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檳城環境研究員葉茹琳 獲世界優秀環境教育獎
(大山腳31日訊)來自檳城的環境研究員、生態保育者、教育人士葉茹琳,獲選北美環境教育協會naaee(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18年度世界30名30歲以下優秀環境教育者之一,也是馬來西亞首位和唯一獲選的公民!
現年28歲的葉茹琳來自大山腳,目前是檳城理科大學動物學博士研究生,她於2016年攻讀理科大學碩士學位時,啟動西馬首個眼鏡食葉猴保育計劃Langur Project Penang(LPP),在地球上,眼鏡食葉猴的原生地僅在緬甸南部至馬來亞半島分布,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近危”品種。
茹琳研究眼鏡食葉猴之際,積極通過LPP進行教育宣導,如舉辦兒童教育導覽、走訪校園、商場、公園等。
naaee自2016年開始,每年都會選出30名30歲以下,為環境永續貢獻的青年,茹琳是2018年度的獲選者,與來自美國、加拿大、尼日利亞、紐西蘭、香港、菲律賓、尼泊爾、巴拉圭及中國,29名在能源、水源、氣候、環境衛生等領域的環境教育者齊名。
茹琳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其從事生態保育的友人,數月前提名她參加naaee的這項活動,沒想到會中選,且是首位獲選的大馬人,讓她感到很驚喜,更多的是感恩,她自認做的還不夠好,很感恩獲得認同。
naaee2018年度世界30名30歲以下優秀環境教育者,茹琳(第2排右2)是我國首位和唯一獲選的公民。
在許多人的認知裡,保育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苦差,詢及為何從事這份事業,她說,大學畢業後,她曾在黑風洞從事研究工作一段時間,當時就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她想要做些有貢獻的工作,不想每天都對著千篇一律的事務。打工數年後,她重返校園攻讀碩士和博士,當時就決定一生都要從事生態保育、研究和教育,因為如果沒有人去做這些,就沒有人為生態發聲。
國外生態保育者受尊重 國內關注環境仍須努力
“在國外,生態保育者是一份受到尊重的事業,可以大規模展開他們的工作,然而在東南亞、馬來西亞,生態保育的進展仍緩慢,我們需要更多人從事生態保育,才能把本地生態發揚光大。”
她坦言,在我國推動生態保育並不容易,過去幾年,其研究基金皆來自國外,直至最近才獲得國內組織的一筆基金,她感到遺憾,國內有許多獎學金都專注科學領域,如生物科技、微生物學、醫藥學、生物醫療,鮮少注重生態保育。
“在國內從事保育是不容易的,面對的困難包括沒有得到政府真正的支持,如今換了新政府,雖有比較關注環境和生態保育,但尚有一段遙遠的路途需要走。”
她說,一開始從事這份事業時,曾被朋友取笑,甚至家人也不支持,認為是自討苦吃,但是當成就慢慢建立起來後就會懂得珍惜,當她看到大眾珍惜她的講解,做研究時看到葉猴能夠自由自在,就會覺得一切努力是有希望的,這份希望就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分享保育知識重要
她說,欲要推動保育,就必須抱著謙虛的態度,把研究、數據和知識分享給所有人知,如此一來才能讓更多人了解到生態重要性。
“我希望能喚醒更多人關注生態,我們都受困在‘老鼠競速’(rat race)的模式,上班、搶升職、爭薪,以致我們忘了生活的美,主要取決於環境的空氣、溫度和安全性,而這些全都牽涉到生態保育,希望大眾能有更宏觀的思維,維護食物鏈和環境才能造福人類。
她將在10月代表我國,到美國華盛頓州舉行的naeee第47屆常年大會上演講,屆時將談及我國野生動物走私活動的課題,許多人並不知道野生動物不能當寵物。
茹琳也是新亞小學及和平路中學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