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是整個學生時代的轉折點!轉到朋友圈,家長和老師都會感謝你!

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不是初一,也不是大四,而是小學三年級。

作為家長,往往有這樣的困惑:

二年級,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總考7、80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增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

“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那麼,三年級孩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01-

三年級是道“坎兒”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很重要的轉折期,對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那究竟“轉”在哪裡呢?

  • “轉”在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 “轉”在孩子從一名兒童成長為一名少年,逐漸有主見。

  • “轉”在孩子的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

  • “轉”在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這些轉變有的我們已經重視,有的剛剛感覺到,有的還沒有關注到,請我們的家長做個有心人,在了解孩子們所處的這個特殊時期之後能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幫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談談,聊聊知心話,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02-

三年級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問題一:學習的自控力和主動性不夠

進入三年級後,我們會明顯發現孩子的運動量變大了,加上學習壓力的增大,難度的增加,孩子娛樂的時間變少了,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會產生疲倦感。

這時,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宣洩自己的情感,學生容易變得浮躁,學習不踏實,成績時好時壞,起伏大,不容易靜下心學習,作業不應該犯的錯誤多,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

與此同時,學生的主動性不夠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比如說: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後,不願意做額外的提高作業或家長布置的作業;好詞好句的摘抄,老師不硬性規定,自己就懶得去做,存在著“惰性”。

☞對策:給孩子確立明確具體的目標

這裡的目標有兩個:

一是遠期目標,即理想。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把學習和自己的理想、社會事業聯系起來,這個理想不一定是孩子以後從事的事業,但是孩子有了一個奮斗的目標,會產生持久而主動的學習動力。

二是近期目標,最好是一兩周內通過孩子努力就可達到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經常關心和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表示祝賀,當他們表現不佳時,也要給予適當的批評。

一個目標達成後,再制定一個新的目標,給孩子適度的壓力。孩子年齡小,許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曉,不太懂得學習的意義,不願意在學習上多下功夫。所以,需要我們對學生施加適當的壓力,而不能聽憑學生完全自由行事。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盡量從正面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問題二:探索難題的精神欠缺

三年級後,我們發現考試不是僅僅考課內的知識了,這就要求我們的孩子在課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識,補充課內所學。

目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頭疼的算是閱讀理解。和低年段的閱讀理解不同,除了對字、詞、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閱讀理解更多的是對段落的理解,要學生歸納段落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

這對學生來講是很困難的。在平時的練習中,如果遇到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的題目,懶一點的學生就不想做了,等著老師和好同學講答案,長時間下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越來越差,心理壓力也會越來越嚴重。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數學中,稍難的題目學生就自動放棄了,導致自己越來越懶。

☞ 對策: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面對難題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所以,對課堂上老師傳授的方法要認真聽,同時要學會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知識,題目“百變不離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將難題轉變為做過的、熟悉的題目。

讓孩子體驗成功,逐步養成探索精神。在家輔導孩子的時候,不要將答案完全告訴孩子,要有意識地將題目分成幾個步驟進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讓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時肯定他的成功,讓他產生滿足感。這樣伴隨著孩子愉快的情緒體驗,他會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慢慢會對難題消除恐懼感。

▣問題三:讀書的質量不高

二年級時我們就已經著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應該說我們班孩子閱讀起步是比較早的。

但是,我最近發現兩個情況:

第一,很多學生讀書是裝樣子的。一方面是裝給老師和家長看,希望受到表揚,另一方面是裝給自己看的,純粹完成任務。

第二,讀書的質量不高,讀完就忘,一點印象都沒有,一點積累都沒有。所以孩子在寫作文時,感到沒話說,內容空洞,語言蒼白。

經常有家長打電話過來說:“我們家孩子也看了很多書啊,為什麼寫作文還是沒有提高呢?”讀書質量不高就是原因了,你要分析,究竟是孩子在裝樣子,還是確實不會做積累,一個是態度問題,一個是能力問題,要區別對待。

☞對策: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

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孩子購買、訂閱合適的圖書報刊,創設一個閱讀環境,全家一起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

並且,三年級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再晚就遲了!

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前,父母的影響力很大,我們的指令和建議,孩子比較願意聽從。到了四年級以後,伴隨著一些青春期發育帶來的生理變化,孩子的自主意識就變強了,不聽話了,父母再想影響他就很難了。

所以說,三年級前,一定要把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都養好,再晚就遲了!

-03-

培養習慣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拖拉磨蹭

雯雯就是個磨蹭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上學都被媽媽“三請四催”,總是害得媽媽上班遲到,在家做作業的時候也一直走神,等著磨蹭完時間看動畫片,媽媽對此很無奈。

而辰辰媽媽卻不同,從孩子懂事起,媽媽就教孩子學會安排一天的時間,上午做什麼、下午做什麼,晚上做什麼,再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有時孩子會忘記,媽媽就要在旁邊提醒:“寶寶,現在幾點鐘了?”“現在該做什麼事情了?”孩子一聽就會想起來,趕緊自覺執行計劃表的內容。

在逐漸養成時間觀念之後,如果孩子想故意磨蹭,只需要指指牆上的時鐘,或者問他現在幾點幾分了,孩子就會明確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至於起床、刷牙、洗臉、吃飯這類每天必做的事情,也不用再反復催促了,孩子會乖乖聽“時間”的指揮了。

★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寧寧的媽媽就很溺愛孩子,寧寧上一年級的時候還不會自己剝雞蛋,平常收拾書包、整理文具這些事情都是媽媽一手包辦的。現在寧寧都四年級了,干什麼事還是會第一時間叫“媽媽”。

辰辰媽媽卻不這麼干,在她看來,孩子其實很願意嘗試自己做事情。通常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她都讓孩子自己做事情。孩子自己吃飯,經常吃得一片狼藉;自己倒水喝,幾乎是邊倒邊喝邊玩,一半水喝了,另一半灑得到處都是;衣服、褲子、襪子、鞋都自己嘗試穿,穿得歪歪扭扭的,最後再由她幫著孩子完成。

在這些過程中,她都盡量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既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生活,孩子自己也在獨立做事中,體會到了收獲的喜悅。

★培養孩子預習、復習功課的習慣

很多孩子在做功課時都沒有預習和復習功課的習慣,孩子們會覺得繁瑣和浪費時間。但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和復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辰辰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也很不喜歡預習復習功課,認為沒有必要,為此,辰辰媽媽和辰辰經過了長時間的辯論和驗證,最終的結果是:預習功課後,第二天上課會清楚很多,復習功課後,做作業也會快很多。比較下來,預習和復習功課後,居然是更節省時間的。

最終,辰辰認可了媽媽的觀點,逐步養成了預習和復習功課的習慣。

-THE END-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