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阿婆臨終前遺言.「要兒孫續護華教」

波德申中華中學校長張永慶(左)在譚東英(中)數年前參與波中義賣會時,與對方相識,在得知譚東英逝世後,張永慶也在報章寫下一則文章,悼念譚東英。(圖:星洲日報)

(森美蘭.芙蓉24日訊)“母親一生省吃儉用,餐餐只是菜心配豆角,只是為了要把錢省下來捐給學校,畢竟華教的未來路途,還是很漫長……”

一生無怨無悔,默默為華教付出81歲“草根阿婆”譚東英日前因病逝世,頓時令森州華社失去了一個熱愛華教的斗士。

遺愛人間的草根阿婆,逝世前仍心系華教,不忘交代兒孫,繼續幫助華教,把阿婆的愛護華教的精神傳承下去。

僅靠賣菜收入推動華教

在漫長的華教奮斗歷史中,為華教付出者多不勝數,但僅靠著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賣菜事業,來推動華教發展的人,非“草根阿婆”譚東英莫屬,譚東英大半生僅靠著賣菜收入,來推動華教事業的事跡,一直都為人所道。

譚東英的逝世,也引起了華社及華校領袖的關注,多所曾經受其恩惠的華校及獨中,包括森華堂、芙蓉中華中學、波德申中華中學及芙蓉振華中學等都派出代表前來向譚東英憑吊。

潘玉玲:對母親堅持感欽佩

陪伴其大半生,40多年來與阿婆為華教到處參與義賣活動的幼女潘玉玲(51歲),在接受《花城》社區報訪問時,也對母親熱愛華教的堅持,感到欽佩。

“母親在得知自己時日不多時,仍不忘交托我,給了我一個重大的任務,就是一定把其精神傳承下去,不要停止對華教的付出。”

甚至,母親也向她自己提到,若自己在年老無法行動時,也要把其意志傳到給她孫子(外甥),直到讓華教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對於母親這麼多年來,風雨不改為華教所做的一切,潘玉玲也回憶著種種往事,在想到一些刻骨銘心的回憶時,一度無法控制情緒,崩潰痛哭。

隨著母親的逝世後,她也清楚知道,往後為華教付出的日子,也將會是由其獨自一人完成。

母親邀請齊做公益

譚東英在18歲就加入了勞工黨,當年也是一名熱血分子,直到後來勞工黨解散後,譚東英就退出前線,過著平凡的生活。

直到40多年前,一些前勞工黨的同僚,再度找上了她,希望她到雪州加影新紀元學院舉行義賣,正是通過這一次的活動,也令譚東英得到啟發,也開啟了其一生對華教的熱愛及對華教付出史。

“後來,母親親自找上了我,她語重心長地說,這次很需要我的幫助,在當時,我覺得這種活動意義不大,但為了母親,還是開始參與其中。”

她透過母親得知,原來母親曾經也為華教出面及斗爭過,在那次的義賣會上,她感受到華教不曾再被打壓,因而雄心再起,立起了一個遠大志向,要在有生之年,推動華文教育的發展。

之後,譚東英及潘玉玲母女就開始參與州內華校義賣活動,或者把得到收入捐給華小,直到10多年前開始,她們就風雨不改地,每年都參與了芙中及波中義賣會。

草根阿婆10年來都風雨不改,參與芙中義賣會活動。(圖:星洲日報)

母親自稱草根阿婆

“草根阿婆的稱號,是由母親自己命名,但其實這名稱背後也有另一層意義,她是希望讓社會知道,一個草根阿婆,都能為華教付出,現在的年輕人,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潘玉玲不排除,母親也因為過於熱愛華教付出,而沒有營養飲食均衡,最終患上大腸癌後逝世。

“但是我不會埋怨,因為我了解媽媽用意,即使她省吃儉用,只要有生之年,她還是會給予華教付出,因為她覺得華教的路還很漫長,如果沒有一個人持續推動,華教就無法繼續走下去。”

潘玉玲(左)看著草根阿婆的布條,頓時百感交集。(圖:星洲日報)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而且,她提到,即使家境貧窮,生活過得多麼艱辛,她也努力供我們就讀華校,尤其是當年芙蓉中華中學的學費並不便宜,對於一般家庭更是沉重負擔,“正因為母親知道自己書讀得不多,所以才希望我們能夠代替她,完成她的心願。”

潘玉玲透露,在母親逝世前,仍不忘叮囑自己要堅強及勇敢,繼續完成她的意願。

“原本母親打算在這個月主辦義賣籌募希望基金,可是卻敵不過病魔,撒手人間。”

她補充,只要是華社有要求,基本上母親做到的從來不會拒絕,包括捐出1萬令吉,作為森華堂的籌建會所基金。

大半生陪著譚東英的潘玉玲,想到母親多年來為了推動華教而付出的種種心血,不禁感到心疼。(圖:星洲日報)

譚東英為森州華教的貢獻為人所知,在其逝世後,獲得不少華校領袖前來憑吊。(圖:星洲日報)

文章來源:

星洲日報 ‧ 花城 ‧報道:陳劭揚 ‧ 2018.08.24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