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

“我們一分一分咬著牙頂,真是你死我活的!”昨天上午,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面對記者采訪,很是激動,在剛剛結束的裡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中國隊經歷4局苦戰,最終以3-1戰勝實力強勁的荷蘭隊,時隔12年再進奧運決賽!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中國女排戰勝荷蘭女排後,郎平和隊員激動相擁)

這是郎平歷史上第二次率領中國女排,闖進奧運會女子排球決賽。不少媒體稱女排姑娘打出了“不服輸的女排精神”,更稱郎平為“女排媽媽”——這位昔日國際有名的”鐵血教練”,在采訪中一次次稱自己的隊員為“女兒們”,我們才意識到,這位曾以無人能敵的暴扣技術聞名海內外的“鐵榔頭”,早已變得“剛柔並濟”。

▋鐵榔頭:誓要砸爛自己的冠軍光環

00後可能不熟悉這位時代偶像,在過去30多年,郎平一直是中國女排乃至世界女排中最亮的星。上世紀80年代,她作為主力,帶領中國女排相繼獲得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三大賽冠軍,90年代中國女排深陷低谷,她首次回歸,率女排獲亞特蘭大奧運銀牌,2013中國女排再陷低谷,她二次回歸把女排帶進裡約奧運決賽。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郎平在1981年率領中國女排歷史上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

(當年郵票上都會畫郎平的畫像,當之無愧的時代偶像)

“我不會經商,也沒有領導才能,我只會打球,教球。”郎平曾在一次采訪中這麼“自黑”,但在1985年,她25歲,正值事業巔峰的時候,她卻做了個震驚世人的決定——退役,進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語言,兩年後,又與當時的丈夫赴美留學,“開眼界”。

當時她並沒有太多經濟儲備,拿的又是公派自費的簽證——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只能靠洛杉磯的華人朋友接濟生活。不想生活在別人的庇護之下,她移居新墨西哥州,在大學排球隊做助教,就可以免學費。但所謂做助教,其實就是在哄著一些水平很差的隊員,她只得說服自己——

“不想顛倒,回中國去,你來美國,就是找‘顛倒’來的。”

堅守這個決定並不容易。當了省錢,她都不去學校食堂或麥當勞吃午飯,去超市買點沙拉醬、洋白菜、西紅柿、火腿,再買兩片面包一夾,這樣,花五六美元,她可以吃一個星期。第一次回國,她和女排老隊員去哈爾濱市打表演賽,老隊友們大都已經當上處長、主任級干部,就她還是一個窮學生,她笑笑稱自己是“國際農民”,然後繼續自己的窮留學。

她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為錢打球,是1989年受意大利甲A排球俱樂部聘請,結果賽季才打到一半,她的右膝關節嚴重受傷,又崴了腳,不得不動手術,醫生關照,必須休息一個月,當時她的老板每次見她只會問“腳還沒好嗎?”堅持了一年,她回美國繼續研究生學業,申請到了工作簽證,生活才稍微輕松了下來。

那段苦日子持續了8年。雖然沒有榮譽,沒有掌聲,更沒有錢,郎平卻認為那是她人生中非常寶貴的經驗,說,“我已經把自己這個‘世界冠軍’一腳一腳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實。”

我們今天看到的郎平,總是雲淡風輕,贊譽或詆毀,她從不回應,多緊張的比賽,她也從不慌亂,這很大程度上正得益於那段日子對她心智的歷練。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2008年北京奧運會,郎平率領美國女排戰勝中國女排,一時國內輿論一片倒地指責郎平不願回國效力)

▋球場上有多強大,作為媽媽就有多笨拙

雖然戰場上是常勝將軍,郎平在媽媽這個角色上,卻顯得有點笨拙。

1992年,郎平與前任丈夫在美國生下了女兒白浪。三年後,郎平臨危受命,回國擔任女排主教練,1999年又赴意大利執教。事業上風生水起,但長期不在女兒身邊,卻讓她與女兒漸行漸遠。

因為時差,她每天都要等到深夜,再給女兒打電話,以至於女兒有一次都受不了了,對她提議,“媽媽你到麥當勞工作吧,這樣我又可以見到媽媽又可以吃麥當勞了。”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郎平和女兒小白浪)

很快女兒12歲了,郎平終於受不了了。孩子的成長不可逆,如果她再不接受美國排協的邀請,再過一個4年周期,女兒就是16歲了!到了美國,雖然不在一個城市,但起碼一個小時飛機,母女倆就能見上面,還有不少假期能一起過。但長期異國生活,母女倆的思想觀念早已不同。

那陣子,郎平一有空就開車送女兒上學,有一次問女兒在學校的表現,沒想到女兒反應激烈,指責眼前的大球星“不信任老師,更不尊重自己的隱私”。

郎平一聽就火了,“我沒打你、沒罵你,關心愛護你有錯嗎?我是你媽媽,少跟我談什麼隱私!”

女兒也生氣了,“以後上學放學我坐校車,你不要再接送我了。我鄭重宣布,我已經長大了。”

此後好幾天,郎平和女兒陷入“冷戰”,兩人不說話,實在要交代什麼重要事情就寫小字條。

直到一天早上,郎平起床後發現自己出差拎的行李箱放在了客廳的沙發上,上面有一封女兒留下的信:“媽媽,我真懷念以前的日子,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好想你,你回來住幾天也從不管束我,可是現在……媽媽,你什麼時候還出差呢?”

捧著女兒的信,郎平心裡格外酸楚。她意識到,自己與女兒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郎平決心調整自己,女兒喜歡打籃球,她就帶女兒去看姚明比賽,還透過姚明拿到了科比的簽名,把女兒高興壞了。女兒喜歡打排球,她就帶女兒去美國大學參觀排球俱樂部,和排球選手聊天,甚至一起訓練……

她也開始有意給女兒留出個人空間,收起自己“國家隊主教練”的架子,她主動和女兒分享自己生活的點滴,有次在家,女兒突然問,“媽媽,咱這家太大了,你什麼時候結婚?(當時郎平已和前任丈夫離婚許久)”

當女兒問及她的擇偶要求,郎平還真的一五一十地和女兒認真聊了起來,條件不高,只要會做飯就行,要有幽默感,大家交流起來,開心就可以。女兒還把這些認真地記在小本子上,時刻替媽媽關注身邊的適齡男士。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

(郎平和女兒白浪)

▋“剛柔並濟”:為和隊員聊得來,參加派對學唱搖滾

女兒對郎平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2006年初,郎平第一次率美國女排出征世界錦標賽。世錦賽的對手都非常強大,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美國隊充其量是雜牌軍,郎平正在氣頭上,她指著那位隊員說:“你們不要臉可以,我可不想丟人現眼!現在,你們都給我出去,繞著場地跑20圈!”

結果,一名隊員站起身,白了郎平一眼,然後徑直離去。其他隊員也紛紛起身,吹著口哨不辭而別。這讓郎平很不解——這是體育競技,還鬧什麼情緒?

後來還是女兒給她上了一課。白浪酷愛打籃球,經常在周末組織籃球比賽,對手不分性別、年齡,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只要有空,郎平就去學校看女兒打籃球,讓她意外的是,這些尚未成年的業余選手訓練起來非常投入,跟教練的關系也很融洽,比美國女排的訓練像樣多了。

郎平忍不住問女兒:“你們打籃球也沒人發工資,怎麼那麼起勁兒呢?”

女兒說:“平等、自由、快樂,這是全部秘密。教練就是我們的朋友,他獎勵我們冰激凌,表現好的隊員還可以到他家參加家庭舞會呢。”女兒接著向郎平建議:“媽媽,您真該跟我們教練學習學習!別一天到晚拉長著臉,那個樣子,隊員能喜歡您嗎?”

從此郎平一改自己“鐵面教練”的風格,主動邀請當時美國女排隊員到她家裡吃餃子,平常訓練中,郎平也更多用微笑和鼓勵代替批評。她主動請女兒帶她參加同學派對,學唱美國搖滾天後艾薇兒的歌曲,就為了和姑娘們找到更多“共同語言”。

本次執教中國女排,她也開始懂得和這群90後姑娘“迂回作戰”。

在場上她言傳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來略顯蹣跚,但一旦要講解技戰術,還是選擇親自上陣,哪怕訓練課後,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時做理療;

在場下,她更是對隊員體貼入微,鼓勵年輕的隊員有自己的個性,也會自己掏錢給隊員買蛋白粉,發紅包。如果自己晚上餓了,她就吃方便面。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昨天的半決賽後,郎平摟著泣不成聲的19歲新秀龔翔宇,龔翔宇是本次爭議最大的選手)

除了排球外,她也會盡量和球隊中的那些女兒們聊天閒扯,“其實要說沒有代溝是不可能的。場下她們會聊網購、游戲和電視劇,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盡量去理解。”她也不忘經常逗逗這幫女兒,“我有時候就問問題,她們就會特別熱情地教我,我這時候會說,要不我也不學了,你們幫我吧。”

▋她是這個焦慮時代的一股清流

這幾天,中國女排在裡約奧運會一路過關斬將,國內關於“女排精神崛起了”的輿論鋪天蓋地,郎平的回應有著難得的淡定和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比賽,就把我們抬得很高。”

從鐵血教練到女排媽媽,對郎平影響最大的竟是她女兒

淡定、專注、低調,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關鍵詞,對應今天的焦慮、貪婪和浮誇,真可謂一股清流。我們需要這樣的國民女神,也不只為揚我國威,更為勉勵自己、勉勵孩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