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動及過動孩子,不是嚴格管教就有效
【過動,不是嚴格管教就有效的】
這兩天有媽媽問到,學校裡有很過動及情緒暴躁的孩子,很擔心自己的小孩,跟這些小孩在一學習,會被影響,因此想換學校!我想,這是人之常情,但在教養的立場,我會換種做法:
1:當孩子的玩伴愛生氣或會打人,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們,並學習控制情緒,讓自己變成受歡迎的孩子!他們是最好的教材!
2:當孩子的玩伴不遵守遊戲規則,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思考並回想,有禮貌的表現是什麼?以及分享、輪流、等待的必要性!他們是最好的教材。
3:當孩子的玩伴能力比較弱或年紀小,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去發展同理心及學習照顧關懷!他們是最好的教材。
親愛的爸媽,孩子在成長中,我們不可能一直幫孩子選擇最舒適的環境,他們需要的是透過經驗,磨鍊出能適應環境及抵抗挫折的能力,所以是不是負面教材,看教的人如何引導了。
看到過動兒被學校老師貼標籤的新聞,心中真的非常難過,其實,社會真的需要對這些孩子多一分了解與關懷,融合式的教育真的急需落實。孩子是不專注?還是過動?還是好動?所有家長都需要一同來了解!
我常跟很多家長與老師釐清幾件事,第一個是過動是一種症狀、不是品行問題;再者,過動是可以透過行為的教育及療育,讓團體中的行為問題降低的;最後,過動兒對周遭人如何看待他們,內心也是很敏感的。我們當然需要同理老師在帶這群孩子的辛苦,因為一個老師要同時對很多孩子負責;但是這群孩子的活動量高坐不住,常分心與干擾,仔細想想,難道是他們所願,我想也非教養者所願吧!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治療過一個過動的小男生,在互動過程中,孩子竟然哭著向我求救,說大家都覺得他是壞孩子,聯絡簿每天都是滿滿的紅字,可是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可不可以不要去上學?可見孩子在他的環境中遇到多麼大的挫折,有時甚至讓他們放棄了學習!
我想解決之道,還是要讓家長有多一點教養的方法,以及要讓老師輕鬆經營他們的班級,以下提出家庭篇與教室篇的過動孩子策略:
過動兒家長教養策略
- 保持冷靜不隨孩子的情緒起舞
- 說的再多不如直接做給他看
- 事先訂好規則確定孩子有聽到
- 利用馬錶或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
- 獎罰要明確
- 針對孩子行為處罰,不可以罵孩子的人格
- 少吃甜食及油炸食物
- 讓孩子寫功課前(或需要專心很久的學習前),身體先動一動
- 要觀察孩子注意力快用完了,就讓他休息暫停
- 找出孩子學習的強項
- 讓孩子的目標,有可能達的到
- 別忘了關心的語言
過動兒的班級經營
☆ 教室環境
- 座位避免靠窗門邊
- 座位周圍安排專心同學
- 書桌上教具或用品簡潔就好
- 在教室明顯處貼上班規
☆ 老師
-
使用簡短明確的指導語,並請孩子複誦
-
將孩子分組,激發孩子的榮譽心
-
表現好的及不好的行為,使用集點代幣制度紀錄
-
有時讓孩子設定自己的完成目標
-
提醒孩子下課去講話、去活動
-
不要剝奪下課時間的身體活動
-
引導孩子調控自己的引擎速度,何時冷靜就何時開始
-
觀察孩子的團體優點,講給所有的孩子聽
-
與人發生衝突時,對事不對人的處理
-
跟孩子說今天表現得很好的地方,希望明天維持
-
跟孩子說今天表現不好的地方,相信明天不會有
-
利用三明治話術鼓勵”你之前很棒,但這次真的很危險,下次一定不會也不敢,對不對?”
☆ 課程安排
- 早自習前可以讓孩子先動一動
- 下課時間給予充分運動的機會
- 讓孩子戴手錶,更有時間觀念
- 給予小老師角色,讓孩子建立正向的形象
- 作業內容的量分段調整
- 在書包上貼上檢核表,避免回家時漏東漏西
相關研究認為,過動兒主要是由於大腦控制的能力薄弱,因而造成在衝動控制、工作記憶、語言社交、專注力甚至是行為出現問題,讓孩子常常狀況外。因此教導這樣的孩子時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利用強勢的處理(如以暴制暴),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彈,產生其他學習問題,相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的結果。過動兒還是需要大家的關心與包容,過動兒也有很多優點,如熱情、積極、有創意…,你的接納,他們一定能感受,在教養過程中,教學相長,我們真的隨時隨地都在學習如何當個好爸媽及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