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注意:容易出這6種汗,是你的身體給你預警了,尤其腋下出汗多,需要忌口了!
炎炎夏日,容易出汗。汗水黏黏的、有異味,還會弄髒衣服,出汗的時候人也不舒服。所以很多人都想方設法不出汗、少出汗,其實這些做法是錯誤的。平時出汗少,毒素排不淨、免疫力下降;夏天出汗少,感冒、關節炎、失眠就會找上你。但是需要注意,有些汗出屬於於於病理現象,是疾病先兆,需要您提高警惕。
1.自汗
白天出汗過多,無論冬天還是夏天,動與不動,都會汗出不止,中醫稱為自汗。這種人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心悸、畏寒等症狀。自汗以氣虛為多,常見於體質虛弱、久病初愈或肥胖者。自汗過多,易受風寒、受濕,所以易患感冒、胃痛、腹瀉等病。
調治以益氣固表止汗為主,可常食黨參、黃芪、紅棗、桂圓、牛肉、羊肉等補氣之品。可服用韭菜根湯,將韭菜根50~100克水煎湯服,每日一劑。自汗不止,也可用白術末,每次一匙,黃酒送服,或用何首烏末,調唾液,封在臍上。
不可多食寒涼生冷的冷飲、海鮮等,以免衛氣更虛,自汗加重,汗後要勤換衣,避免毛孔張開,寒濕入侵體內。
2.盜汗
晚上睡著後自行出汗,醒後出汗即止,用手觸摸身體有濕潤冰涼感,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這種出汗稱為盜汗,中醫認為是陰虛的表現。
調治以滋陰降火止汗為主。平時常吃些淮山藥、百合、蓮子、白木耳、大棗和小麥煮的粥。也可吃桑椹、魚、老鴨等滋補食品以及素油炒豆腐皮、韭菜豬肝湯。或用烏梅10克,浮小麥15克,大棗6枚,煎湯代茶飲。不可過量進補,少吃辛熱、上火食物,以防更傷陰津,加重病情。室內避免高溫、潮濕,切忌睡時吹風。
3.頭汗
頭上愛出汗,我們稱之為頭汗。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想吃飯,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食物攝入量,吃些清淡飲食來緩解,也可吃些助消化藥物;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想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應注意清淡飲食。此外,老人和手術後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於於氣虛。小孩睡覺時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症狀,則不屬於於病象。
調治實證宜清熱除煩,常食白菜心、小白菜、苦瓜、蓮藕、黃瓜等清熱之物。虛症宜食用蓮子、紅棗、蘋果、黨參、鯽魚湯等補益心氣之品。出汗時不可吹風,切忌濕發睡覺。
4.心胸出汗
心胸出汗的特點為僅見心胸部汗出,思慮越多,汗出越多。常伴心悸氣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黃等症狀。此為憂思久慮,使心脾兩傷所致。
調治宜益氣補血、健脾養心。宜食用龍眼、荔枝、紅棗,可將排骨500克,枸杞子10克熬湯食用。嚴重者,用人參歸脾丸治療。應避免憂思過度,要保持樂觀情緒,並適當鍛煉。
5.腋下出汗
出汗僅限於腋下,多為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所致。
因為腋下分佈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鐳射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中醫認為腋汗為心陽不足,汗液失固,於心經所巡之處。
調治宜多食番茄、紅蘋果、紅棗、胡蘿蔔等食物,也可用蓮子10顆,桂圓10顆,大米250顆煮粥食用。經常按摩兩腋窩和手臂外側。
6.手足心出汗
很多人表示,明明不感覺熱,但是手足心卻總是出汗,害得自己想像別人和男朋友拉個小手都不敢,怕尷尬。
1.手足心多汗且伴有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中醫認為屬於於於陰虛有熱。可食用銀耳、小麥、牛奶、枸杞子、鴨肉等滋陰之品。少食羊肉、雞肉、蝦、草魚等性溫傷陰食物和韭菜、辣椒、花椒、胡椒等辛辣物。
2.若手足心多汗且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於於腸道內有積便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宜清胃熱,食用冬瓜湯、芹菜、西瓜、梨,不吸煙飲酒。
3.若手足出汗多而黏,不思飲食,小便短赤,為脾胃濕熱內阻,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宜食用小麥、豆腐、綠豆、黃瓜。
4.手足汗出而四肢不溫,食納減少,為脾胃氣虛所致,宜食用土豆、紅薯、山藥、茯苓、大棗、牛肉。
最後回到我們剛開始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
吃飯時,胃腸道蠕動會增強,產生了熱量,血管擴張,將這些熱量向全身散開,體溫上升,汗腺的分泌會增加,所以會出汗。當然還與你吃的飯太熱或菜太辣,或者天氣太熱也是有關係。
一吃飯就大汗淋漓被中醫稱為飲食汗,飲食後隨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之證,因正虛胃熱所致。《證治匯補·汗病章》:“飲食汗者,因正氣空虛,反為飲食慓悍之氣所勝,故食入汗出。”治用安胃湯、二甘湯等方。如何避免飲食汗,氣虛患者要用中藥調補虛弱之氣,如果是因為脾胃有問題,就可以用中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