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你所堅持的可能都是錯的
上周四,我在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家長群裡,和大家聊了“學習力”的話題,其中,最多家長提問的,就是“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我的一個核心觀點是,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專注,而是缺乏科學的方法。我就簡單談談專注力培養的常見誤區,以及對應的建議。
誤區1
只要不打擾,孩子就能高度專注
不打擾孩子,自然是正確的,但不意味著,孩子就能自己做到高度專注。每個孩子都有特別專注的時候,尤其是在發展興趣之時,這種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體驗,是非常美妙的。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遠離,盡量不要打擾孩子,讓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專注,電視機的聲音,聊天,打麻將的聲音最好都別有。即便是善意地叫他“吃水果”,孩子原本一整塊的時間也變得零碎,注意力來回的切換,無形中也會消耗精力、減損熱情。
但是不打擾,並不等於做“甩手掌櫃”,尤其是剛開學,孩子還沒從暑假的狀態切換過來,這時候非常需要家長的引導。
建議:不打擾之外,還要教會孩子自己排除干擾。
前面我們提到,環境對專注有很大的影響。可以讓孩子在學習看書前,把房內的書桌收拾得一塵不染,將所有擺飾、玩偶、電玩、鏡子等都收進抽屜,不留任何會導致分心之物。
而且,復習功課時,建議孩子一次只拿出一本書,將心力全神貫注於該課本,絕不能同時放置好幾本在桌面上。一來容易分心,二來徒增看不完的壓力。看完一本書之後,再換另一本書,即可增進孩子的成就感,提升專心程度。
此外,一些孩子有邊聽音樂邊看書的習慣,經過不同人的試驗,結果顯示:看書的時候,如果不聽音樂,理解知識的時間會短,記住的內容也會更多。因此,當孩子想同時干好幾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勸一勸,以理服之,或讓孩子實驗一下,看看怎樣做效率更好。
誤區2
父母看不下去,直接代辦
孩子在玩一樣東西的時候,很可能會研究很久,並且有他自己玩的方式,有些性子急的家長,可能會忍不住說:“你做得不錯,但有點不對,還是讓我來吧。”本意是好的,想讓孩子建立另外一個思路,把事情做得更好,但這也會損害他們的專注力,更無法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因此,我們要當配角,如果已經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就要做到“不管閒事”,少說話、少動手,多鼓勵、多表揚,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哪怕孩子弄得一塌糊涂,什麼也不是,也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要野蠻打斷。
建議:降低難度,讓任務落在“挑戰區”。
孩子學習新事物時,存在三個區,左邊是“舒服區”,孩子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以輕松應對,但有時也會厭倦;右邊是“恐慌區”,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孩子的能力,就會感到害怕,進而退縮。
中間是“挑戰區”,對孩子來說有些困難,但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指導下,孩子可以掌握和“跨越”難關,最好的狀態正是如此。
孩子在玩耍、發展生活技能時,如果發呆、分神,可以幫助他們或者降低任務的難度;如果是面對學習,可以把一項作業拆解成幾個小任務,讓每一個步驟,都落在孩子的能力范圍內,適度地引導,孩子會更有成就感,自然就更專注。
誤區3
只關注到注意力
或情緒和外部環境
專注力,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力”,而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件事的心理狀態,它是一種綜合的狀態,因此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正是因為如此,一旦孩子三心二意、東張西望,家長就會焦慮起來,多方面去找原因: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缺陷,要去看心理醫生?是不是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激勵?甚至認為,孩子就是討厭看書學習,有抵觸情緒。
沒錯,關注孩子的主觀情緒和學習環境非常重要。但當你萬事俱備、孩子卻還是分神的時候,就要重新思考一下:孩子究竟是不想專注,還是無法專注?如果是前者,你需要好好跟他聊一聊,了解他抗拒的原因。但據我所知,更多孩子是後者,他們意識上很想把難題啃下,把書看完,但就是能力不足,而這個能力,不是心智或頭腦的能力,而是體力。
建議:提升孩子的肌肉耐受力,矯正他們的坐姿
最近我在刻意練習“跑馬拉松”,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發現自己的專注力提高了。坐得更直,坐的時間更長,而且完全不累,專注的時間更久。
所以我想,孩子專注力差其實與肌肉耐受力不足有直接關系。現在小孩戶外玩的機會少了很多,一有空就拿著iPad、電腦,駝著個背打游戲,肌肉耐受力差就會導致“坐姿不正確”,伴隨而來的是,血液循環不良、腦中氧氣加速消耗,不但身體容易疲勞,專注力也會跟著降低。所以碎碎念沒用,進行一定的力量訓練才是治本之道。
我的個人建議是,讓孩子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請個專業的教練,每周有規律地訓練。另一方面,平時在家裡,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可以針對腿、腰和後背,給予適當鍛煉。男生可以做做俯臥撐,女生可以做一些深蹲。
孩子身體力量提升了之後,肌肉耐受力就會增強,不僅坐姿和站姿會更直,專注力和意志力都會增加,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