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在刑場上喊出8個字,劊子手趕緊丟下屠刀,跪下磕頭行禮!
人最為真實的一面只有在絕境之中才會有所顯露,尤其是面對生死關頭的時候,更能體現最本真的自己。是捨生取義還是苟活於世,這是一個問題,怎麼做到玉碎和瓦全的平衡,這更是一份答卷。
在明滅亡的時候,必然出現了很多生死的抉擇,崇禎帝雖是個庸帝,卻也能轉身選擇殉國而亡,在朝堂之上,有類似於吳三桂的叛徒,但也有很多像崇禎那樣的烈士,就有這樣一個人僅憑著刑場上的一句話,令所有的劊子手都主動跪拜,他就是左懋第。
來自山東萊陽的左懋第進士出身,崇禎帝在位的時候他的仕途一直是平淡無奇。在奉皇命南下巡視的時候,竟悄然躲過了京城被攻陷的劫難,後來參加了反清復明的南明政府。
雖然是一名文人,卻不是普通意義的腐朽書生,有著豪邁的壯志和氣概。在他看到自己國家內部權臣擾亂朝綱,外部清兵過境災禍不斷的情況下,毅然決然選擇做一名忠君愛國的臣子。就在他擔任知縣的時候,面對起義高潮他毫無懼怕之意,在拼命防守下,竟然歷經一個月都沒有被攻下。
崇禎皇帝殉國以後,面對清軍的威脅,當時的南明政府分成了主戰派和求和派,左懋第就多次上書,建議主動迎戰,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主動權,才能守住南方政權,但顯然昏庸的帝王和貪生怕死的大臣都主張求和以苟活於世。
那麼既然決定談和,就必然要派出一個代表,那些懦弱的文人們一想到清朝的如猛狼般的攻勢就望而卻步,沒有人站出來主動應承,最後這個苦差事自然就落到了左懋第手裡。他本是主張應戰的,卻成了談和的代表,簡直是個大反轉,這就是給庸君當臣子的悲哀啊。即便如此他也欣然應允,北上開始了這段艱險的求和之旅。
多爾袞作為當時大清朝的攝政王,把持朝政,視他們為螻蟻之輩,故意把他們安排在外藩蜀國專用的旅店裡,這惹怒了左懋第,要求轉移到了鴻臚寺。停滯多日以後才收到大學士剛林的接見,卻被要求按女真族的習俗坐在地氈上,左懋第大方拒絕並坐在了椅子上。
在兩人的辯論裡,左懋第不懼剛林的威脅,不卑不亢。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談判結束不久竟遭到了軟禁,不過多爾袞卻十分佩服左懋第的男子氣概和不可多得的才能,多次派來使者,企圖招安左懋第,但那些派來的使者每回都被他罵走了。
多爾袞請來他們五位首領,好言相勸希望可以歸順,沒想到左懋第一心只想求死,便將五個人一同押到了法場行刑,即便是在這時候,執著的多爾袞竟仍舊沒有放棄他招攬人才的計劃,他在行刑前繼續派人傳來口諭,稱投降的可以封王,左懋第喊道“寧為南鬼,不為北王!”這句話讓當時良心尚在的前明劊子手楊某潸然淚下,扔下刀便跪在他們面前叩拜以後,才無奈行刑。左懋第的壯舉不愧為一代英烈,他的民族氣概應當讓我們永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