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孩子安全依戀期別錯過,再想親近,就為時已晚了

什麼是依戀關系?孩子長大以後,必然會身處復雜的人際社會中,必然面臨交友、婚戀等人際關系。孩子與他人在一起時的感覺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同樣是從小習得的,小到從零歲就開始的、與母親(或其他重要養育人)的依戀關系。人類後期的人際關系模式,一定程度上受兒童期或者是嬰兒期的不安全依戀關系影響。

自從兒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幾乎沒有和他分離過。前段時間,工作關系我要去某個國家,心裡是有點忐忑的。

出發前壹天晚上,在寶貝臨睡前,我試圖給娃「打點預防針」,語氣平靜地對他說,「媽媽要出去幾天,過兩天就回來。寶寶住到奶奶家去,好嗎?」

「好!」沒想到,小寶貝爽快地答應了。

但是過了幾分鐘, 我突然發現他壹個人背著我在抽泣,還壹個人喃喃自語道︰「媽媽不要走, 小寶貝, 想媽媽 。」

我見他這樣,也鼻子壹酸,但是假裝很淡定地給他遞紙巾,讓他擦幹眼淚。

他轉過身,順勢把我的手臂拉過去,圍繞在他的脖子上,奶聲奶氣地對我說,「小寶貝在媽媽的懷裡。」

雖然他沒有哭鬧,但是我能感覺到他的傷心。於是,我就摟著他,親親他的額頭,安撫他說,「媽媽現在不走,媽媽在。媽媽愛妳。」

兒子吃了定心丸,繼續拽著我的手臂,妥妥地放在他的胸前,沒壹會就睡著了。

不知怎麼的, 我的心裡又壹酸。

頭兩天,盡管很想兒子,我卻特地沒有和他視頻,生怕見了面以後他會哭鬧。想他的時候,就讓老公把視頻打開拍兒子。我不說話,默默地看著寶寶在那裡壹個人玩。

老公說,兒子很乖,不吵不鬧,就是每天都會對奶奶說,「我想媽媽了。」然後就轉過身去,偷偷地掉兩滴眼淚,過壹會兒就好了。

到了第四天,我實在忍不住了,我就要求和他面對面的視頻。

他看到媽媽非常興奮,「媽媽媽媽!」但是叫著叫著就哭起來,還不停地說,「小寶貝想媽媽。」

看到這壹幕,我也沒忍住眼淚。母子倆遠隔重洋,壹起抹淚。場面壹度失控,我趕緊讓老公關閉視頻,讓家人安撫他。

回國後第二天,我早早地到幼兒園門口去接他,還帶了他最愛的巧克力棒棒糖。看到我,兒子激動地從幼兒園沖出來,叫了起來「媽媽媽媽媽媽回來了!媽媽來接我了!」

我們來了個大大的擁抱,「媽媽,我想妳。」

我抱著寶寶,狠狠地親了親,「媽媽也想小寶貝。」

面對短暫的分離,4歲半的兒子能懂得離別的悲傷,能調整思念的情緒,能體會重聚的歡樂,能真實自在地表達自我,讓我很欣慰。當媽這幾年,我悉心和孩子培養的「安全型依戀關系」,終於有了初步的成果。

依戀,是壹種情感的聯結。壹個孩子沒有依戀或者過度依戀父母,都不益於未來的成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斯沃斯通過設計陌生情境技術研究發現,嬰兒依戀風格分為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矛盾情緒型三種類型。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認為自己是被愛的、有價值的,無論媽媽是否在身邊,都不會擔心被拋棄。因此他會自然流露自己的真實情感,不會刻意討好媽媽。

迴避型依戀的孩子,雖然也希望和媽媽親近,但是他們會壓抑掩飾自己的情感,對媽媽的離開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

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孩子,又想靠近父母、又想遠離他們,焦慮導致他們情緒很不穩定,我們平時見到的很「作」的孩子就屬於這種類型。

不同類型的依戀關系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1)影響孩子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是通過與人的情感連結獲得的。如果孩子的依戀對象相對固定,有助於他形成壹個穩定的自我形象。

(2)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

具有安全依戀關系的孩子比壹般孩子更快地度過感知運動階段。因為他即使處於壓力之中,也能更大膽地探索周圍世界。廣泛而豐富的經歷刺激了其自身的認知和神經發展。

(3)影響孩子成年的親密關系

從來沒有依戀過任何人的孩子,沒有和他人建立情感聯結的體驗,長大以後往往無法和深愛他的人聯結。

為什麼低齡的孩子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因為他還沒有視覺記憶,分不清現實和幻覺。他是通過對母親的依戀,發現了自我和外部世界。可以說,母親是聯結嬰兒與外部世界的紐帶。在孩子的心中,母親的出現代表著安全和愉悅。

如果媽媽離開了他的視線,他會認為媽媽就不存在了。他覺得自己從此失去了媽媽,失去了壹切,並不會意識到媽媽還會回來。這讓他感到不安。

那麼,要到什麼時候孩子才能承受分離呢?

心理學研究發現,只有當孩子形成了客體穩定和情感穩定的概念後,才能承受與媽媽的分離,否則它會將短暫的分離是為永遠的被拋棄。

所謂客體穩定,用孩子的話來說,就是「雖然我看不見媽媽,但我知道媽媽是存在的,媽媽會回來的。」

情感穩定是指孩子知道「媽媽有時對我不好,但我知道她對我的好是恆定存在的。」

壹般來說,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孩子到三歲時才能形成這個概念。因此,三歲前媽媽要盡可能親自帶孩子,並且要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

不要與孩子有長時間分離,心理學研究發現兩星期以上的分離就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可逆轉的,被拋棄的內在創傷。

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留守兒童、隔代撫養、「雙休日爸媽」的現象,人為地隔斷了孩子與媽媽的聯結,都會造成孩子不安全的依戀關系。

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給予孩子高品質的依戀關系呢?

(1)關註孩子的需要及時予以積極的回應

當妳能讀懂孩子發出的信號及時作出回應,並賦予他愛和歸屬感,使其形成壹種信任和安全的感覺時,妳就能幫他形成所謂的安全依戀。

(2)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在孩子安全依戀關系建立關鍵期,沒有人能替代父母的陪伴。

和孩子在壹起的時候,與寶寶多壹些親密互動。比如撫觸肌膚、親吻擁抱、微笑對視或者溫柔對話等。在寶寶想要探索世界的時候,多鼓勵、引導和配合,讓寶寶體驗被愛和學會愛。

(3)固定扶養人,依戀對象穩定

在0-1歲依戀關系形成的關鍵期,不要頻繁更換照看人。穩定照看寶寶的那個人,最好要與寶寶相處9個月左右,這樣有助於依戀關系中安全感的建立。

(4)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有研究證明,在童年時父母離婚或分居的子女大多形成不安全依戀。因為家庭沖突間接影響了父母對子女照顧的敏感程度,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被拋棄的。

好的依戀關系,對孩子而言,是成長;對父母而言,是分離。坦然地接納分離,才是愛的最終目的。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