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投訴,23年前購買儲蓄保險,承諾20年後可拿回近13萬令吉,如今錢財落空,保險公司卻這樣說
網友投訴,23年前父親買了一份儲蓄保險,承諾會有近13萬令吉的回報,如今錢財落空,保險公司竟然這樣解釋!
為了老來有個保障,很多人都會在年輕時將賺到的錢部分存入銀行,部分拿來購買儲蓄保險。
大部分的保險代理員在推銷儲蓄保險時,也會鼓勵民眾一定要提早為退休做好準備,或這筆錢在20年後可以拿來用作孩子的教育費,重要的是這份保單可以讓你更有「紀律」地存錢。
圖片來源:取自面子書
然而,早前就有網友在面子書上發文,指父親在1994年所購買的保誠(Prudential)儲蓄保險,檔上雖然寫明20年後可以拿到新幣4萬2000元(約馬幣12萬7855令吉),但到了今年3月份時,他的父親卻只收到一張2萬多新幣(約馬幣6萬零883令吉)的支票。
網友解釋說,父親這些年來所投資的數額是大約新幣3萬多元。
「我們就到保誠辦公室去投報,要求他們解釋為何公司無法給予合約上所寫明的數額。」
「結果,該公司職員竟然隨便掰個藉口敷衍我父親,說他們公司沒有賺多少錢,所以只能拿到這樣的總額。我父親想要見公司經理,但被拒絕了。」
「這樣難道是正確的嗎?如果20年後的結果是虧損的,那為什麼人們還要投資在保誠呢?如果我父親當時將這筆錢投資在其它專案,那可能的獲利數額會是很多倍!」
「我的父母都只是小販,我不想看到他們老來還要受苦。」
然而,20多年過去了,當年售賣這份保單給其父親的保險代理員,早已經沒有在保誠公司上班了,讓網友父親非常無助,不知道可以找誰幫忙。
網友強調,父親的這份儲蓄保險保單,自1994年以來就一直固定存錢進去,也從來都沒有申請提款。
圖片來源:取自面子書
根據網友所上傳的檔顯示,保誠保險公司對於其父親的遭遇所給予的解釋是,由於當時的投資環境不理想,因此子基金的表現不如預期。
而這中間,像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都是造成子基金表現不好的原因。
不過,讓網友感到疑惑的是,為何1994年當時拿到的檔顯示,保證會拿到新幣4萬2000元,而根本沒有「預測」這個詞,導致出現誤導性的情況。
網友透露,這間中雖有保誠保險代理員前來向其父親解釋整份保單,但對於那新幣4萬2000元,根本沒有人可以清楚地做出解釋。
圖片來源:取自面子書
圖片來源:取自面子書
而更讓網友疑惑的是,保誠公司之後聲稱,他上傳到網絡的第一份檔,也就是寫明回酬新幣4萬2000元的那一頁面,公司並沒有存檔。
「他們還問我,存放這份檔的信封是不是有保誠公司愛博的標誌(logo)?我想,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當時購買該公司保單的人,都會收到金色的信封。」
到了本月初,三名來自保誠公司的代理員前去網友家裡,向其父親解釋有關保單,同時向他了解整個情況。三名代理員都強調,公司並沒有相關存檔,於是拍下了照片,帶回公司調查。
「代理員告訴爸爸說,有關保單是由當時的代理員完成,而不是保誠公司。但我認為,無論是代理員還是保誠公司,這份保單源自保誠公司即是事實,公司就應該對此負責。」
「畢竟,檔上清楚可以看到保誠公司的標誌,若有任何出錯,都是他們公司的事情。」
網友表示,其父親也向三名代理員強調,1994年時候就是看準代理員承諾可以拿到新幣4萬2000元,因此才會購買有關保單,否則就不會買了。
網友最後並沒有解釋事情是否完美解決,只在帖文末端表示,不會再對此事做出任何評論和解釋。
早前,保險代理員吳尚謙接受《佳禮資訊網》訪問時就曾經表示,基本上購買任何保單,長期下來的回酬都是無法獲得一定的保證。
必須提醒大家的是,其實在購買任何保單時,代理員也只能讓你了解當年或過去一、兩年的利息,利息率並不會保持一樣,而是會跟隨市場調整。所以,不要墜入儲蓄保險就沒有風險的誤區。
當然,如果發現保單合約和代理員所說的不一樣,可以向保險公司提出投訴,也可以拿著證據到國家銀行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