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當妳忍不住吼孩子的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對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每年暑假,我和先生都會帶孩子到國外去遊學、旅行。到了國外你會發現,世界突然安靜了,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在餐廳吃飯,不再像在國內一樣,熱熱鬧鬧,人聲鼎沸。這時,兩個孩子的聲音突然就變大了。他們聊到高興處,突然就興奮地大聲叫出來;他們在路上走著走著,就開始連蹦帶跳,或倒著走,把路沿當獨木橋走,甚至還會爬石頭、爬欄桿。
我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像爸爸媽媽一樣走路,過來牽著手,輕聲點兒說話……其實,我很想加上一句:我都說一百遍了,怎麼還是不聽!接下來,“不語言”幾乎脫口而出:不要跑,不要爬,不要跳,不要叫,不要大聲說話……
但是,一點兒用都沒有。一開始,他們]還會停下來猶豫一下,後來他們乾脆聽不見我說的話。一種無助與沮喪湧上心頭,我開始想:我自己還教別的家長怎麼面對孩子的挑戰呢,可我現在都不知道拿自己的孩子怎麼辦。想到這裡,我的情緒幾近失控,只要一點兒火苗就可以把我點燃。
這樣的情形,在我們抵達美國的前3天,幾乎天天都會發生。
第四天,我的時差差不多倒過來了,我們也結束了路上的奔波,在一個美麗的旅遊小鎮住下來。我的精神恢復了,一直緊繃著的神經似乎也終於放鬆下來。先生開始開會,我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在小鎮閒逛。
兩個孩子拉著手走在我前面,不緊不慢。這是多麼和諧的畫面啊,我甚至忍不住想,如果多帶一個小孩,我也是可以的!可是,思緒還沒回過來,我就看見一個孩子開始跑起來,另一個快要跑到路邊。我跑過去把他們拉回身邊,跟他們]說:“我們只是在路上看一看,走一走,慢一點兒!”兩個孩子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媽媽,這裡沒什麼好看的!我最討厭逛街了!”
我突然想起,我生的是兩個男孩,且非“暖男”,他們天性就不愛逛街。我很享受在異國小鎮的街頭慢慢走的感覺,但他們]並不喜歡,所以才希望能從無聊的走路中發掘出一點兒樂趣來。
回想起前面3天,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車上,一下車,他們跑一跑、跳一跳,釋放一下,是很正常的。平常在國內,大家都高幾個分貝說話,他們高聲說話也是正常的,沒有想到,在國外標準突然就變得不一樣了。
站在他們的角度想一想,我突然就釋然了。我的孩子,不是完美得不會讓我“生氣、沮喪、尷尬”的孩子,他們的行為,就是所有孩子都會有的典型行為,在路上走一走、跳一跳、爬一爬,這是他們的天性。他們不會每時每刻都按我的要求規規矩矩地走路,安安靜靜地吃飯。允許與接納他們“不聽話”的時刻,想一想他們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他]並不是故意跟我對著幹,只是有時他們不會像大人樣恰到好處地控制自己,其實,大人很多時候也不會控制自己。
然而,要時刻記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家長跟我說,看著孩子那麼搗亂、那麼不聽話,沒把他們罵一頓、打一頓已經夠好了,還要我蹲下來,和顏悅色地去接納他的情緒,這很難做到。
是的,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如果你本身就是無法接受的,那自然很難去接納孩子;如果你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那麼只有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你才會接納他,如果他有一些不符合你期望的行為,你就會討厭這個孩子。
或許你不承認你會討厭自己的孩子,但是你所做出的指責、打罵、懲罰等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不被愛的。當他有這種感受時,就會花更多的精力去證實這一點,而證實的方式往往正是那些不當行為。
無條件地愛孩子,就是對孩子做到無條件地積極關注,無論孩子調皮、哭鬧,還是發脾氣,父母都應該不做任何負面評價和要求,都應該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並給予他溫暖。只有持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我們才能真正看見孩子,理解他的感受,看見他的需求,而孩子也能在這樣“天然”的環境中成就真實的自我。
正面管教工具
非語言信號
在後來的旅途中,我們制訂了一些約定,來保證我們玩得既開心又安全,並且儘量不發脾氣。我跟他們說:“你們兩個在路上亂跑的時候,我很擔心,也很著急,我沒辦法同時照看好你們兩個人。所以,我會忍不住大聲對你們喊叫,請原諒。”沒想到,兩個孩子善解人意地說:“媽媽,其實你不用那麼大聲,你給我們一個手勢就可以了,你這樣大聲,你自己很生氣,我們也不想聽。”
於是,我們約定了幾個手勢。比如,他們亂跑的時候,我過去扶住他們的肩膀,不說話,他們就知道此刻需要停下來;他們大聲說話的時候,我伸出手輕輕地往下壓,他們就知道要降低音量。我沒有多說話,他們反而更願意聽,因為當我願意用手勢代替命令或嘮叨時,我的情緒是冷靜的,而且孩子能夠感覺到被尊重和信任,所以更加願意去遵守。
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不語言”和“人生道理”:不許動,不許哭,不要跑來跑去,不要在上課的時候講話…我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可是孩子卻覺得生氣、煩躁、莫名其妙。
非語言信號,不說一個字,反而比語言更“響亮”。比如,孩子一進門把鞋子亂甩在門口。你不用說話,微笑地指著需要被撿起的鞋子,孩子就會知道你是什麼意思。再比如,當你和孩子經過一場“衝突”而感到沮喪時,試試把手放在胸口,表示“我愛你”,這樣你們都會感覺好些。
當然,這些非語言信號需要在之前就跟孩子約定好。很多小小孩喜歡在家長打電話時在一旁打擾,家長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從身邊支開,孩子又一次一次地跑過來,最後,家長很煩躁,孩子也感到很委屈。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暗號:當媽媽打電話或跟人說話的時候,如果你想跟我說話,就給我做一個暗號,如果我能停下來,就趕緊過來找你;如果我有很重要的事情,暫時不能過來找你,我也回應給你這個暗號,表示我收到你的資訊了,打完電話就會過來找你,請你等我一會兒。
這個非語言信號,比起用語言或肢體動作不停地把孩子從你身邊趕走,有效得多,它會化解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讓你們平靜地相處。而且,如果這個非語言信號是你和孩子之間所特有的,別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孩子就會覺得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