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孩子真正告別社交恐懼症,一位華人老師的忠告與秘訣
周末有幾個家庭一起組織去郊外燒烤、搭帳篷,氣氛很好,爸爸們一時興起,在附近撿了一些廢柴火,枯木枝,點起了一個小篝火,想要和孩子們一起,繞著篝火跳跳舞,唱唱歌。
可孩子們個個都不樂意,幾個孩子還帶頭說“太傻了”。
聽到這件事讓我感慨頗多,童年本該是孩子們最開心,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可以盡情歡笑,飛舞,可反而年齡越大越沉默,不愛表現。
其實這種沉默不愛表現的性格,我身上就有。以前上學,大部分時候我都不願意跟老師對視,因為一旦對視被點名回答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為什麼我不願意回答問題?因為我也不止一次被教育,想清楚了之後再回答。如果說錯了,會是一件特別難堪的事。
後來在美國上大學,也依然延續了這種心態。課堂裡最沉默的永遠是我們中國留學生,就算教授擺出趕鴨子上架的架勢,依然沒有太多人喜歡討論。反觀,美國學生就顯得特別“高亢”,他們總是會提出各種我們看來“奇怪”的觀點,並極力佐證。
我就曾經歷過一個宗教信仰者,上課的時候和教授討論上帝是否存在,而這並不是課上的主要內容。可是教授也很耐心,真的就花了超過40分鐘的時間與他辯論,直到下課,爭論仍在繼續。
可現在想想,是不是這麼從小“傻”到大,不顧旁人的眼光,有自己的立場和堅持的人更值得我們欽佩;而那種歲數還小,卻過早地丟掉“天不怕地不怕”勁頭的孩子,才更讓我們擔心呢?
當孩子急著“裝大人”的時候
大人需要先學會“裝孩子”
再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為什麼孩子們會覺得繞著篝火跳舞傻呢?他們有這樣的判斷,我猜孩子腦子裡一定預存了一些相關的經歷。
比如,他們可能在電視或者周圍看過有人跳舞很奇怪,然後被大眾嘲笑。比如班上也許有一些很不一樣的同學,因某些特殊的舉止被大人冠以“嘩眾取寵”的名號,他們默認,如果做一件“出格”的事情,就會被人嘲笑,而不被周圍接受和認可。這種觀點一旦形成,可能標志著孩子長大了,但同時也說明,他們離“孩子”越來越遠了。
很多時候父母都非常糾結,希望他們的童真,可以久一點,再久一點,那麼這就需要你們付出一些“裝傻”的勇氣。
比如孩子們都不願意繞著篝火跳舞,那大人們就先起個頭吧,“他們不願意就不願意,我們自己跳,我們不覺得傻。”然後,你要真的投入其中哦,如果只是做做樣子,哼,別以為他們好騙。慢慢地成人加入越來越多,在整個氣氛的帶動下,相信孩子們也就會陸陸續續摩拳擦掌樂在其中了。
父母總喜歡做那個凡事把孩子往上推的人,但往往又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表率,是不是?
等他們體驗完,成人還可以和他們說,“你看,其實這沒什麼傻的吧,我們玩得多開心,下一次你要和爸爸一樣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就算別人覺得很傻,那又有什麼關系呢?我們自己開心就可以啦。爸爸覺得你今天的表現很讓我開心。”
所以說,當孩子急著“裝大人”的時候,成人需要先學會“裝孩子”。跟他站在同樣的高度上,才能更好地起到引領的作用。
點燃內向孩子的表現欲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Dr. Chen專門研究中國孩子性格內向的問題,分別在10多年前和近幾年做過兩次對比實驗。
十多年前的結果顯示,害羞和內向的孩子在學校裡會受到同伴的喜歡,並且老師也更容易讓這些孩子當小干部。
可是近幾年,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現在內向的孩子在中國已經不再佔優勢,並且“內向”的特質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在同伴中的受歡迎程度,而“沉穩內斂”也不再是老師挑選小干部的重要依據了。
估計說到這裡,認為自家孩子比較“內向”的家長就開始緊張了,那有沒有解決“內向”問題的良方呢?有個觀點需要明確,內向或者害羞不是孩子的錯誤,這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不需要被糾正。
可是,孩子由於內向產生的過分恐懼以及害怕失敗的心態,需要成人幫助調整。
跟很多內向孩子接觸後,我發現他們其實很多時候特別想表現,只是他們內心的恐懼和害怕阻擋了前進的腳步。
在Bright Horizons之前,我在費城Bartram’s Garden工作。這個花園佔地42英畝,有著250年歷史。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自然環境給孩子開發課程。
這一年的經歷也讓我明白了,自然可以激發孩子無限的潛力,並且也讓我認識到,有些看似內向的孩子,在自然的環境裡,會變得滔滔不絕。其實我們不用太著急,給孩子找些台階下,他們同樣會願意表達。
每一次我們的課程設計,都會以一個孩子的自我展示活動收場。很多偏內向的孩子,都不願意站到大眾面前去展示,即使自己有非常出色的作品。
比如這是一節講昆蟲和植物關系的課,我們讓孩子自己去設計一種植物的“自我防御”機制。有個男孩子就設計了這麼個“奇葩”的植物,他說這種植物的枝干上有很多刺,這樣就防止有些害蟲往上爬。
我問頂上的蓋子是做什麼用的呢?
他說,如果那個害蟲還是不停往上爬,那麼它就會在爬到最高處時掉進枝干裡,並且蓋子一蓋,它就再也逃不出來了。
我當時就被這出色的設計驚豔到了。並且這兩種防御機制確實是植物世界中有的,它們叫做“肉食植物”。
可別看這孩子在私下裡和我說得頭頭是道,當我提出邀請他一會兒來做分享時,他卻怎麼也不願意。
我說,“很多小伙伴一定特別想知道這個奇特的設計,如果聽不到你的分享,他們會很遺憾的。”
同時我也開始接受他的感受,我說,“你是不是一個人上台有些害怕呀?”他不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我就問,“我陪你一起上去給大家展示好不好?”他看著我,還是使勁地搖頭。我沒放棄,又問,“那怎麼樣才能讓你的同伴知道你的設計呢?”他想了一會兒,輕聲說,“你上去說。”我怔了一下,很快又回過神來,點了點頭,“那我先借你的東西上去和同學們分享,如果我說的哪裡不對,你再上來補充好不好?”他想了一會兒,點頭答應了。
於是,我就拿著他的作品去台上展示,我特別留意了他的眼神和表情,他先是看著我,特別認真地聽,時不時還會關注周圍人的表情,看到所有人先是很吃驚,而後又發自肺腑地感嘆時,笑得特別開心。
一看時機來了,我便開始故意解釋得不清楚,去請教他,他很自然地大聲在座位上做修正和補充。然後我還是邀請了他一同上台,這次他終於很大方地接受了,並且又重新獨立解釋了一遍這個植物的防御機制。
等他講完,全場掌聲雷動,我們也互相擊掌“High Five!”,要知道這中間經歷了一系列的過程,所以我也很激動地跟他表達我的感受,“I am so proud of you!”(我真為你感到自豪!)
相信這件事於我於他,在我們的經歷和成長中都可能算意義重大,孩子們是否願意勇敢地邁出艱難的第一步,可能就在於成人首先是否能夠正視和接受他們的感受。
所以千萬別給自己給孩子貼標簽,“我們家孩子特別內向,一遇到什麼場合肯定是往後縮的那個!”一個孩子性格內向,和他是否想要表現並不存在直接的關聯。
大部分內向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感受關注度很高,只要他們覺得害怕的事情就不太願意嘗試。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也許也更加聰明,比同齡人更早關注自己會給別人帶去的感受。給他們台階下,成人親自上陣為他們展示其實這一切並沒有那麼可怕,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維護孩子的“傻”問題
和很多家長一樣,我很擔心孩子過早的“成人”化。而我們可以做到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維護孩子提傻問題的權利,降低他們對於表達的顧慮,以延長他們童真的保質期。
如果孩子自己都覺得提問是一件很“傻”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在我的班級裡,一直會設有“the question of the day (每日一問)”的環節。一般我都會讓孩子說一個問題,以及想提這個問題的理由。
我現在都記得一個孩子提出“我想知道青蛙會不會放屁,因為……”話還沒說完,就引來了全班的哄堂大笑,嘲笑聲也不絕於耳。
但我當時很嚴肅,直到孩子們看到我表情不大對,才都安靜下來,這時我說,我很難過,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好笑的問題,而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雖然這聽上去是有點奇怪,但嘲笑是對提問者的不尊重。希望下一次,我們能夠耐心地聽完提問者的話,而不是用笑聲打斷他。
我讓這個孩子接著說。“我因為有一次他在水塘邊上看到青蛙,然後水池裡面還有泡泡。我洗澡的時候就會放屁,浴缸裡就有泡泡。我想知道那個泡泡是不是青蛙放屁引起的。”
聽他講完,我立馬很敬佩這個孩子的邏輯,可如果當時我沒有出來維護他說話的權利,很可能他就被大家的態度給帶跑了,再也不願意去提一些看似很容易讓人笑話的問題。
這樣,我們就會“收獲”一個天然不足,老成有余,不願意表達和表現的“老小孩”。也正是由於他的這一次提問,我們連續兩周研究了青蛙。這樣的經歷也讓我知道,有時候,成人需要出來維護孩子的提“傻”問題的權利。
“表達”和“顯擺”
不是一回事
從小我被灌輸,半瓶墨水不要晃,需要做到成熟的思考後再表達。後來我才發現,當你一瓶墨水的時候,就真的晃不起來了。要讓孩子知道“表達”和“顯擺”不是一回事,就算只有半瓶墨水也需要讓別人知道。
我做過一個關於“種子的秘密”的課程。主要就是讓孩子們去探索植物的繁殖。第一個問題,非常簡單,就問如果植物需要生長,需要哪些因素。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當時的教案上,寫了四樣東西:“水,陽光,空氣和養料。”本想等孩子答完這些點後繼續引入“光合作用”,這時突然有個孩子舉手:“老師我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人!”
我反應了一下,說,你的意思是植物需要“照料”?他非常滿意我的修改,連連點頭。是啊,孩子說的沒錯啊!雖然不是書上的“標准”答案,但我們仍應該鼓勵而非打壓不是嗎?
這節課上我還准備了一個蘋果准備切開給他們介紹一下蘋果的種子,孩子們又開始提問了,“香蕉為什麼沒有種子?”“草莓的種子在哪裡?”….
上面這些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把我原本的計劃完全打亂了,但我還是決定要好好討論他們真正關注的事情。當你有一瓶墨水時去准備課程,難免會丟失太多視角,忽略了孩子們真正想要了解的細節。
只有當孩子半瓶墨水的時候,才會提出一些看似奇怪,但是值得深究的角度。成人,如果希望孩子多一些童真,慢一些“成人化”,那麼請在他只有半瓶墨水的時候就鼓勵他勇敢表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