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會花錢的媽媽,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媽媽越會花錢,孩子越有未來
估計看到這個標題,很多爸爸們坐不住了,「什麼?花錢還有理了?花錢還有助於孩子成長了?」但是馬雲爸爸為我們撐腰了。「女性喜歡購買的東西是全球代購,專注在兒童用品、傢俱、度假和家庭消費上,而男性喜歡外賣、手機、電腦、車、網路遊戲,女性考慮的是家庭和別人,男性都考慮自己。女人花錢和會花錢,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一個家庭裡,媽媽越會花錢,孩子日後越會賺錢,越有未來。
前幾天馬雲在「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做了一段蠻有意思的發言,他說:
淘寶和阿裡巴巴平臺大資料表明:「女性喜歡購買的東西是全球代購,專注在兒童用品、傢俱、度假和家庭消費上,而男性喜歡外賣、手機、電腦、車、網路遊戲,女性考慮的是家庭和別人,男性都考慮自己。」
馬雲根據大資料得出的結論是「所有的女性為別人考慮遠遠超過男性」,「沒有敗家的女人,只有愛家的女人」。
馬雲的話聽起來有些對男同胞不太友好,但絕對說出了大數寶媽們的心聲。做了媽媽之後,聯繫自己身邊的事例,好像事實也的確如此。哪個寶媽的購物記錄,不是寶寶和老公佔據大半壁江山呢?
(1)會花錢的媽媽 更容易讓孩子有安全感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位男士講的。
他初二那年的暑假,班上有兩個女同學過來他家裡串門,三個人在一起聊天,這也是他第一次跟同齡的女孩子交往。
後來有個女同學提議到街上轉轉,他便去找媽媽,希望要到一些零花錢,但是媽媽說什麼都不肯給。
他一再跟媽媽懇求,最後媽媽不高興地拿出5毛錢摔在地上。他就彎下腰,把那5毛錢撿起來,跟兩個女同學上街,並且請同學喝了碗大碗茶,各自散去。
本來是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是這位男士記在心裡好多年,哪怕已經年過30,經濟獨立,也不肯結婚,更加極少回家。他知道父母惦念他,但是從心裡總是過不去那道坎。
其實男士未必是真無情,男士家裡那個時候也未必真的就缺這幾毛錢。只是恰好的,母親一時的「省錢」,傷害到了一個正當青春期,正極度在意自尊的男孩的心。
他當時沒有對女同學有任何非分之想,只是本能的感覺應該好好招待一下來訪的客人,應該有點男孩子的風度。但媽媽的態度是那樣冰冷,他甚至都無法有尊嚴的拒絕那央求來的、被扔在地上的5毛錢,因為女同學還在等他。
這件事,讓他對母親,對家庭的安全感嚴重的崩壞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暗示在本質上,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人就是父母。
當孩子的父母總是對金錢格外的「省」,甚至不惜犧牲掉生活品質,不顧孩子的正常需求甚至尊嚴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那樣貧窮,無助,甚至是整個家庭的累贅。
會花錢的媽媽不會一味滿足孩子所有的慾望,但是也絕對不會一遍遍地跟孩子重複「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媽媽每天上班那麼辛苦,你還要這要那,真不懂事」這類的話。
她們會合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既讓孩子懂得適當地克制,又讓孩子明白,自己很安全。如此,孩子也就更容易把精力,用在學習和成長上,而不是經常為金錢擔憂恐慌,經常感到自卑和自責。
(2)會花錢的媽媽 往往有更長遠的眼光
說起「會花錢」,好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那一定要家裡有錢才可以。但其實這也未必,對有限的金錢進行最合理的支出才是「會花錢」的重點。
我一個朋友經常跟我說,她最崇拜的人就是她媽媽,說她媽媽身上有「超越階級」的智慧。
她小時候家裡也是不富裕,全家收入才一個月兩百多塊錢,但是令人有點難以想像的是,她媽媽會托鄰居家的一個初中老師,幫她訂兩三套全年的兒童雜誌。她成為了家附近所有孩子裡面,唯一有童書看的孩子。
不僅如此,她媽媽還會經常去舊書攤幫她買一些幾毛錢、一塊錢能買到的圖畫書、故事書和詩詞書。也正是因為看書多,朋友的閱讀習慣很早就養成了,讀書變成了愛好,根本不用督促。
等她上初中的時候,隨身聽剛流行起來,她媽媽就給她買來,讓她聽英語。後來出了複讀機,她媽媽又給她換複讀機,再後來有MP3的時候,她媽就給她換MP3,為此,她爸沒少罵她和她媽敗家,但是她媽就始終說:
「給孩子讀書上花錢有啥捨不得的,能幫閨女省時間,這錢花的就值!」
會花錢的媽媽,未必是多麼有錢的媽媽,只是她們不會被「窮」困住,不會單純的為了省錢而省錢,忽略掉真正該投資的地方。
很多媽媽都是自我犧牲型的,總是想給老公和孩子多攢點錢。所以不忍心多花家中一分錢,也經常在可花可不花的錢上不斷的精心算計。
她們會想著,不買衣服不化妝沒什麼,反正都這個歲數了;孩子什麼興趣班也不上沒什麼,反正快樂最重要;孩子不補課沒什麼,努努力用用功就跟上了;家人不去出遊沒什麼,在家看電視也是一樣的……
不能說這樣完全不對,畢竟需要因孩子情況和家庭的收入情況而充分考量。但是有一點卻毫無疑問,那就是如今的教育,越來越多的依靠家庭對孩子時間和金錢上的投入。
在家境允許的情況下,充分保障對孩子學業、教育上的開支,孩子得到的教育資源就越優質,越佔有先機。
會花錢的媽媽所擁有的,不僅僅是對金錢的敏感度,更是一份長遠的眼光和魄力。
(3)媽媽越會花錢,小孩越會賺錢
很多媽媽勤儉節約,很會過日子,經常跟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東西你不需要(其實根本不知道孩子需不需要),不要看別人有你也買。
我們」或者「這個太貴了,咱們買不起。」在媽媽的這種無意識的暗示下,孩子會覺得自己是那樣的貧窮。而當孩子長大以後。
在金錢方面也會很小心翼翼,多花一點錢都有滿滿的罪惡感,絲毫不考慮自己的生活品質。然而,在當今這個社會,錢早就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
所以,當孩子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先不要急著拒絕,可以先問孩子幾個問題:「你真的很喜歡這件東西嗎?如果沒有他你會很失望嗎?有沒有可以代替他的東西呢?」。
如果孩子的答案是肯定的,並且覺得沒有東西可以代替,那麼就可以買給他了。但是在買之前,媽媽可以跟孩子有個約定。
「你看啊,媽媽的錢都是我通過努力奮鬥賺來的,你也一樣,如果你想要這件東西的話,你也需要付出一點勞動才能獲得哦。
(之後可以稍微交給孩子一點家務什麼的讓他完成。)媽媽這樣跟孩子說的話,孩子就會從媽媽的話中收穫這些資訊:媽媽的錢是媽媽的,是媽媽通過努力獲得的。
如果我也想有錢,想要喜歡的東西的話,也得通過努力奮鬥來獲得。這樣,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
他也想通過努力像媽媽一樣獲得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4)媽媽越會花錢,小孩越有未來
小編,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吧。大家認識這位女士嗎?她的舞姿優美麼?她就是譚元元。提起譚元元,也許很多人並不瞭解。
但我們只需要知道她是迄今為止取得最高成就的華人芭蕾舞者,沒有之一。在世界頂級的舊金山芭蕾舞團歷史上她是最年輕的首席演員,也是唯一的華人演員。
2004年她登上時代週刊封面。並被時代週刊稱為「亞洲英雄」練習芭蕾的女孩兒總是有一種獨特的清傲脫俗,譚元元的粉絲裡更是不乏氣質出眾的女明星們。
可以說,她是當之無愧的「女神」們的女神。劉詩詩,劉亦菲...對於這些中國的「芭蕾女孩」們來說她們兒時的目標或偶像,大抵都是譚元元。
彼時早已成為國際名模的杜鵑,第一次見到譚元元時竟激動的像個小粉絲。可是你有想過這麼優秀的一位女性,差點就會因為爸爸的一個決定而錯過了美麗的一生。
5歲那年,譚元元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烏蘭諾娃跳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觀後便踮起腳跟模仿天鵝的姿態。細心的母親發現了女兒的這一舉動。
「如獲至寶」,喜愛芭蕾卻未能償夢的母親在女兒的身上看到了夢想以另一種方式實現的影子。之後,上海芭蕾舞學校去山陰路小學招生。
一眼就看中了正在體育課上爬竿「身材好得驚人」的元元……很順利,元元考上了上海芭蕾舞學校。而這一切都瞞著她做工程師的父親。
「我小時候成績很好,爸爸希望我以後能做個醫生,但媽媽非常熱愛舞蹈藝術,她支持我學跳舞。」對此,父親發怒了。
「元元的功課很好,作文比賽拿過全校第二名,她完全可以成為一名醫生,跳舞能有什麼前途?」最後,通過一枚五分錢硬幣的拋擲,結束了父母的爭論。
它的「正面」決定了她芭蕾夢的繼續。「這枚五分錢硬幣至今仍然被元元收藏著,畢竟,被彈起的那一刻,那枚硬幣像是受到上天的指示將元元推上了「隆重」的芭蕾之路。
雖然這個決定還是有一部分是上天的意思但是正是由於元元的母親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和堅持,才使譚元元有了更多的選擇。
隨後,譚元元一家便將金錢全部砸在學費高昂的芭蕾舞課程中,給元元最大的財力支持。其實會花錢的媽媽,不一定對金錢很敏感,但絕對有一份長遠的眼光和魄力。
她未必是多麼有錢的媽媽,但她們絕對不會被「窮」困住,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5)花錢能買到的,不僅是物品 更是全家人幸福的回憶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能時常陪伴和庇護孩子的時間,滿打滿算也不足20年,之後他會走屬於他自己的路,去結交他投緣的朋友,去打拚他自己的事業,經營他自己的家庭。
在我們能陪伴孩子的這段時間裡,如果有可能,如果父母願意,多給孩子製造一些小驚喜,多讓孩子對童年,有一些美好的回憶,實在是太值得的事情。
勤儉節約是美德,但能賺會花同樣也是本事。
會花錢的媽媽,知道如何用有限的錢,來為自己、為孩子、為家庭創造更大的價值,有個會花錢的媽媽,是一個家庭大大的福氣。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