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稀缺品
學院君說:有一些話,要不斷講;有一些常識,要經常重申。因為最習以為常的,卻可能最容易被忽略或無限延時甚至缺位。這其中就包括——父愛。
教育家孫雲曉講過一件事:
有一天傍晚,他打出租車。的哥問:“你做什麼工作啊?”
孫雲曉答:“做兒童教育。”
的哥有點不屑:“老爺們還搞兒童教育啊!”
聊天中,孫雲曉知道他有一女兒,就反問:“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嗎?”
的哥得意地說:“教育孩子是他媽媽的事,我就管掙錢!”
心理專家劉贇也說過一件事:她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時,經常碰到一外籍爸爸也來接他的孩子。
她很好奇,就問:“你不工作嗎?”
老外答:“工作啊。”
劉贇問:“那怎麼經常是你來接孩子?”
老外答:“我還覺得奇怪呢,為什麼你們總是媽媽和老人接孩子?”
去年父親節,《家長報》報過一件事:一小學某班搞了個“爸爸沙龍”,為什麼要搞這樣一個沙龍?
“因為每次開家長會,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媽媽。”所以老師這次想和爸爸們交流一下。
沒想到的是,那天來參加沙龍的,70%還是媽媽。
“爸爸”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許多爸爸在孩子圖畫裡,沒有手。為什麼?因為在孩子記憶裡,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畫家劉墉說。
“像你老婆那樣的
在我們這裡叫寡婦”
去年底,《中國青年報》做過一個調查:94%的受訪者坦言,身邊就有“影子爸爸”。無獨有偶,2015年,上海社科院做過一個調查:孩子教育主要由父親負責的比例,十年間,從30%下降到20%左右。這兩個調查都在大聲詢問:爸爸去哪兒了?
是啊,爸爸都去哪兒了?
下班後不愛回家——“今天晚上要加班。”“今晚單位有個應酬。”不管單位是否真的需要加班,不管是否真的必須出去應酬,很多爸爸都是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到了周末,又會說:“約了人踢球。”
覺得陪孩子是老婆的事——覺得“男主外,女主內”天經地義。問一同事:“你怎麼從不陪你兒子玩?”他說:“男人負責在外掙錢,陪孩子是老婆的事。”
覺得男人天生就不會帶孩子——上個月,一位媽媽抱怨:“我老公平時不愛和寶寶玩,我又做家務又帶孩子,整天累死了。問他:你就不能幫幫我嗎?他說:我不懂怎麼帶孩子啊!”這讓我想到了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一男的吹噓:“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務、做飯、帶娃、逛街,自己賺錢!”
朋友答:“像你老婆那樣的,在我們這裡叫寡婦。”
難怪說在中國家庭,很多都是“喪偶式育兒”。父親,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稀缺品。
父教缺失
讓孩子一輩子缺鈣
2002年2月23日,北京動物園,兩只黑熊突然口吐白沫,載倒在地,來回翻滾,口中發出“嗷嗷”慘叫。而肇事者,竟是清華大學學生劉某。警察問:“你為什麼要用硫酸潑熊?”
劉某答:“我想驗證一下熊到底笨不笨。”
詢問發現,劉某還做過不少惡劣事件。而這些惡劣事件之根——“我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在我生活中完全缺失。”
缺少父教,容易造成一系列問題:
男孩易變“娘娘腔”——缺乏冒險精神、探索意識,性格陰柔懦弱、膽小怕事。
女孩易成“大叔控”——缺少父愛的女孩缺乏安全感,所以長大後容易變成“大叔控”。
孩子易有情感障礙——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缺少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抑郁、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擊性強。嚴重的則熱衷於早戀、逃學、偷盜、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戀暴力。
孩子易有成癮性人格——北京軍區總醫院研究發現,造成網絡成癮的病因,排名第一的就是父愛缺失。
孩子的智商情商會低一些——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兩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點此閱讀詳情)。
……
所以,教育家孫雲曉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父教缺失,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
父教,是性別之育
規則之育、責任之育
女人與男人身體、性格、思維的不同,決定了母教與父教有著顯著的區別。心理學家格爾迪就曾說:“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哈佛大學也有研究發現:人生下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親密性,母親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一個是開放性,這方面父親具有天然優勢。
母性教育是一種“根”的教育,目標是使生命滋潤、豐滿。
父性教育是一種“主干”的教育,目標是建立人生的主心骨。
所以孩子稍大之後,父教的影響就遠大於母教。
父教,是性別之育。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男孩,讀初中,體重超重,學習成績偏下,而且總喜歡跟女孩子混在一起,鮮少與男孩有交集,自己還不覺得有什麼。媽媽擔憂得不得了,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結果發現:男孩的性別認同發生了錯位。
在這個家庭裡,父親總是缺失,而媽媽特別寵溺孩子,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與媽媽並未真正脫離共生關系。
很多5歲前的孩子認為,只要他們願意,男孩可以成為媽媽,女孩可以成為爸爸。5歲以後,孩子才慢慢會有穩定的性別認同。
所以,父母共同陪伴與教育孩子非常重要,這會讓孩子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性別特征。
父教,是規則之育。
作家林曦講過一個故事: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大哭。
他問孩子:“你很委屈,很生氣嗎?”
孩子說:“嗯,我要報仇。”
他又接著問孩子:“那你打算怎麼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電視裡一樣,用劍刺他。”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幫你准備一下。”
過了一會,他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孩子一臉驚訝:“你怎麼拿這麼多衣服?”
他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所以要給你帶換洗衣服;如果用劍的話,就要呆很長時間,肯定得准備被子啊!”
孩子紅著臉說:“真的會這樣嗎?”
他也認真回答:“嗯,法律規定是這樣。”
“那我們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從此以後,孩子學會了選擇和代價——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往最壞的結果想一想,這個最壞的結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試一試。如果承受不了,就不會去做。
一個朋友講了他教育兒子的故事:孩子期末考試,數學不及格。拿著成績單給他看,一臉不開心。
朋友問:“你有沒有找到原因?”
孩子理直氣壯:“老師教得不好,愛發脾氣,我們都不喜歡他。”
朋友問:“那你們班第一名考了多少分。”
孩子答:“100分。”
朋友說:“我非常敬佩這位同學。”
孩子問:“因為他考得好嗎?”
朋友說:“不是因為他考得好,而是就算他不喜歡數學老師,他還是努力地去學,就像太陽,帶著自己的光芒。”
孩子有點不好意思了。
朋友繼續說:“你呢,就像鏡子,別人讓你不開心了,你反射出來的就只有不開心。一個人啊,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
孩子低下頭:“我知道了。”
從此,孩子的數學成績便穩步提高。他學會了對自己負責,遇事不抱怨,犯錯也不會推卸責任。
父教,是遠見之育。
一位我尊敬的公務員朋友,講過他父親教他做人的故事。
初中一年級,他爸問他,“怎麼才能讓別人尊重你?”
“我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我。”
“錯了。是實力。”
公考競爭最激烈那一年,老爸問他,“你為什麼想考公務員?”
“想過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想受人尊敬。”
“你錯了,當官,是要為大家做點什麼。”
他父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從來輕聲細語,只對他說過一句狠話:“不要妄想我會給你報銷發票。”
朋友感嘆,這句話,也成了他的做事准則。後來,他身邊同事很多都犯事入了獄,但是他卻一直清清白白、平安無事。
把父親角色當事業來經營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是父教倡導者。他有六個小孩,孩子上中學前一直生活在鄉村。可這些孩子都取得了輝煌成就: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後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獲得博士學位;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讀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8歲擔任哈佛大學最年輕副教授。
很多媒體問:“你的育兒秘訣是什麼?”
蔡笑晚說:“把父親角色當事業來經營。”
在他看來,那些只在周末晚上親一下孩子額頭的父親不但失職,更是失敗:“父親是我的終身事業,它在所有日常事務中永遠排第一位!”
蔡笑晚的成功證明了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而真正的父教,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成為好父親,從做好一些小事開始:
1、做個善解人意的父親2、做個好玩的父親
3、做個學習型的父親
4、做個講理的父親
5、做個蹲下來的父親
6、做個堅忍的父親
7、至少教會孩子下一種棋
8、與孩子一起“異想天開”
9、帶孩子一起鍛煉身體
10、和孩子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
11、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12、帶孩子長途旅行,開闊視野
13、帶孩子參觀博物館
14、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奇妙的藝術世界
15、帶孩子去參觀著名的大學16、帶孩子一起去獻愛心
17、對孩子說說自己的工作
18、和孩子一起給媽媽准備生日禮物
19、帶孩子去看看糧食是怎麼來的
20、和孩子商討他的月度零花錢數目
21、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識
22、和孩子一起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23、與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
24、和孩子一起准備晚餐
25、和孩子一起孝順長輩
26、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
27、帶孩子一起去做客,教孩子禮儀
28、和孩子一起招待客人
29、讓孩子明白財富是由勞動換來的
30、和孩子一起做“節約標兵”
31、和孩子一起來記賬
32、和孩子談論理想
33、與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34、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兌現承諾
35、和孩子一起動腦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