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先成為別人家的家長(轉給家長)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

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影響最深。

孩子長大成人以後,

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

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那麼,在面對同一件事時,不同家長的反應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又會帶給孩子怎樣的結果呢?

當孩子有親子小任務時

普通家長:

“又有手工作業了?看起來好麻煩啊,來,媽媽幫你做,你去玩吧!”

結果:

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鍛煉。

聰明家長:

“這個手工任務看起來真有意思,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嗎?我們一起來動手吧!”

結果:

孩子不僅審美和動手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在做手工的過程中,也能享受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溫馨時光。

當邀請家長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時

普通家長:

“又要舉辦什麼活動啊?我一天天的這麼忙,哪有時間參加啊。把你交到老師手裡,就不應該再麻煩我們家長了。”

結果:

孩子默默地看著其他孩子都有家長的陪伴,會產生心理落差和孤獨感,長此以往,會形成自卑心理。

聰明家長:

“對於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啊。參加親子活動,既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我的愛,又能從中學到先進的教育理念,我一定會去參加的。”

結果:

在家人的陪伴下,孩子更加自信,各項表現也愈發踴躍和大膽,有利於樂觀、自信等品質的培養。

當假期後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時

普通家長:

“不行,必須去!”

“不去上學,你敢!”

結果:

孩子會漸漸對幼兒園產生排斥心理,越發不想上學。

聰明家長:

“寶寶要上幼兒園,就像爸爸媽媽要上班一樣,是我們的責任喔!”

結果:

孩子慢慢從心裡接受自己必須上學這個事實,也漸漸適應和喜歡上幼兒園。

當孩子做的不完美時

普通家長:

“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啊!你們幼兒園老師是怎麼教的?!”

結果:

孩子會真的覺得自己很笨,或者是習慣把責任都推到他人身上。

聰明家長:

“沒關系,再試一次看看吧,相信你能找到答案哦!”

結果:

孩子會養成不拋棄、不放棄的性格,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這樣一步步養成了。

當孩子有好奇心,想自己探索時

普通家長:

“不行不行,太髒了。”

“太危險了,我來幫你吧。”

“不能這樣做,這個很貴的!”

結果:

孩子的好奇心就這樣一次次被抹去了,變得畏手畏腳。

聰明家長:

“孩子,你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很為你高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去試試看,我永遠在你身後!”

結果:

既能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又鍛煉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是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必備的素質。

當孩子的表現不如別人時

普通家長:

“你看看你們班裡的誰誰誰,做的多麼棒,而你呢?怎麼什麼都做不好?!”

結果:

孩子漸漸變得自卑,甚至是自暴自棄,和家長的關系也會變得劍拔弩張。

聰明家長:

“寶貝,沒關系。老師說你又進步了呢!我真替你開心!我們接下來一起努力。”

結果:

孩子會養成敗不餒的好性格,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學會在失敗時也能繼續前進,進步飛快。

當孩子因為好奇心想嘗試不好的事物時

普通家長:

“別這樣做!”

“不行,這樣很危險的!”

結果:

家長一味的阻攔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會更想嘗試這些不好的事情。

聰明家長:

“孩子,我們一起想想這樣做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相信我們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對吧。”

結果:

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會想清楚這些事情帶來的後果,反而會平靜下來,不去做。

和孩子相處時的姿態

普通家長:

“爸爸媽媽這麼辛苦,不還是為了你好嗎?”

“聽我們的沒錯,我們是過來人,不會害了你的!”

結果:

孩子變得沒有自己的想法,過於依賴爸爸媽媽,不能獨立。

聰明家長:

用平等的姿態和孩子相處,把孩子看做是獨立的個體,成為孩子的好朋友,為孩子提建議但不幫孩子決定。

結果:

在這樣平等開放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會很有主見,既自信又樂觀,獨立能力也很強。

當自己與幼兒園的教育觀念有沖突時

普通家長:

“孩子的教育就應該按我說的這樣做!”

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聽不進老師的勸說,一意孤行。

結果: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一味地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往往誤入歧途。

聰明家長:

“孩子的老師怎麼說也是專業的,又有實踐經驗,她的觀點我會好好考慮的。”

知道自己需要學習更多,能主動和老師交流溝通,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

結果:

能及和老師交流孩子的發展情況,家園配合讓孩子的發展更加全面。

當要求孩子成為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時

普通家長:

“爸爸,我想去公園玩。”

“你把這個鋼琴曲子練好了,我就帶你去”

“爸爸,我練好了,你可以帶我去玩了嗎?”

“爸爸現在很忙,以後再說吧。”

結果:

不僅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漸漸地孩子也學會了不守承諾。

聰明家長:

“爸爸,我想去公園玩。”

“你把這個鋼琴曲子練好了,我就帶你去”

“爸爸,我練好了,你可以帶我去玩了嗎?”

“走吧,爸爸答應你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結果:

孩子會在家長的言行舉止中學會什麼是信守承諾,成為一個守信、誠實的人。

有人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復印件出錯,問題在原件!”雖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真的不容小覷!

教育就像個扁擔,一頭是老師,一頭是家長。

只有老師的引導、家長的教育,孩子的配合三方合力,才能讓孩子在人生這條道路上走的更穩、更有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