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也「家裡凶,外面慫」嗎?這些真相現在知道還不遲教你5招搞定孩子「窩裡橫」
場景一
週末,圓圓媽在廚房做午飯,聽見圓圓突然在客廳喊:「姥姥,你快走開,你擋著我了!討厭!」
原來,圓圓正在看動畫片,姥姥到電視櫃裡拿東西,無意中擋住了電視畫面,圓圓立刻沖姥姥喊了起來。
媽媽很生氣,批評圓圓不能這樣跟長輩說話,要求圓圓道歉,可圓圓就不聽,姥姥則在一邊不停地說:「讓她看讓她看,別跟孩子計較。」
午飯做好了,圓圓一屁股坐在飯桌前。
「姥姥,快給我拿筷子。」
「姥姥,我要吃米飯,給我盛飯。」
姥姥被「指揮」地忙來忙去,圓圓媽在一旁無奈地搖搖頭。
場景二
週末,圓圓媽媽老同學聚會,很多人都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孩子們年紀差不多,小的4、5歲,大的也就7、8歲。起初,大人們聊天,孩子們一起玩,其樂融融。但是一個多小時後,出狀況了……
「這只畫筆是我的,我現在要用紅色!」
一個5歲女孩一把從圓圓手裡奪走了畫筆,還在圓圓的畫上畫出了一條長長的紅線,圓圓看著這個比自己小的女孩,沒有說話,委屈地跑進媽媽的懷裡。
小女孩的媽媽趕緊跑來安慰圓圓,同時數落了自己的女兒,媽媽摟著圓圓心想:家裡的小霸王哪去了?」
這樣的場景很多爸媽是不是都覺得此曾相識?孩子在外面很乖,在一些厲害的孩子面前從不敢爭搶,被欺負了也不敢吱聲;可在家卻像個小霸王似的,對長輩呼來喝去。
家中小老虎,家外小綿羊,在咱中國,這種行為有個形象的詞兒—— 「窩裡橫」!
很多爸媽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為什麼呀?
兩個字:慣的!
1、無原則地溺愛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窩裡橫」都是有目標的。
他們並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橫」,只針對溺愛自己、包容自己的人。
有的孩子只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客氣,遇到嚴厲的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就不敢大吵大鬧了。
很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對孩子百般寵愛,捨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委屈,每次父母管教孩子,老人就站出來當孩子的「擋箭牌」。
但是,孩子並不理解祖輩的良苦用心,反而是稍不順意就耍小脾氣,仗著長輩的包容,越來越霸道。
2、無原則地妥協
「窩裡橫」孩子,很大程度上與父母沒有原則的讓步有關。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麼完全沒有原則,要麼定了規矩,卻輕易妥協。
比如孩子想買一個新玩具,媽媽說:「你的玩具太多了,這次說什麼也不能買!」孩子一聽,馬上就哭鬧:「我就要!我就要!」
媽媽拗不過孩子,最後無奈地買下新玩具。
時間久了,孩子就有了經驗:多哭、多鬧,目的就能達到。
再比如圓圓媽媽,雖然批評圓圓對姥姥發脾氣不對,要求圓圓給姥姥道歉,但是孩子不聽從,她也沒有堅持。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了:爸爸媽媽只不過是生氣時說我幾句,我只要堅持與他們對抗,他們也不會怎麼樣。
然而,出門面對陌生的環境,這些招數、想法統統失效。所以,有的孩子在外面壓抑自己的需求,一回到家又開始對家人頤指氣使。
3、孩子社交能力差
很多父母或老人比較宅,喜歡把孩子圈在家裡,孩子習慣了在家裡被照顧,被寵愛的狀態,到了陌生的環境會變得無所適從。
另外,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表現出膽怯,很多時候還因為在家裡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沒能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
很多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老人甚至保姆帶大,而老人很多時候只注重照顧孩子生活方面的需求,對於出門在外如何打招呼、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處理爭執很少引導。因此,孩子單獨處理社交問題的能力有限,遇到陌生人,很容易出現害怕、退縮和焦慮的情緒。
出門在外,尤其是和同伴相處的時候,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處於平等地位,沒有人再像家人那樣順從他們,這種角色和身份的轉變,也很容易讓孩子生成「窩裡橫」的矛盾性格。
4、 父母也是「窩裡橫」
上面說到的圓圓媽媽在外面非常溫柔賢淑,從不與人爭吵,是同事們公認的賢妻良母。殊不知在家裡,圓圓媽卻是個急脾氣,動不動就沖老公和圓圓吼叫,完全是另一幅樣子,也可以說是個大「窩裡橫」。
圓圓每天看到媽媽的表現,耳濡目染,自然會從媽媽身上得到暗示——我們在外人面前是需要收斂情緒的,但是在家裡就可以肆無忌憚,反正家人也不能把我們怎樣。
家裡有個「窩裡橫」的孩子,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父母們也不用太著急,解決辦法還是有的,下面給大家支幾招,做到這些,孩子一定不會「家裡凶,外面慫」!
首先 ,父母要做好榜樣,如果父母在外和顏悅色,回家就把暴脾氣發洩給家人,孩子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家長一定要 堅持原則,懂得拒絕,不能隨便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孩子犯錯時,該道歉道歉,該承擔責任勇敢地承擔,不可縱容。
不要總給孩子特殊待遇,將他們捧得高高在上。時間久了,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對父母長輩越來越放肆。
父母也應該 多帶著孩子出門與同齡人交往,讓他們在跟小夥伴的交流中,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當孩子在交往中發生爭吵時,只要沒有危險,父母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讓孩子自己試試去解決,以培養他的責任心和自信心,減少依賴性。
教會孩子與自己的情緒相處。當孩子情緒激動,說不出來到底為什麼生氣,可以試探地去說:「你是因為XXX才生氣的對不對?」就算沒有猜對,孩子的情緒得到了緩解,也會靜下來慢慢整理思路,說出自己到底為什麼生氣。這樣的訓練可能不會一次就有效果,但要經常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整理和傾訴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也會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趁著孩子還小,爸媽們行動起來吧!
千萬別讓孩子學會——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https://youtu.be/aXFFWbhMM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