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學院君說:孩子放假了。相比於平時學期之內,現在每天,我們都能看到孩子,有更多時間和孩子探討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話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位媽媽幫助女兒規劃好時間、平衡學業和愛好的經歷。內附思維導圖實用模板,值得收藏。

拖延症背後往往有多重原因,但無論症結出在哪裡,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學會根據任務輕重緩急來制定實施計劃都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就用女兒的例子說說怎麼克服拖延症,引導孩子充分利用好假期時間。

時間都跑哪去了?

用圓圈圖梳理思路

孩子眼中的時間與我們並不一樣。在孩子的世界裡,時間就是白天、夜晚,或者今天、明天,而缺乏“早晨8點之前”這樣准確的概念。

這意味著,孩子覺得放學後的時間長得很,足以跟同學玩一會兒,吃會兒零食,甚至看會兒電視再開始寫作業也不遲;而當他們沉浸在游戲中時,真的會將1個小時誤認為只過去了10分鐘。

這也是為什麼爸爸媽媽焦躁不安,可孩子卻慢悠悠不當回事兒。這時候,我們要去幫助孩子來分析一下他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為了更突出時間的有限性,可以選擇圓圈圖來畫這個主題。按照時間長短將大圓分為若干個扇形,使每項活動佔用的時間份額一目了然。

此時,圓圈圖的用法非常像圖表中的“餅圖”,意在突出整體與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圍繞“時間去哪裡了”,回憶了放學後發生的事情,計算了每件事耗費的時間。真是不畫不知道,從放學到完成作業一共用了五個多小時,而其中真正用在寫作業上的時間只有60分鐘。

區分輕重緩急

做事更有方向感

時間管理可以說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區分任務的輕重緩急。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當下最流行的方法莫過於“四象限法”,即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把任務分為四類: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然後根據重要、緊急的程度來決定執行順序。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對任務的劃分一目了然,能夠幫助我們把精力和時間花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在瑣事上消磨生命。

然而小朋友們很難理解維度、象限這樣抽象的概念,更不用說畫一幅象限圖了。這時我們可以借助樹形圖來教給孩子對任務分類。 

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在象限圖裡,“重要”是第一維度,也是更為重要的維度。因此我們首先按照重要與否,把事情分為重要任務、不重要任務兩大類。

與孩子成長目標相關的無疑是較為重要的任務,比如各項學習任務;與健康相關的任務,比如定期看牙醫、鍛煉身體;還可能包括探望爺爺奶奶、參加鋼琴比賽等。相比之下,游戲休閒類的任務就不那麼重要了。

為了找到更為合理的執行順序,接下來還需要根據緊急程度,進一步將每一類劃分為緊急任務、不緊急任務。

緊急任務通常包括臨時指派的工作。對孩子們而言,生活中的突發事件相對較少,因此可以把近期需要完成的、有Deadline的任務也作為“緊急任務”,比如按時完成各項作業、定時參加的課外輔導班、興趣班等,與小朋友約定好的聚會或者游戲也屬於這類任務;而那些可以今天做也可以明天做,甚至還能推到下周完成的就是“不緊急任務”。

在這張圖裡,第一類事情重要且緊急,必須按照既定時間完成;第二類事情重要但不緊急,只要完成了前一類,對待這類任務應該當成緊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第三類事情緊急但不重要,只有在優先考慮了重要的事情後,再來考慮這類事;第四象限的事情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可以等有閒工夫的時候再去做。

四年級的一個周末,女兒接到老師通知,需要完成一篇參賽作文。這可是一項非常耗費時間的任務。然而,女兒的周末已經安排了許多事——不僅要上小提琴、卡漫興趣班,還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更糟糕的是,她還約了兩位同學到家裡來玩。

為了完成這一系列的“不可能”,女兒把這些任務填在了樹形圖裡: 

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其中第三類任務最具迷惑性——貌似有約定的事情都很重要,然而一旦做起來又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看來,為了完成“重要且緊急”的任務,只好做減法了。

女兒決定將聚會推遲到下個周末,在沒有完成“重要且緊急”任務的前提下,甚至也可以暫停學英語、暫停練琴。

不要制定“完美計劃”

盡管排出了任務的優先順序,女兒還是覺得“壓力山大”,沒有信心在兩天之內完成所有事情。看來,還得制定實施計劃才不至於最後手忙腳亂。

理想的情況下,應該按照任務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實施的先後順序。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任務時間是卡死的,必須在某個時間段進行。因此,可以先確定這部分任務,然後再來安排剩余時間段,確定其余任務的實施時間。

流程圖不僅可以非常直觀地安排任務的執行順序,還能利用子流程將一項大任務分解為子任務,因此非常適合用來做計劃。

在指導孩子制定計劃時,我們需要為每項任務預留一部分彈性時間,也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

在實際操作中花費的時間往往比預想的要多,只有足夠寬松,才能確保計劃切實可行;而一個分秒必爭、太過“完美”的計劃,往往會以失敗告終,還給孩子帶來額外的挫敗感。 

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在這張圖裡,女兒畫出了各項任務的實施順序,並在方框上面標注了具體的執行時間。其中上小提琴課和美術班的時間是固定的,而撰寫參賽作文則是一項最重要、最耗時的任務,很難一氣呵成。

因此,女兒把這項任務分成了三段,先在周六上午完成草稿,再利用周六晚上的時間進行修改,最後在周日下午謄寫到稿紙上。除此之外,還安排了寫數學作業和語文作業的時間。最後,她還用虛線把周六、周日的任務做了區隔。

在這份計劃的指導下,女兒順利完成了每一項任務,度過了一個緊張、充實的周末。

過一個愉快又充實的寒假

不妨借助“時間表盤”

寒暑假是孩子們最快樂、最放松的時候,也最容易覺得時間不夠用。

往往剛開始說好每天寫一點兒作業,而等到父母晚上下班才發現,孩子光顧了玩兒還沒開始動筆。這時候小朋友也很委屈——明明都沒有好好玩兒,怎麼天就黑了呢

這時不妨制定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寒暑假,每天的任務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把氣泡畫成表盤,代表相應任務開始的時間;每一個氣泡都是一個“時間節點”,意味著需要執行新的任務。

在指導孩子畫圖的時候,並非氣泡多多益善,如果事無巨細地羅列出來,孩子反而抓不住重點。一般列舉6-8個關鍵時間點、關鍵任務就可以了。

比如,為了按時完成上午的學習任務,只要明確早晨起床的時間和開始做作業的時間就可以,而無需將穿衣服、洗漱、吃早飯逐一列舉出來。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女兒會把每天的第一個時間節點——起床,畫到了正上方,然後按照順時針依次列舉了一天之中需要完成的事情,既有寫作業、練琴這樣的功課,也有看電視、游泳、閱讀的安排。

在最後一個氣泡裡,她寫上了睡覺的時間,並在兩個氣泡之間畫了一幅呼呼大睡的圖,這意味著每天22:00到次日8:00都是睡眠時段,非常直觀。

此外,我還結合了氣泡圖與流程圖,自己設計了一個模板——既表現了先後順序關系,又強調了氣泡時鐘的時間點。在使用的時候,可以在空白時鐘裡畫上指針,即具體事件的執行時間。

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我只設計了8個時鐘,而沒有畫太多。除了想留下空間供小朋友們標注事件、畫插圖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孩子能找到每天的8個關鍵時間點,他們會建立起更深刻的時間節點印象,效果要好於不加區分地羅列許多時間點。

女兒借思維導圖克服拖延症,輕松收獲自己說了算的生活

當然,無論是制定短期計劃還是寒暑假計劃,都需要孩子全程參與,共同制定。一方面,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意願,才能夠保障執行效果;另一方面這個過程也將促進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利用時間。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