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沒堵,摸摸腳背就知道,教你5招血管不變「硬」,年紀大了腿不疼
血管硬化往往會影響全身:冠狀動脈硬化會讓心臟缺氧,出現心絞痛;腦動脈硬化,情緒激動時,血管容易破,造成腦溢血(中風);腎動脈硬化,可能影響腎功能。
下肢動脈硬化會導致腿部血管變窄、供血不足,出現腿麻、發涼、走路疲勞甚至疼痛,由於症狀跟“老寒腿”相似,很容易被忽視。
早期
腳涼,走路容易累
剛開始,多數患者沒有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出現一側腿腳發涼、怕冷,或走路容易疲勞等。
中期
一走路就疼
隨著病情發展,腿部動脈更加狹窄,只能滿足腿部肌肉組織休息時(靜息狀態)的供血。
這時,稍微多走點路就會腿疼,必須停下休息一段時間,才能繼續行走,這種症狀也叫間歇性跛行。
疼痛位置可能是小腿,也可能是大腿。
後期
不走路也疼
到了後期,腿部皮膚溫度明顯下降、色澤蒼白或發紫,不走路也會出現腿疼,在夜間入睡時疼痛會加劇,叫做靜息痛。
這時腿部血管狹窄已經非嚴重,是腿部壞的前兆,應儘快治療,否則壞的區域過大,可能有截肢的風險。
下肢動脈硬化容易跟老寒腿、腰椎病混淆,可通過下列症狀區別。
下肢動脈硬化:走一段路才開始疼痛,感覺像“腿抽筋”,休息可緩解。
腰椎病:一走路就疼,且休息不能緩解,且疼痛是 “竄著痛”的感覺。
老寒腿:主要是關節部位發涼、疼痛、僵硬,因此活動受限,可能有關節炎病史。
一旦出現單側腿疼,特別是伴隨下肢麻木、發冷、間歇性跛行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血管外科進行治療。
人體的血管隱藏在皮膚之下,它是否健康從體表看不出來,但可以摸出來。足背動脈的搏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肢血管健康狀況。
位置: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點
足背動脈的搏動強度因人而異,有些人搏動很強,有些人似有似無,主要與天生差異或腳的胖瘦有關。
如果一個人的足背動脈搏動突然發生了變化,或者左右兩側強弱不對稱,可能是腿部血管出現了問題。
不對稱:如果一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且左右不對稱,原因通常是下肢動脈硬化。
雙側都減弱:如果雙腳的足背動脈都越來越弱,要警惕大腿部位的動脈等位置相對較高的血管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等。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三高”人群出現血管問題的風險更高,要多關注足背動脈搏。
血管硬化以前是個“老年病”,近年來卻日趨年輕化,臨床上最小的患者只有十幾歲。
隨著年齡增長,膽固醇、甘油三酯在血管壁上沉積,血管都會走上“硬化”之路。這個過程有快有慢,下面這5個血管天敵會加速它的硬化過程。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1、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內分泌紊亂,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發生腦動脈硬化。
2、“四高”飲食
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四高”飲食,是血管的頭號天敵,它們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也容易導致膽固醇、血脂等附著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
3、熬夜
長期熬夜,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如果連續休息不好,加上情緒焦慮,血壓波動大,極易誘發中風甚至猝中。
4、吸煙
煙草是公認的心血管敵人。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心肌缺血缺氧,還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
5、久坐
久坐不動影響血液循環,體內的代謝垃圾無法及時排出,逐漸累積,可能損傷血管;坐著的時候下肢肌肉活動會基本關閉,新陳代謝減慢,不可避免要變胖,血管容易被慢慢被堵塞。
6、壞情緒
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老生氣、壓力大,血管也容易變硬。實際上,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
好血管是光滑、有彈性、通暢的,想要養出這樣的血管,不妨用好下面幾招。
管好腰圍和體重
體質指數(BMI)最好控制在18.5~24,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大於24為超重,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大於28則屬於肥胖,需要減肥。
另外,男性腰圍最好
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深海魚中富含有益心血管的歐米伽3脂肪酸(魚油),建議每週吃2~3次。
提供1克歐米伽3脂肪酸
所需海產品重量
品種 重量
金槍魚 340克
三文魚 71克
沙丁魚 85克
鮁魚 241克
青魚 57克
生蠔 227克
鱈魚 355克
帝王蟹 241克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營養資料實驗室
每天走六千步
很多心腦血管專家都是堅持鍛煉的高手,比如胡大一教授堅持“日行萬步”12年,在西藏阿裡高原地區時也不間斷。
慢跑、太極拳、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能增加機體對氧氣的吸入、輸送和使用,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統功能。建議每天運動半小時,或行走六千步。
綠茶代替飲料
綠茶中的兒茶酚能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預防血管硬化。
建議每天喝1~2杯綠茶,沖泡時的茶水比以1:50為宜,如150毫升的水沖3克茶葉。
久坐族要常抖腿
抖腿這種令人“討厭”的動作,其實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密蘇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經常抖腿可增加腿部供血,一定程度上保護血管。
這雖然為久坐族提供了一個保護血管的懶方法,但不能代替定期鍛煉。
當然,僅做上面這些還不夠,40歲以上要注意定期體檢,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一旦出現異常,須及時干預和治療,將危險降到最低。
最後,要提醒所有人,身體不舒服一定有原因,千萬別用“年紀大了”當理由,否則可能會給疾病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