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這樣帶孩子的家長,最容易養出膽小自卑的孩子,希望你不是
「學校裡要表演節目,老師選中了他,誰知道孩子說自己不敢,然後沒有答應老師的要求。」「在幼稚園,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也不反抗,回家也不跟爸爸媽媽說,有時候感覺他特別慫...」
孩子變得自卑、膽小,讓很多的父母發愁,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出息,凡事不敢出頭。我們不想讓孩子成為熊孩子,但也不能讓孩子成為慫孩子啊!
一、自卑心理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可小覷。
孩子本該有個幸福的童年,無憂快樂的成長。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孩子常常會無緣無故的鬱鬱寡歡,情緒低落,不敢和別人打交道。
他們感覺自己不夠好,不配跟其他的孩子做朋友,自閉、內斂,躲在角落羨慕別人。
在孩子的心中,早早地對自己有了不正當的評價,始終認為自己是最差的那一個,不會有人真正喜歡自己。
長此以往,當孩子慢慢長大,自卑的心理在他獨自面對生活中被無限放大。在人前,他不敢抬頭,面對機會,他不敢爭取。
他守著那個自卑的自己,活的小心翼翼,無比辛苦。自卑心理不可忽視,作為父母的我們,為孩子殫精竭慮,只希望孩子這一生能夠走的好一些,再好一些。
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自卑的問題,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怪圈。
二、孩子的自卑心理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的性格受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影響,總結起來有以下這幾種特徵的父母容易讓孩子自卑、膽小。
1、經常吵架的父母
關係緊張的家庭,總有一對愛吵架的父母。在大人眼中看似正常的吵架拌嘴,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卻不能被理解。
TA不知道為什麼最愛自己的兩個人要像仇人一般相互攻擊,TA不能辨別誰是誰非,更不願認定誰是壞的。
如果母親在吵架中吃虧,孩子會感到極度不安全,因為保護弱小生命的媽媽都自身不保,又如何在保護自己?
如果父母是為他的事爭吵,孩子就會顯得很難受,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做惡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課時心事重重。
2、有暴力傾向的父母
這裡所指的暴力,不僅包括肢體上的動手打孩子,更包括語言上的冷暴力。我曾見過一些孩子,性格非常倔強,父母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讓他幹什麼偏不幹,總愛頂嘴。
這樣的「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打罵出來的,父母越是對他動武,他就越是要用強的方式來與你對抗,叛逆心理特別強烈。
有些家長認為你不聽話,我就要把你打改,殊不知孩子的這種「強」你越打越嚴重。還有很多家長選擇了另外一種看似溫和,實則危害更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語言暴力。
「你怎麼那麼笨?教了多少遍了還是記不住!」「就沒見過你這麼不聽話的小孩!」「你真煩人!能不能安靜會?」
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有時候,我們不計後果地對孩子施加語言暴力,話是一吐為快了,可傷害隨之而來。
孩子的內心是單純而脆弱的,你說他笨,他感到的是你對他的嫌棄;你說他煩,他感到的是你對他的厭倦。
3、給孩子哭窮的父母
「為了給你報這個培訓班,我跟你爸爸已經基本掏空了錢包,幾個月沒有去逛街了,你還不多考點分數回來,那你對得起我們嗎?」
「我們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我們這麼辛苦地活著也沒什麼意思。」「我就後悔生了你,沒有生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可能就種下了種子,影響他一輩子。跟孩子哭窮,還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完全是不一樣的。
前者可能讓孩子從根上自卑,因為生養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慘澹無光。而自己去感受的,往往會有那股子「沒有傘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勁兒,最後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三、面對孩子的自卑,我們該怎麼辦?
1、給孩子舒適的生長空間
即使是吵架,也要儘量避開孩子,有什麼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後,再進行溝通。但千萬不要冷戰,因為那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孩子會不知所措,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
把握程度,儘量不要讓爭吵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這樣也能減輕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
吵架後,父母的和好過程要當著孩子面,「一笑泯恩仇」,孩子看在眼裡,心情也會變得輕鬆,這樣或許能將吵架的代價降到最低。
2、鼓勵孩子做自己,不拿孩子跟別人比
父母不要吝嗇於讚美自己的孩子。當然,讚美不同於一味的表揚,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要尋找值得贊許的具體理由,通過每一件小事來表揚、 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點滴中增加自信,擺脫自卑。
自卑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拿別人和自己比較,這樣會愈加讓孩子產生一種「我不行,我就是很笨」的想法。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面對選擇的時候,孩子會有自己的意見,但他提出自己的意見時,父母千萬不要一味否定和忽視,這樣會讓孩子因為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3、正確處理孩子的金錢觀
當孩子關心家裡的經濟問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予孩子肯定及鼓勵。我們要告訴他們:「不管世事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保護好你,讓你上學,讓你好好生活,你完全不要擔心。
因為爸爸媽媽能賺到錢,相信你長大了也能自己去掙錢。只要你努力,一定會的。」我們給予孩子愛的承諾和鼓勵,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得更好。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