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的飛球革命實踐者─張志豪
近年來張志豪已經成功轉型成重砲手。(資料照,特約記者高旭術/攝)
「張志豪有機會拚一座全壘打王。」這句在今年球季講出來十分合理的話,如果你早個幾年拿出來講,你要嘛是個先知,不然大概就是個不顧一切全力挺到底的粉絲。
從一個打破聯盟紀錄的三壘安打製造機,到一個今年球季可望達成生涯百轟重砲手,張志豪除了加強重量訓練,提升了原本就不錯的擊球力道之外,最大的改變就在於他修正了自己擊球軌跡。
如果你的目標是打出全壘打,把球往天空打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近年來在大聯盟炒的火熱的「飛球革命」,已經讓不少打者改變了過去「把球打平」、「把球砍進場內挑戰內野手」的打法,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靠著改變打法化身重砲手,還拿下了美聯MVP的藍鳥隊三壘手Josh Donaldson。
近年輸出不少打擊好手進入職棒的文化大學,也產出了不少這一類「把球往天上打」的重砲手,統一獅的新四番蘇智傑、備受期待的重砲手鄭鎧文以及Lamigo新生代的超級大砲朱育賢,都屬於這一類型的球員。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到張志豪身上。
不錯的擊球爆發力原本就是張志豪的特色,雖然身形並不高大,但張志豪總能將球打的深遠,只不過初進職棒之時,腳程飛快的他總是被安排在前兩棒或第九棒,球隊對他的期望是「想辦法把球打進場內,再利用你的快腿來壓迫對手。」
這樣的安排,讓生涯前四年的他,給大家的印象就是一個跑的飛快的槍,連一把長槍都還說不上,球迷對他最大的印象恐怕就停留在「三壘安打製造機」─因為前四年他就達成了兩次的單季十支三壘安打。
從生涯第二年開始,張志豪就希望自己可以在全壘打上有更好的表現,在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在體能教練的幫助下,逐漸透過重量訓練來增進自己的擊球力道,只不過他的揮擊策略並沒有改變,全壘打的產量也僅從第一年的一支,進步到往後連續三年都打出三支。
雖然早早就將百轟當作生涯的目標之一,但四年過去了卻只打出十轟,這樣的達成率或許很多人早就放棄這個目標,但張志豪卻在這個時候遇上了新的契機。2014年上半季的尾聲,中信兄弟找來了丘昌榮擔任球隊的打擊教練,對於想追求全壘打的張志豪,丘昌榮十分的支持,也把自己從國外學習回來的經驗跟他分享,於是乎,情況開始有了轉變。
2014年10月5日,中信兄弟開拔到澄清湖挑戰地主義大犀牛,面對前大聯盟百勝洋投Freddy Garcia,張志豪一棒打出了右外野方向的全壘打,這一轟是他當年球季的第十轟,也讓他完成個人首次單季十轟的成績。
自此之後,張志豪的打擊開始有了轉變,2014年的10轟、2015年的14轟、2016年的17轟、2017年的24轟,全壘打支數不但連續四年突破雙位數,而且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增加,尤其經歷了2016年的彈力球風波後,2017年眾家砲手在換了比賽用球後,全壘打支數多半都出現下滑的狀態,張志豪不但全壘打數增加,這一多還多了7轟。
生涯前四年合計10轟的打者,接下來的四年一共打出了65轟,長打威力的提升除了重量訓練的幫助之外,張志豪在擊球仰角上所做出的改變,可能是他長打力大增更重要的原因。
檢視一下張志豪逐年的打擊成績就可以發現,生涯的前四年,除了第三年的0.971之外,其餘三年擊球的滾飛比都大於一,也就代表著他打出的滾地球比飛球還多,滾地球打的再怎麼強勁也出不了牆,除非有把握每次都打到離外野手很遠的地方,用腳程跑出場內全壘打,否則再怎麼樣都不可能有全壘打的產生。
2014年起,張志豪逐年的滾飛比分別是0.789、0.833、0.818、0.529,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他這幾年把打擊策略修正為將球往天空打,而實際觀看比賽更可以明顯感覺得出來張志豪追求全壘打的決心,修正過的擊球軌跡讓他敲出了許多深遠且強勁的飛球,這兩個球季更是都打出了傲視全聯盟的IsoP(純長打率)。
以飛球為主的擊球策略並不是沒有弱點的,張志豪在修改了擊球角度後的確打出了一些較無威脅性的飛球,全力揮擊也讓他的三振數始終居高不下,今年球季更是被三振榜上的第一人(成績統計至8/4),但這些轉變仍舊讓張志豪成為比過去更具威脅性的打者。
或許無法挑戰兩百轟的高標,但仍舊不改張志豪已經成功轉型成重砲手的事實,在職棒打了四年後還能做出這樣明顯的改變並持續成長,張志豪絕對值得更多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