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激發內在動力,親歷美國高中教育後我的三點感悟
“媽,我的壘球手套在哪裡?” 春假回校前,我邊理箱子,邊問我媽。
“就在那個箱子裡。” 我媽笑著走過來說,“還是不敢相信,你居然打了三年壘球和一年長曲棍球,還混到了校隊。”
別說我媽,連我自己都沒想到我會愛上這兩項運動。去美國前,我是個十足的體育弱分子,初中800米考試都要想方設法逃掉訓練。壘球,長曲棍球,更是我去美國之前聽都沒有聽到過的運動。
但在美國讀高中這幾年,我卻愛上了自己原本害怕的體育項目,找到了發自內心喜歡的興趣,還成了一個非常有“目標感”的人。回顧總結,有一些小感悟和各位分享。
用“感染”代替“鞭策”
在美國,你會發現,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愛好的體育運動。
不僅家長們會把孩子的體育運動當成頭等大事,甘願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陪孩子運動,學校也提供了大量支持,經常舉辦各種比賽。美國孩子在小學時,平均每周要在一項體育上花5個小時,到了初中,這個時間會逼近10小時,甚至20小時。到了高中,一年有三個賽季,大部分美高都會要求每個學生參與起碼兩個賽季的團隊運動。
但在要求孩子堅持一項運動,深入發展下去之前,美國高中會給孩子充裕的自主選擇的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項目。而等孩子選定並開始辛苦的訓練後,他們也不會用老套的“吃苦是人生的主旋律”、“不經歷風雨就看不見彩虹”來刺激學生,而是采取正面的感染,讓學生品味體育的樂趣。
比如我。四年前,初來乍到的我,初生牛犢不怕虎地選了壘球,因為打聽下來似乎壘球需要跑動的最少,想著混混日子,咬咬牙,總能撐過去的,卻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每次訓練都打滿“雞血”的老師,帶著我訓練,竟讓我慢慢開始享受了起來。
每一天,教練總是第一個到,訓練開始前總會說“What a nice day to be a softball player.”(今天的天氣真適合壘球運動!)
在我們一起扔球熱身的十幾分鐘裡,她會和我們聊一些很有趣的話題,讓課堂氛圍變得很輕松活躍。即使有幾次她受傷了,但還是堅持凡事親力親為,帶傷為我們示范擊球,和隊員一起扔球。
我在美國同學堆裡,基礎是很差的,原本以為會被教練和同學嫌棄,但是每一次上課,教練都會120%地鼓勵我……
這個老師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她是真心喜歡壘球,這種熱情是擋不住的,每次和她見面,都真切地感染著我。慢慢的,在她和同學們的影響下,找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到綠茵茵的草地上擊球、跑步,也逐漸成為了我最喜歡的放松的方式。
這是我來美留學後的第一大感悟,也是美國高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做的事情有熱情,才有可能堅持做下去,而不覺得枯燥,而喚醒這種熱情的絕佳方式,就是“近朱者赤”。
無限制地鼓勵
另外,美國高中提供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給我挖掘自己內心真正喜好,提供了一片沃土。
其實,我心裡一直藏著一顆渴望表演的種子,但是在國內時,我一直沒勇氣跟任何人說起。直到來這邊上高中一年級,剛入學三個月的時候,我看到學校有音樂劇和話劇俱樂部,終於和我的導師小心翼翼地提出我演戲的“執念”。
未料,導師毫不猶豫地說:“明天的冬季話劇的試鏡你必須去”。於是,一個從來沒有站上過舞台的女孩在導師的鼓舞和自己的好奇心驅使下,站到了鎂光燈下,並出乎意料地拿下了一個主角。
無限制的鼓勵,是美國高中教育理念的第二個關鍵詞。在這裡,我從來不會聽到“不務正業”這種評價,因為比起孩子能夠考高分,他們更關注孩子對於某個事情,有沒有足夠的積極性——這才是他們想要培養的東西。
舉個例子,去年有一位學生提出了一個個人課題——建船課。這門課在我們學校史無前例,但學校無論是從經費,還是從教授,還是從材料,都全力支持他的這個想法。歷經一年,他從零開始,最終建成了一個高一米寬兩米的木船。
你可能會說這是特例,但其實美國高中的每一堂課、每一個活動,在設置時,都非常尊重學生的選擇。每個學生還能分到一個學術導師,每年三月左右,和學生見面,坐下來談下一年的選課。比如我認識的一個理工女,今年就沒有上任何歷史課,而是選擇上了生物和電腦科學(double science)和數學的個人課。
除了給予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老師的鼓勵也給了學生很大的信心:學生有表演的欲望但沒演過戲?老師會鼓勵TA去試鏡並給TA提出一系列建議;學生想學服裝設計但從來沒有給一個人量過尺寸?老師會手把手教,把學生愣是培養成個“裁縫”;學生只是非專業樂手,沒信心和專業樂手一起練?老師,連帶這群專業樂手,只要看到TA一點點進步就會表揚……
這種環境下,我身邊的朋友,個個都有一種不怕挫敗的心態,看著他們去嘗試各種沒做過的事情,我自然也閒不下來。帶著這些勁,我每一年都探索關於戲劇的方方面面:轉戰到幕後做stage manager,然後甚至到台下做音樂劇的PIT band(配樂伴奏)……
在這個過程中,我越發現自己對戲劇的熱愛,也更堅定了自己當初的選擇。
允許犯錯
美國高中讓我喜歡的,還有一點:他們不會在你提出自己的想法時潑你一盆冷水。
在美國課堂上,老師每節課說的話可能只佔一堂課的40%,剩下的都是由學生領導的。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在課堂上很內向,一言不發。可能習慣了在中國課堂上被點名回答問題,也可能是因為被“答案只有對或錯”的觀念影響了多年,我很害怕在課堂上發言。萬一我說錯了怎麼辦?所以每每聽到美國學生的一些觀點,雖然自己有沖動去探討去提問時,最終都望而卻步。
後來我和老師探討這個問題之後,老師就和我說了一句:“下節課我就要求你問一個問題,作為起點。”
於是,下一節課,在探討亞洲歷史的時候,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心中一直想問的一個問題,卻意想不到地引導了整節課的討論。漸漸地,同學們的反饋以及他們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更刺激著我越來越自如地和他們探討。
這裡的課堂上,沒有老師的填鴨式灌輸,沒有誰說的是錯的,沒有誰說的是愚蠢的,只有充滿思想碰撞的交流。這種感覺,和我參加壘球訓練時的感受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在發自內心地參與其中,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基礎差或者想法不成熟,就看不起你——非常自由。
今年,我就要從高中畢業了。這幾年的學習經歷,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我懂得了激發內在動力的重要性。當年在國內讀書時,我和我身邊的很多同學,經常是被大人推著走,也很在乎比賽的排名,沒有競賽就沒有動力,但這種動力是不持久的。
美國高中教會了我:去靠近那些有熱情的人,同時不要局限自己的視野,勇敢地試錯和表達,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並長久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