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因為廉恥穿上肚兜,卻為何不穿裡面不穿? 背後原因令人尷尬

當我們現代人聽到肚兜,大部分的人都會不自覺聯想到男女之愛。肚兜是我們最熟悉的的古人衣服,民國時還是有許多女性穿傳統衣服的,在影視劇中我們也能看到女子肚兜嫵媚的場景,不得不說至今都很特色。

關於肚兜來源可以想到女媧和伏羲通婚,生兒育女之後創造了人類最初的服飾「肚兜」,這只能說是人們已經意識到廉恥的重要性了。肚 兜,古代叫做「兜肚」,又可以叫做「抹胸」,這個詞在現在也是很流行的,還有專門的「抹胸」服飾,是中國傳統的貼身衣服,也是最能體現中國風情的。在中國 歷史上肚兜有許多名稱,漢稱「抱腹」或「心衣」,唐稱「訶子」,宋稱「抹胸」或「襪胸」,元稱「合歡襟」,明稱「主腰」,清稱「肚兜」或「兜肚」,現在常 稱肚兜等。

肚 兜有保護身體、表現身材的作用。肚兜是私密地、因此多不外露。肚兜在一定程度上含蓄表達男女之情。到清代盛行開來。尤其是新婚夫婦,肚兜會用愛動作來裝 飾,新婚之夜作為夫妻洞房的示範。肚兜上除了圖案外還會繡有文字,比如「如松之貞」、「守身如玉」等,這是提醒女子要遵守禮教貞德。

那 好,我們知道古代的女性上半身穿肚兜,那下半身穿啥?秦漢以前只有中衣中褲,沒褲襠的。因為漢服是衣裳,「裳」就是裙子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塊遮羞布。漢代 時受游牧民族影響改成了合襠褲,因為無襠騎馬將會很痛苦的。幾代以來,女子下體則是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窮褲,也就是現在的「開襠褲」。為何開襠呢,並不 是像大家所聽見那樣,漢靈帝為了方便臨幸宮女,其實是為了透氣,避免滋生細菌,畢竟古代洗澡不容易呢。

既 然衣服很早就有了,那古人為何不重視發明褲呢?原因有以下幾點,除了有衛生問題外,還有兩個問題。一就是古代的勞動者主要是男性,女子都是在家幹活。不允 許出去幹活,所以也就對褲沒有需求啦,反倒是男人,要為了打仗。像趙武靈王學習胡服騎射,褲子開始取代裙子。為了很好乾活,也就發明了沒有褲管的貼身穿的 「犢鼻褲」。西漢的司馬相如也曾穿犢鼻褲與卓文君在街頭賣酒;二是古人對心、胸的非常重視。早在西周時,古人就發明了「心衣」,主要是為了保護心臟。

這樣看來,其實古人對身體上半部分是非常重視的。直到了19世紀中後期,歐洲的女性走出了閨房,便褲才興起,以至流行全世界,最後才發展成我們現在的褲。現在,不穿褲也是一種性感的表達,你覺得這一說法有錯嗎?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