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變「宅童」,家長們可以這麼做!
臨近暑期尾聲,一些家長發現孩子放假初期還經常出去玩,但時間一長,孩子怕外面熾熱的太陽,每天都“宅”在家裡學習、睡覺、打游戲,也不出門走走。孩子長時間不運動,看上去懶洋洋的,家長們真擔心孩子變成一個大寫的——
“宅童”
有的家長工作忙,生活壓力大,很少有機會和孩子一起外出活動,有時候自己也願意在家裡宅一宅。為了不讓孩子變成“宅童”,這些家長們可要行動起來了!
01、家長做榜樣,遠離電子產品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很多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完成購物、交流、學習等活動。手機普及以來,一些孩子更是“機不釋手”,成為了“宅一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改變孩子要從家長自身做起。少玩手機,少看電視,多讀書,多與孩子交流互動,多帶孩子出行,這樣,孩子才能有樣學樣,愛上外出活動。
雲朵媽媽雖然愛玩手機、愛網購,但她刻意限制自己的上網時間,用更多的時間與棉花糖進行親子交流!
02、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孩子不僅希望與父母一起玩,也希望與同年齡段的小伙伴一起玩。因此,家長們希望孩子外出的時候,不僅要給孩子設計好玩耍的項目,也要為孩子約好玩伴。同時,多鼓勵孩子與鄰近的小朋友做玩伴,主動與對方交朋友,也是非常有效的。有了固定的玩伴和玩耍項目,相信孩子會更愛外出的。
小頭爸爸陪大頭兒子玩耍,也一直鼓勵大頭兒子和棉花糖、毛蓉蓉等同年齡段的小朋友一起玩,鼓勵他交更多的好朋友。
03、帶孩子參與室外活動
晚上或周末, 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出行計劃,定時進行外出活動,這樣就可以養成孩子外出活動的習慣,例如星期日是外出活動日,或者晚上七點鐘是外出散步時刻,這樣時間一到,孩子就習慣外出了。
外出活動日可以選擇社會活動、運動項目、親子游等項目,還可以參與環保組織、公益組織、興趣小組、去圖書館幫忙等社會活動,有助於孩子更快地融入到社會大家庭;參加輪滑、打籃球、踢足球、跳繩、跑步等項目,讓孩子的身體更健康;外出體驗大自然,參觀名勝古跡的親子游項目,讓孩子長見識,心境更開闊。
在大電影《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3:俄羅斯奇遇記》中,小頭爸爸帶著大頭兒子和棉花糖一起去俄羅斯旅行,兩個孩子漲了不少見識呢!
當然,外出活動時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出去,家長也不必勉強。 只要適當引導,循序漸進,孩子總會遠離“宅童”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