有好的感覺發展(視、聽、觸覺……),才能有好的感覺動作發展(姿勢穩定、動作計畫……),接著產生知覺動作發展(例如手眼協調、視動整合……),最後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課業學習與日常生活處理)。
感覺處理發展不好,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問題。所以了解孩子的感覺發展,從孩子出生起便開始感官遊戲,對孩子是很重要的。
觸覺
新生兒即能感覺冷熱的差異,他們的嘴唇、手掌、腳掌、前額和眼瞼對觸覺的敏感度較高,所以一歲前的孩子喜歡玩玩手、吃吃腳,甚至拿到玩具就送去嘴巴嚐嚐,用比較敏感的部位去探索這個世界,爸爸媽媽別一昧禁止,而是該將玩具清潔乾靜唷!
研究已證實早期的觸覺輸入對於寶寶和媽媽的依附關係建立、壓力處理能力、以及社交、認知發展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多抱抱孩子、做做嬰兒按摩是很重要的!
前庭覺
前庭覺會影響孩子的張力、姿勢控制與平衡能力發展,張力低,孩子會軟趴趴,懶洋洋不愛動,張力高;孩子肢體會較僵硬,動作困難,這些都會妨礙孩子探索這個世界,影響認知發展。想要到怎麼在家做簡單的前庭活動嗎?其實利用大床單或毯子就可以囉!將孩子包裹起來像捲心餅般讓孩子翻滾,或者是爸爸媽媽分別抓著大毯子的四個角,讓孩子在裡面輕輕搖晃,都是有趣的親子遊戲方法。
運動覺(本體感覺)
新生兒在五個月之前的動作其實多仰賴本體覺而非視覺,所以多讓孩子有些出力活動的機會,都有助於本體覺的發展,例如趴著抬頭、撐手、抓的搖鈴玩、翻身、爬行等活動。
聽覺
新生兒不僅可以聽到聲音,還能區辨大小聲和高低頻率,他們對人的聲音較有興趣,和成人說話時,他們身體的動作甚至會跟講話的模式有互動效果唷!大約3個月大就能轉頭去找聲源在哪裡,5個月左右開始會對爸爸媽媽的聲音比較有欣喜的表現。也許是因為寶寶突然可以聽到許多聲音,所以不少媽媽對於寶寶聽到一點聲響就醒來感到很困擾,這時給予孩子如同塑膠袋”窸窸窣窣”的聲音,就像在子宮內寶寶所聽到的,會讓寶寶感到安撫唷!
另外要提醒爸爸媽媽,一定要讓寶寶做新生兒聽力篩檢,因為嬰幼兒聽語發展之黃金期是在3歲以前,其中又以前6個月之聽力對聽語之正常發展最重要。聽力受損除了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對孩子的認知、人際社交、自信心也都會有極大的影響。另外高頻聽力受損也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構音發展,所以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都應注意孩子的聽力狀況。
視覺
寶寶出生1個月內大約只能看到距離臉20-30公分的物體,差不多就是餵奶的距離了,而且還不能隨意轉換視覺的焦點,2個月內水晶體調節能力仍差,無法距焦,東西看不清楚,直到3個月以後,才可以轉換目光注視的焦點,也能看到一個房間的距離遠,4個月後就具有和成人相似的晶體調節能力,能看清楚不同距離的物體,但要到了6~12個月才能發展出類似成人的視覺精細度。
市面很流行黑白書,也有教具廠商在對我太太推銷時說,寶寶剛出生時只看得到黑白,所以這樣的黑白地墊、黑白字卡或繪本一定要買給家裡的寶貝,其實,這真的是”大錯特錯”呀!孩子一出生就可以明確得看到不同的顏色(例:紅、黃、橘),只是三個月內對黑白色較有興趣(因為對比明顯)。但其實1~2個月也喜歡看大人臉上顏色對比鮮明的部份,例如:黑髮和紅潤的臉頰,所以我常說人臉就是baby最好的玩具,表情變化多端、又會出聲、孩子又最愛注視人臉,何必花錢買只能用幾個月的教具呢?更何況這段時間其實孩子幾乎都在睡眠模式呢!
不過六個月之後,我就相當建議爸爸媽媽可以提供一些可以玩、顏色對比明顯、背景單純的厚頁繪本,陪著孩子看,不但增進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又能加強專注力。
嗅覺與味覺
寶寶出生之後
寶寶出生一到兩週內便會區辨出媽媽的氣味,所以睡覺時放媽媽的衣物在旁邊也會讓寶寶睡得比較安穩些。另外寶寶一出生就有味覺,所以寶寶奶不要隨便混,寶寶是喝得出來差異的唷!餵母乳的媽媽這時候也更應該飲食均衡,讓孩子透過母乳盡早接觸不同食物的味道,有學者認為這樣也可以讓孩子以後較容易接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