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神社及日治時期臺灣各地的神社 (圖19張)

臺灣神宮(前身臺灣神社),建於1901年,主要祭祀死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原址位於臺北劍潭山山頂,是日治時期所有神社中最為重要的一座(稱作「臺灣總鎮守」)。二戰末期(1944年)升格為臺灣神宮,1945年後被拆除,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與圓山聯誼會。

台灣神宮 明治34年(1901年)建

神社內部

台灣神社全圖;下方可見明治橋與基隆河

1923年4月日本攝政皇太子裕仁於抵臺第二天,從總督府(今總統府)出發,經過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和明治橋(今中山橋)赴臺灣神社

1937臺灣原住民泰雅族領袖樂信·瓦旦之子攝於神社前

圖中銅牛原置於臺灣神社,今遷至國立臺灣博物館前

劍潭寺位於圓山基隆河畔舊址

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保留的宮燈

===========

日治期間各地所興建的神社,各州廳認定的神社共68座,若包括其他非官方認定的神社或神社之遙拜所在內則總數超過200座,目前皆已拆除及改建。

最初主要是在臺灣平地的重要街莊與日本移民村興建神社,後來逐漸往漢人聚落與原住民居住地區(當時稱「蕃地」)興建,而由於原住民的聚落多稱為「某某社」(如霧社、新港社、大肚社等),為了不與神社的「社」字混淆,在1924年(大正13年)4月公布的「總內第1132號文」——〈關於神社及社之辦理條款〉(日語:神社及社ノ取扱ニ關スル件)中的第十一條便指出當有不易分辨的情形時,改用「祠(平假名讀作やしろ)」代替神社的「社」,是以設在原住民居住地區的神社多稱為「某某祠」。

1/19 開山神社,原臺灣延平郡王祠,1896年7月日本政府將其改為開山神社,並於1914年8月開工擴建。《日本地理大系第十一巻·臺灣篇》,改造社昭和五年(1930)五月發行,第136頁

2/19 1901年10月建成的臺灣神社。

3/19 日本官員參拜臺灣神社。藤山雷太著,西原雄次郎編:《臺灣遊記》,(東京)千倉書房昭和十一年(1936)三月版。第28—29頁間插圖

4/19 1912年10月修建的台中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東京)新幹社2003 年9 月版,第25 頁

5/19 1911年2月修建的基隆神社(原金刀比羅神社,1915 年改為基隆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31 頁

6/19 1912年2月修建的高雄神社(原為金刀比羅神社,1920年12月改為高雄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41 頁

7/19 1912年12月修建的台東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30頁

8/19 1915年8月修建的花蓮港神社。

9/19 1915年10月修建的嘉義神社。

10/19 1916年10月修建的彰化金刀比羅神社。

11/19 1918年10月修建的新竹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26頁

12/19 1919年4月修建的阿裡山神社。

13/19 1925年10月修建的台南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25頁

14/19 1927年7月修建的彰化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40頁

15/19 1928年11月修建的澎湖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32頁

16/19 1928年11月修建的苗栗神社。辻子実:《侵略神社: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第37頁

17/19 1942年5月日本修建的臺灣護國神社。

18/19台中玉島神社。松本曉美、謝森展編著:《臺灣懷舊》,第242頁。

19/19 1923年12月修建的臺灣第5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神社。松本曉美、謝森展編著:《臺灣懷舊》, 第248頁。

=========

本文多數圖片出自:

侵略神社 - 靖國思想を考えるために 単行本 – 2003/9 辻子実 (著) amazon.co.jp 買得到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